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93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包括爬架,所述爬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套,所述U型套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左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抵紧块的外侧贯穿至U型套的顶部与底部,所述U型套的内部设置有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向拉动把手,把手移动带动拉杆、方杆和方环向左侧移动,方环移动带动斜杆向左侧移动,斜杆移动通过斜槽带动抵紧块向内侧移动,抵紧块移动压缩弹片,抵紧块移动使其与抵紧槽脱离,然后使用者将爬架与墙体分离,替代现有利用螺栓固定爬架的方式,从而达到了快速安装与拆卸爬架的优点,在固定爬架时会节省使用者大量时间,便于使用者使用。便于使用者使用。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

技术介绍

[0002]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
[0003]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爬架,爬架是由防护网、立架,水平架等零部件进行安装,当爬架全部安装完后,使用者还需将爬架与墙体固定,但是现有的爬架都是通过螺栓与墙体进行固定,但是螺栓由于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螺栓出现松动的情况,而且螺栓都是通过工具进行固定,在固定爬架时会耗费使用者大量时间,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0004]因此,需要对建筑爬架进行设计改造,有效防止现有的爬架都是通过螺栓与墙体进行固定,但是螺栓由于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螺栓出现松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具备了快速安装与拆卸爬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爬架都是通过螺栓与墙体进行固定,但是螺栓由于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螺栓出现松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包括爬架,所述爬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套,所述U型套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左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抵紧块的外侧贯穿至U型套的顶部与底部,所述U型套的内部设置有方杆,所述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环,所述方环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斜槽滑动连接的斜杆,所述斜杆的左侧延伸至斜槽的内部,所述方杆的右端贯穿至爬架内壁的左侧,所述爬架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箱,所述方杆的右侧贯穿至U型箱的内部,所述方杆底部的右侧开设有滑槽,所述U型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U型箱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方杆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延伸至U型箱的顶部,所述爬架的左侧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右侧开设有与U型套滑动连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抵紧槽。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拉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拉杆配合使用。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抵紧块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U型套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移动槽滑动连接的L型杆。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通槽内壁的后侧开设有稳定槽,所述拉杆的背面固
定连接有与稳定槽滑动连接的稳定块。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U型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撞套,所述防撞套与U型箱配合使用。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方环右侧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右侧与爬架的左侧接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由向拉动把手,把手移动带动拉杆、方杆和方环向左侧移动,方环移动带动斜杆向左侧移动,斜杆移动通过斜槽带动抵紧块向内侧移动,抵紧块移动压缩弹片,抵紧块移动使其与抵紧槽脱离,然后使用者将爬架与墙体分离,替代现有利用螺栓固定爬架的方式,从而达到了快速安装与拆卸爬架的优点,在固定爬架时会节省使用者大量时间,便于使用者使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拉动拉杆,提高了拉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爬架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抵紧块的立体剖面图。
[0019]图中:1、爬架;2、U型套;3、弹片;4、抵紧块;5、斜槽;6、方杆;7、方环;8、斜杆;9、U型箱;10、滑槽;11、滑块;12、通槽;13、拉杆;14、墙体;15、连接槽;16、抵紧槽;17、把手;18、移动槽;19、L型杆;20、稳定槽;21、稳定块;22、防撞套;2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包括爬架1,爬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套2,U型套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片3,弹片3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抵紧块4左侧开设有斜槽5,抵紧块4的外侧贯穿至U型套2的顶部与底部,U型套2的内部设置有方杆6,方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环7,方环7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斜槽5滑动连接的斜杆8,斜杆8的左侧延伸至斜槽5的内部,方杆6的右端贯穿至爬架1内壁的左侧,爬架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箱9,方杆6的右侧贯穿至U型箱9的内部,方杆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滑槽10,U型箱9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0滑动连接的滑块11,U型箱9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2,方杆6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3,拉杆13的顶部延伸至U型箱9的顶部,爬架1的左侧设置有墙体14,墙体14的右侧开设有与U型套2滑动连接的连接槽15,连接槽15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抵紧槽16。
[0022]参考图3,拉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7,把手17与拉杆13配合使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把手17,便于使用者拉动拉杆13,
提高了拉杆13的工作效率。
[0024]参考图2,抵紧块4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18,U型套2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移动槽18滑动连接的L型杆19。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L型杆19,提高了抵紧块4的稳定性,避免了抵紧块4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0026]参考图3,通槽12内壁的后侧开设有稳定槽20,拉杆1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稳定槽20滑动连接的稳定块21。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稳定块21,提高了拉杆13的稳定性,避免了拉杆13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0028]参考图3,U型箱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撞套22,防撞套22与U型箱9配合使用。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撞套22,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者在工作时与U型箱9出现碰撞的情况。
[0030]参考图2,方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方环7右侧的缓冲垫23,缓冲垫23的右侧与爬架1的左侧接触。
[0031]作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包括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套(2),所述U型套(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片(3),所述弹片(3)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所述抵紧块(4)左侧开设有斜槽(5),所述抵紧块(4)的外侧贯穿至U型套(2)的顶部与底部,所述U型套(2)的内部设置有方杆(6),所述方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环(7),所述方环(7)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斜槽(5)滑动连接的斜杆(8),所述斜杆(8)的左侧延伸至斜槽(5)的内部,所述方杆(6)的右端贯穿至爬架(1)内壁的左侧,所述爬架(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型箱(9),所述方杆(6)的右侧贯穿至U型箱(9)的内部,所述方杆(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滑槽(10),所述U型箱(9)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0)滑动连接的滑块(11),所述U型箱(9)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2),所述方杆(6)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顶部延伸至U型箱(9)的顶部,所述爬架(1)的左侧设置有墙体(14),所述墙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滕斌印秋芬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