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家鸿专利>正文

一种散热鳍片的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65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鳍片结合结构,是应用在使用热导管作为传导热量的散热装置,其利用组接孔周缘成型有环状挡墙,以将热导管插入对应的组接孔后,利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在环状挡墙一侧成型至少一凸点或平面部以挤压热导管,使散热鳍片可紧密地固定在热导管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作为散热鳍片与热导管的结合结构,尤指一种利 用沖压成型的方式,在散热鳍片上成型一凸点或平面部,以将散热鳍片固定在 热导管上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应用热导管作为散热的散热装置,多使用在大型主机与个人计算机之 中央处理器(CPU)频率,及其它处理芯片(如绘图芯片、显示芯片与南北 桥芯片等等)的排散热量,其使用时,是通过热导管内的工作流体在发热端吸 热后蒸发成气态,在冷凝端进行放热后并凝结成液态,使工作流体重新回流至 发热端,形成一个完整的散热循环,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请参阅图1,为现有散热鳍片结合在热导管时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先将 数个热导管IO組设在一固定座后,使其热导管IO的开放端呈相互平行,接着, 再将复数个散热鳍片20以堆栈方式,依序由复数个热导管IO的开放端穿入, 其利用散热鳍片20所形成的复数个组接孔201,以供对应热导管IO的穿设,其 组接孔201的周缘并成型有环状挡墙202,以在组设后使相邻两散热鳍片20间 有固定的间隔,当散热鳍片20穿入热导管10时,利用组接孔201圓径是与热 导管IO管径相近或是相同,以及散热鳍片20的硬度大于热导管IO硬度,使组 接后散热鳍片20的环状挡墙202得以迫紧在热导管10上,而达到固定的目的; 但是由于散热鳍片20组接在热导管10时,其环状挡墙202会与热导管10表面 相互摩擦,造成热导管20的磨损,使热导管10的管径逐渐变小,进而造成散 热鳍片20组接孔201与热导管IO之间隙变大,因此在组接后容易产生晃动, 而减少热导管与散热鳍片的接触面积,并影响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效率。有鉴于现有散热鳍片与热导管组接后,有结合不稳固的缺点,本技术 设计人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所述的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设计出一种崭新 的散热鳍片结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散热鳍片固设在热导管上的结 合结构,以固定散热鳍片在热导管上的位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散热鳍片的结合结构,是应用在一种使用热导管作为传导热量的散热装置,其散热装置是由一固定座、复数个热导管,以 及复数片散热鳍片所组成,首先是将热导管先组设在固定座内,以使热导管的 开放端呈平行,便于穿设散热鳍片,并利用在散热鳍片的每一个组接孔周缘, 都成型有一环状挡墙,而将散热鳍片穿设在热导管时,将散热鳍片的组接孔对 准热导管的开放端,再依序穿入,通过沖压成型的方式,在环状挡墙一侧成型 有至少一凸点或平面部,且凸点或平面部会由环状挡墙外部向内挤压热导管, 以使散热鳍片紧密地固定在热导管上,达到固定的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不但不易松脱而易于组装,且环状挡墙产生形 变后,可增加散热鳍片与热导管的接触面积,使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得以维持 或增力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散热鳍片结合在热导管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热导管;20-散热鳍片;201 -组接孔;202 -环状挡墙;30-散热装置;301 -固定座;302-热导管;303 -散热鳍片;3031 -组接孔;3032 -环状挡墙;3033 -凸点或平面部;4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 前述散热鳍片的结合结构,是应用在一种使用热导管302作为传导热量的散热装置30,其散热装置30是由一固定座301、复数个热导管302,以及复数片散 热鳍片303所组成,首先是将热导管302先组设在固定座301内,以使热导管 302的开放端呈平行,便于穿设散热鳍片303,并利用在散热鳍片303的每一个 组接孔3031周缘,都成型有一环状挡墙3032,而将散热鳍片303穿设在热导管 302时,将散热鳍片303的组接孔3031对准热导管302的开放端,而以堆栈方 式将复数片散热鳍片303依序并穿入,而本技术的散热鳍片结合结构,是 成型在一散热鳍片303上,而用来组设一热导管302时,提供足够的结合力, 使散热鳍片303与热导管302之间,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其包括 一个以上的 组接孔3031,其是成型在散热鳍片303对应热导管302的适当位置,供穿设热 导管302的开放端,且其组接孔3031圓径略大于或等于热导管302的管径;一 环状挡墙3032,其是成型在前述组接孔3031的周缘,当散热鳍片303穿设在热 导管302时,可使相邻两散热鳍片303间保持固定间距,并适度增加散热鳍片 303与热导管302的接触面积;以及至少一凸点或平面部3033,其是成型在前 述环状挡墙3032的一侧,由于散热鳍片303与热导管302结合时,会在散热鳍 片303上成型复数个组接孔3031,以对应穿设复数个热导管302的开放端,因 此,凸点或平面部3033是以冲压方式成型在环状挡墙3032朝外的一侧,使穿 设在组接孔3031内的热导管302,受到凸点或平面部3033由外向内的挤压后, 其散热鳍片303就可以紧密地固定在热导管302上,达到固定散热鳍片303与 热导管302间的相对位置的目的,其不但不易松脱,且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 由于其组接孔3031圓径略大于或等于热导管302的管径,而便于组装人员进行 组装,又,其环状挡墙3032产生凸点或平面部3033等形变后,可增加散热鳍 片303与热导管302的接触面积,使散热装置30的散热效率得以维持或增加。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A-A,剖视图,如图中所示,当前 述复数个散热鳍片303以堆栈方式,依序穿设在热导管302时,其环状挡墙3032 所成型的凸点或平面部3033,可向内挤压热导管302,使相对于凸点或平面部 3033的一侧,紧密靠合在另一侧的环状挡墙3032上,由于热导管302的材质较 软,因此,与凸点或平面部3033同一側的热导管302表面也会产生形变,如此 一来,就能够保持散热鳍片303与热导管302间的相对位置,达到固定散热鳍 片303与热导管302间的相对位置的目的。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B-B,剖视图,如图中所示,而前述的散热鳍片303与热导管302结合时,由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上视图), 也是利用其环状挡墙3032所成型的凸点或平面部3033,而向内挤压热导管302, 使相对于凸点或平面部3033的一侧,紧密靠合在另一侧的环状挡墙3032上, 而由于热导管302的材质较软,其与凸点或平面部3033接触的热导管302表面 也会产生形变,因此,其散热鳍片303才能紧密地固定在热导管302上。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一),如图中 所示,当前述复数个散热鳍片303以堆栈方式,依序穿设在热导管302时,其 散热鳍片303的组接孔3031是对准热导管302的开放端,组装人员再进行穿设 工作,使热导管302表面,可沿着散热鳍片303的环状挡墙3032移动;请再参 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鳍片的结合结构,其设置在一散热鳍片上,用来在设置一热导管时,提供足够的结合力,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组接孔,其一体成型在所述的散热鳍片;    一环状挡墙,其一体成型在所述的组接孔周缘,用以保持相邻两散热鳍片之间的固定间距;以及    至少一凸点,其一体成型在所述的环状挡墙一侧,用以固定所述的散热鳍片与所述的热导管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鸿
申请(专利权)人:徐家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