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包括有一散热基板及至少一可变式散热模块,该散热基板上形成有转掣架,该散热模块具有一结合于散热基板的热管、并列结合于热管上的多个鳍片、二相互枢合而扣合于转掣架的夹扣板、以及一内板与一外板;利用内板与外板固定该鳍片及夹扣板,使该可变式散热模块在夹扣板扣合于转掣架时被固定,而在夹扣板松开转掣架时则得以热管为轴转动该可变式散热模块,可随需求达到改变该散热器形状的目的,不但使用便利且可避免浪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涉及一种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散热器的结构无法任由使用者随意变更,使用者仅能选 购形状符合其需要而使用,即使其后其需求有所改变,也只能再 次选购其它形状的散热器使用,而原先的散热器若不能另觅用途, 将造成无谓的浪费。以目前自行装配或改装的个人计算机(PC)为例。装置于机 壳内的中央处理器(CPU)或显示卡上的绘图芯片(又称GPU) 大多需要装设适当的散热器以排除这些电子设备运作时产生的热 量。然而,当需要在机壳内增设其它的适配卡或如硬盘等设备时, 可能会限制原有风扇的位置,但如前所述,由于该散热器的形状 等结构上的特征无法随意改变,因此在该情况下只能再选购形状 可避开增设的设备的新散热器,不但增加了购置新散热器的开销, 原有的散热器闲置不用也造成浪费。由上述可知,市场对可改变形状以配合使用者需求的散热器 有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散热器的缺点以及市场的需求,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其可以配合使用者需要改变形状 以避开增设的其它设备,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改变,让使用者无需 另行购置新的散热器以配合其新的需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手段令该散热器包括有一散热基座,包括有至少一枢合槽及一转掣架;该转掣架自 前述上盖的顶面向上延伸,其上形成有多个扣合孔,这些扣合孔 排列成弧形;至少一可变式散热模块,其至少包括有一热管、多个散热鳍 片、 一外板、 一内板、 一枢设柱、二夹扣板及一扭转弹簧;该热管、这些鳍片与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该外板及该内板相结 合,并借助于该枢设柱固定其相对位置,而该二夹扣板,为略具 弧形而具有适当长度的狭长板体,各夹扣板于靠近底端的相对内 侧面处分别形成有一扣合凸柱,该扣合凸柱扣合于前述转掣架的 扣合孔中;各夹扣板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外固定片及一内固定片, 各固定片上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孔,且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这些固定 片相互枢合;该扭转弹簧位于该二夹扣板相重合的外固定片与内固定片之 间,其具有一弹簧圈孔并向上伸出二抵掣柱,其中该弹簧圈孔与 这些固定片的固定孔相重合,而该二抵掣柱分别抵掣于前述二夹 扣板;在该夹扣板的扣合凸柱扣合于扣合孔时,该可变式散热模块 受限而无法以热管为轴进行转动;使用者可捏合该夹扣板的顶端 以对抗扭转弹簧的抵掣力,使扣合凸柱离开扣合孔,以转动可变 式散热模块;在转到适当位置时,松开该夹扣板顶端,让其上的扣合凸柱扣合回扣合孔,以固定于该位置;借助于旋转可变式散 热模块,可达到改变本技术形状的目的,以配合使用者的需 求而免去购置新散热器的必要,不仅使用方便且避免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变式散热模块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除去散热鳍片的仰视透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除去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 图、分解图及其可变式散热模块的分解图。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是一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包括有一 散热基座(10)及三组散热模块(2 0 ) ( 3 0 )。该散热基座(10)包括有一上盖(11)、 一下盖(12) 及一转掣架(13);其中该上盖(11)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其底面上形成有多个 平行并列的枢合槽(111),各枢合槽(111)的截面形成为 半圆形;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盖(11)的底面形成有四枢合槽 (111),其中二枢合槽(111)位于外侧,另外二枢合槽(11 1 )则位于中央处;于该上盖(11)周边形成有多个固合孔 (1 1 2 );该下盖(12)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以其底面接触一需散热的电子设备,而其顶面上则形成有多个平行并列的枢合槽(12 1 ),且这些枢合槽(12 1)的形状与位置是匹配合于前述上 盖(1 1 )底面的枢合槽(111);于该下盖(11)周边还形 成有多个固合孔(12 2),该固合孔(122)还匹配于上盖(11 )的固合孔(112),以借助于螺合或铆合这些固合孔(1 12 ) ( 1 2 2 )的方式使该上盖(11)与该下盖(12)相结合;该转掣架(13)由侧面观测呈U形状,自前述上盖(11) 的顶面向上延伸,其上形成有多个扣合孔(13 1),这些扣合孔 (13 1)排列成弧形。请配合参阅图4及5,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不同 状态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三组散热模块(2 0 ) ( 3 0 )分别是二组可变式 散热模块(20)及一组定置式散热模块(30)。该可变式散热模块(20)包括有一热管(21)、多个L形 散热鳍片(22)、 二夹扣板(23)、 一扭转弹簧(2 3 4 )、 一 外板(24)、 一内板(25)、 一枢设柱(26)与一风扇(2 7 );其中该热管(21)是长条圆管,具有一结合于前述散热基座(1 0 )的中段及弯成环形的两臂,在本实施例中,该热管(21) 的中段形成为平直状而被夹合在散热基座(10)的上盖(11) 与下盖(12)之间,且位于外侧的枢合槽(1 1 1 ) ( 1 2 1 ) 之中,但其夹合的力道恰令该热管(21)能够以其中段为轴在上盖(1 1 )与下盖(12)之间旋转,使热管(21)的两臂还能够以热管(21)的中段为轴沿弧形进行往复运动;另在本 实施例中,为加强热管(21)与散热基座(10)之间的传热 效果及润滑效果,于热管(21)与散热基座(10)相接触的 部分涂抹导热油料(图中未示),以确保热量能确实被传导,且减 少热管(21)与散热基座(10)间的磨耗;又请参阅图3所示,这些L形散热鳍片(22)是并列结合 于前述热管(21)两臂弯成环形处,各鳍片(22)形成为L 形而具有二端与一转折处,且以该转折处结合于热管(2 1 )上, 使该鳍片(22)的一端朝向外侧,另一端则指向热管(21) 的环形两臂的圆心处,进而使这些鳍片(2 2)朝向外侧的一端 排列成一圆形框架,另一端则排列成一环形限縮部;该二夹扣板(2 3 ),为略具弧形而具有适当长度的狭长板体, 其结合于前述散热基座(1 0 )上盖(1 1 )顶面的转掣架(1 3 );各夹扣板(23)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在本实施例中,该 底端进一步向外侧凸出一握执部(2 3 5 );各夹扣板(2 3 )于 相对内侧面的靠近底端处分别形成有一扣合凸柱(2 3 1 ),该扣 合凸柱(231)扣合于前述转掣架(13)的扣合孔(131) 中;各夹扣板(23)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外固定片(2 3 2 )及 一内固定片(2 3 3 ),进而将各夹扣板(23)分成一上段及一 下段,各固定片(2 3 2 ) ( 2 3 3 )上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孔(2 3 7 ) ( 2 3 8 ),且该外固定片(2 3 2 )是匹配于另一夹扣板 (23)的外固定片(2 3 2 ),使其固定孔(2 3 7 )相重合, 而该内固定片(2 3 3 )则匹配于另一夹扣板(23)的内固定 片(2 3 3 ),使其固定孔(2 3 8 )相重合;该扭转弹簧(2 3 4 )位于该二夹扣板(23)相重合的外 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包括有: 一散热基座,包括有至少一枢合槽及一转掣架;该转掣架自前述上盖的顶面向上延伸,其上形成有多个扣合孔,这些扣合孔排列成弧形; 至少一可变式散热模块,其至少包括有一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一枢设柱、二夹扣板及一扭转弹簧; 其特征在于,该热管、所述这些鳍片与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该外板及该内板为该枢设柱所固定,而该二夹扣板,为略具弧形而具有适当长度的狭长板体,各夹扣板于靠近底端的相对内侧面处分别形成有一扣合凸柱,该扣合凸柱扣合于前述转掣架的扣合孔中;各夹扣板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外固定片及一内固定片,各固定片上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孔,且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这些固定片相互枢合; 该扭转弹簧位于该二夹扣板相重合的外固定片与内固定片之间,其具有一弹簧圈孔并向上伸出二抵掣柱,其中该弹簧圈孔与这些固定片的固定孔相重合,而该二抵掣柱分别抵掣于前述二夹扣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安,王弋青,游翔麟,
申请(专利权)人: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