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储层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勘探开发及储层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储层改造方法,适用于超稠油及特超稠油的增产设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热水驱、火驱、电磁加热技术。对于粘度极高的油砂油藏,为了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一般采用SAGD技术开采这种类似于固态的超稠油。长期以来,由于对SAGD开采过程中的储层地质力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一般只从多相流体渗流或传热两个孤立的角度研究稠油热采问题,而很少考虑储层岩石骨架的变形特征及其对油藏工程的影响。
[0003]对于特超稠油(油砂)这种具有互锁结构的弱胶结疏松砂岩,储层改造及SAGD生产过程中,近井壁油砂储层岩石在合适的应力路径下会产生剪切裂缝,从而导致剪切扩容(剪胀)。此外,高压流体注入孔隙时,储层孔隙压力增加,骨架的有效应力减小,骨架发生弹性卸载而导致体积膨胀;当流体压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会产生张性拉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储层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室内岩石力学三轴实验和密度测井数据,获得储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弹塑性力学参数、渗流参数、传热参数、破裂压力p
f
;步骤二:为了通过地质力学作用增加储层扩容量,同时降低因井间压差导致的优势渗流通道,注水施工过程中的最大井底压力不能超过p
max
=p
f
‑
0.5MPa,且保持两井井底压力一致;步骤三:以净流量连续平稳式、逐步提高式、波动式三种注水方式,通过双水平井同步向储层挤液,直至监测到两井井底压力达到p
max
时停止注水,使注入水返排T
s
天;步骤四: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以实验测得的弹塑性岩石力学参数、渗流参数、传热参数为模型输入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注水温度、不同注水方式挤液及返排过程中,井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步骤五:以两井为轴心,统计两口水平井水平段半径小于2.5m的所有单元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挤液前,初始平均孔隙度为Φ1,初始平均渗透率为k1、初始平均含水饱和度为S
o1
;挤液并返排结束后,最终平均孔隙度为Φ2,最终平均渗透率为k2、最终平均含水饱和度为S
o2
;步骤六:计算平均孔隙度增加幅度η1=(Φ2‑
Φ1)/Φ1、平均渗透率增加幅度η2=(k2‑
k1)/k1、平均含水饱和度增加幅度η3=(S
o2
‑
S
o1
)/S
o1
;由于扩容导致的孔隙度越高,则渗透率越高,含水饱和度也越大,因此只需绘制η1与注水温度、注水方式的关系图版,其中以温度为横坐标,η1为纵坐标,不同注水方式分别画一条曲线,确定最优注水温度和最优注水方式;步骤七:通过有限元方法,以储层在最优注水温度和最优注水方式条件下、挤液扩容施工结束后模拟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渗流参数和传热参数为模型输入参数,模拟不同注汽温度和注汽干度下的储层循环预热过程;在有限元模拟过程中,根据特殊的注蒸汽管柱设计,通过合理控制蒸汽注入流量,使两井井底注汽压力持续保持在p
max
=p
f
‑
0.5MPa且两井注汽压力保持一致,直至两井中点温度达到80℃时停止预热;步骤八:以两井为轴心,统计两口水平井水平段半径小于2.5m的所有单元的渗透率、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并得到两井中点达到80℃的时间T
c
,该时间称为预热时间;循环预热前,初始平均渗透率为k3、初始平均热传导系数为α3、初始平均热扩散系数为λ3;循环预热结束后,最终平均渗透率为k4、最终平均热传导系数为α4、最终平均热扩散系数为λ4;步骤九:计算平均渗透率增加幅度β1=(k4‑
k3)/k3、平均热传导系数增加幅度为β2=(α4‑
α3)/α3、平均热扩散系数增加幅度β3=(λ4‑
λ3)/λ3;由于扩容导致的渗透率越大,则热传导系数越大,热扩散系数也越大,因此只需绘制β1与注汽温度、注汽干度的关系图版,以注汽温度为横坐标,增加幅度为纵坐标,不同注汽干度分别画一条曲线,确定最优注汽温度和最优注汽干度;步骤十:注汽井继续注汽,生产井停止注汽转为生产;通过有限元方法,以储层在最优注汽温度和最优注汽干度条件下、预热施工结束后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渗流参数和传热参数为模型输入参数,模拟注汽井不同注汽温度、注汽干度条件下的蒸汽腔扩展、原油开采的过程;在有限元模拟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注汽井蒸汽注入流量,使注汽井井底注汽压力
持续保持在p
max
=p
f
‑
0.5MPa,根据采油厂年度产油计划控制生产压差得到产液量和产油量;步骤十一:统计注蒸汽正式生产阶段蒸汽腔周围1m范围内的储层渗透率、热传导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注蒸汽开采之后,随着时间增加(假设从t
p
时刻开始注蒸汽开采)和蒸汽腔扩展,蒸汽腔周围1m范围内的平均渗透率为k5(t)、热传导系数为α5(t)、热对流系数为λ5(t),三者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步骤十二:计算平均渗透率增加幅度γ1=[k5(t)
‑
k5(t=t
p
)]/k5(t=t
p
)、平均热传导系数增加幅度γ2=[α5(t)
‑
α5(t=t
p
)]/α5(t=t
p
)、平均热扩散系数增加幅度γ3=[λ5(t)
‑
λ5(t=t
p
)]/λ5(t=t
p
),其中t为任意时刻;由于扩容导致的渗透率越高,则热传导系数越大,热扩散系数也最大,因此只需绘制γ1与注汽井注汽温度、注汽干度的关系图版,以注汽温度为横坐标,增加幅度γ1为纵坐标,不同注汽干度分别画一条曲线,确定最优的注汽井注汽温度和最优注汽干度;步骤十三:使用三套最佳优化参数,进行SAGD全生命周期内的施工模拟,得到的预热时间为T1,油汽比为s1,采收率为r1;使用三套现场普遍使用的参数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施工模拟,得到的预热时间为T2,油汽比为s2,采收率为r2;计算预热时间缩短幅度ξ1=(T2‑
T1)/T2、油汽比增加幅度ξ2=(s1‑
s2)/s2、采收率增加幅度ξ3=(r1‑
r2)/r2;以ξ1、ξ2和ξ3综合评价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改造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储层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室内岩石力学三轴实验具体为,采用取芯钻头获取井下岩芯,采用取芯机钻取若干块25mm
×
50mm(直径
×
长度)的标准岩芯圆柱;采用三轴压机在不同有效围压、不同温度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轴应力
‑
轴应变、体应变
‑
轴应变曲线;有效围压为围压与孔隙压力之差,实验中有效围压的设置范围为0.5MPa至储层初始有效围压
‑
0.5MPa,储层初始有效围压取储层初始水平最大主应力、初始水平最小主应力和初始垂向主应力的平均值;实验温度范围从储层初始温度到注蒸汽时达到的最高温度,高温环境下的实验可以近似用100℃条件下的实验代替;所述步骤一中,弹塑性岩石力学参数主要为弹性模量E、泊松比v、粘聚力c、内摩擦角ψ;渗流参数主要为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传热参数主要为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热膨胀系数;所述步骤一中,采用伊顿法计算储层破裂压力p
f
=v(σ
v
‑
p
p
)/(1
‑
v)+p
p
,其中v为泊松比,σ
v
为上覆岩层压力,p
p
为地层孔隙压力;上覆岩层压力的计算方式为其中H为储层中部的垂直深度,h为任意垂直深度,ρ(h)为密度测井数据得到的任意垂直深度处的岩石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2;地层初始孔隙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
p
=0.00981
×
H,当H使用单位为m时,p
p
的单位为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GD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力学作用的储层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SAGD双水平井指位于上部的注汽井和位于下部的生产井,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芳,申世杰,李登科,李延超,陈祖鹏,任战利,崔军平,丁帅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