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80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主排气管道,主进气管道上连接进气风机,还包括: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端,第一进气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第二吸附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端,第二进气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换向器,换向器同时与主进气管道、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连接,用于使主进气管道与第一进气管或第二进气管连通,切换废气的走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在对其中一个吸附装置进行检修时,可利用转换器切换至另一吸附装置工作,期间不必关闭进气风机,有助于保持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大量废气被排放至大气中,有助于环境保护,并显著减少了废气逸出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身体伤害。身体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物质,空气提供人们需要的氧气,对人类生命起着决定作用。当空气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将引起空气质量恶化,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体即化工废气,通常含有易燃、易爆、有刺激性和有臭味的物质。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有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氟化物、氯和氯化物、恶臭物质和浮游粒子等。化工废气的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吸附法可应用于净化涂料、油漆、塑料、橡胶等化工生产排放出的含溶剂或有机物的废气,通常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7110662030”、名称为“带有自检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中设置了活性炭吸附塔,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利用吸附的方式处理废气中的有机废气。如申请号为“CN2019220302055”、名称为“一种处理复杂废气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鼓风机催动废气通过该装置,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0004]这类活性炭吸附装置需定期保养与维护,检查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板是否有破裂、损坏等,或更换活性炭。现有技术中,保养费维护时需要打开检修门,而设备运行时其内部有大量废气,因此设备在运行时是严禁打开检修门的,如需检修必须关闭风机后运行。然而即使关闭风机,仍会有未经净化的有害气体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并直接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具有的特点方便更换活性炭吸附板和方便检修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主排气管道,所述主进气管道上连接进气风机,还包括:
[0007]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与主排气管道连接;
[0008]第二吸附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端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与主排气管道连接;
[0009]换向器,所述换向器同时与主进气管道、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连接,用于使主进气管道与第一进气管或第二进气管连通,切换废气的走向。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日常运行时,废气通过主进气管道,经进气风机的加压,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第一吸附装置,废气经第一吸附装置净化后,从第一排气管排出;需要
对第一吸附装置中的活性炭吸附板进行更换,或需要对第一吸附装置进行检修时,利用转换器切换废气的走向,使废气通过主进气管道后进入第二进气管,并利用第二吸附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操作人员更换第一吸附装置中的活性炭板时,不需要关闭风机,同时第一吸附装置中没有废气通过,在打开检修门时,废气不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亦避免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在检修完第一吸附装置后,利用换向器将废气切换至第一吸附装置中,亦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吸附装置进行检修。
[0011]作为优选,所述换向器包括:
[0012]壳体,所述壳体同时与主进气管道、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连通;
[0013]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转动部上设置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所述转动部转动时,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能够分别与主进气管道、第一进气管连通,或能够分别与主进气管道、第二进气管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分别与主进气管道、第一进气管连通时,废气经由转动部、第一进气管进入第一吸附装置中,此时利用第一吸附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转动转动部时,能调整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朝向,使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分别与主进气管道、第二进气管连通,此时废气经由转动部、第二进气管进入第二吸附装置中,此时利用第二吸附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
[0015]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和转动部呈圆柱状,且壳体的内壁贴近转动部的外壁设置,所述转动部绕其轴心转动,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沿转动部的侧面开设。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转动时带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转动,能够切换废气的走向,由于壳体的内壁紧贴转动部的外壁,因此壳体和转动部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使废气不容易从壳体与转动部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同时由于壳体和转动部都呈圆柱状,因此转动部在转动时,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不会变大。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边缘设置密封条,用于封堵壳体与转动部之间的间隙。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密封条将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边缘封住,因此废气难以从转动部与壳体之间的间隙逸出,进一步防止在检修第一吸附装置时废气进入第一吸附装置中。
[0019]作为优选,所述换向器上设置用于固定转动部的固定机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在正常使用时,固定机构将转动部固定住,防止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移动导致废气无法正常排出。
[002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沿壳体内壁设置的固定槽,所述转动部的外壁设置有与固定槽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废气沿第一进气管或第二进气管移动时,所述固定槽对准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所述固定槽中设置固定弹簧和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的外部并设置有两个能够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边缘相抵的斜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处于静止状态时,固定卡块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插入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中,将转动部固定住;转动转动部时,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的边缘与固定卡块的斜面相抵,迫使固定卡块向固定槽中移动,固定卡块移动至固定槽中后,转动部转动。
[002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员人员了解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中废气的流量。
[002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分别设置有使废气仅能向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移动的止逆阀。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时,废气经第二排气管进入主排气管道,由于第一排气管与主排气管道连接,因此会有少量废气通过第一排气管进入第一吸附装置中,通过设置止逆阀,废气无法通过第一出气端进入第一吸附装置中,同理,在非检修的时间,废气也不会进入第二吸附装置。
[002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在对其中一个吸附装置进行检修时,可利用转换器切换至另一吸附装置工作,期间不必关闭进气风机,有助于保持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大量废气被排放至大气中,有助于环境保护,并显著减少了废气逸出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1)、主排气管道(7),所述主进气管道(1)上连接进气风机(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附装置(2),包括第一进气端(21)和第一出气端(22),所述第一进气端(21)连接有第一进气管(23),所述第一出气端(22)连接有第一排气管(24),所述第一排气管(24)与主排气管道(7)连接;第二吸附装置(3),包括第二进气端(31)和第二出气端(32),所述第二进气端(31)连接有第二进气管(33),所述第二出气端(32)连接有第二排气管(34),所述第二排气管(34)与主排气管道(7)连接;换向器(4),所述换向器(4)同时与主进气管道(1)、第一进气管(23)、第二进气管(33)连接,用于使主进气管道(1)与第一进气管(23)或第二进气管(33)连通,切换废气的走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41)同时与主进气管道(1)、第一进气管(23)、第二进气管(33)连通;转动部(42),所述转动部(42)转动设置在壳体(41)内部,所述转动部(42)上设置第一通风口(43)、第二通风口(44),所述转动部(42)转动时,第一通风口(43)、第二通风口(44)能够分别与主进气管道(1)、第一进气管(23)连通,或能够分别与主进气管道(1)、第二进气管(3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气环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和转动部(42)呈圆柱状,且壳体(41)的内壁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东徐宾胜张远领马永军马国军张磊姜辉胡继新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