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31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架,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位于底架的上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的宽度尺寸小于底架的宽度尺寸;连接墙,底架、箱顶以及连接墙共同围成用于放置货物的集装腔,连接墙包括端墙、门端以及两个侧墙,端墙和门端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端并均沿竖向延伸,两个侧墙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侧,门端与侧墙可开合地连接,侧墙包括竖向段以及与竖向段的上端相连接的倾斜段,竖向段的下端与底架的外边沿连接,倾斜段的上端与箱顶的外边沿连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由于铁路货车需要通过限界,快运厢无法具有更大的容积的问题。快运厢无法具有更大的容积的问题。快运厢无法具有更大的容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公铁联运是基于运输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快递以及快运细分市场,将铁路干线长距离运输经济性好的优势与公路运输工具(如货厢以及半挂车等)运输灵活便捷的特点相结合,采用货厢配合铁路平车或者公路半挂车的运输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铁路和公路的运载能力。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对货物进行运输并实现在铁路货车以及半挂车之间的转运,常采用将货物装载至快运厢中,并将快运厢直接在铁路货车以及半挂车之间进行移动。
[0004]然而,由于铁路货车需要通过限界,相关技术中的快运厢无法具有更大的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由于铁路货车需要通过限界,快运厢无法具有更大的容积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架,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位于底架的上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的宽度尺寸小于底架的宽度尺寸;连接墙,底架、箱顶以及连接墙共同围成用于放置货物的集装腔,连接墙包括端墙、门端以及两个侧墙,端墙和门端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端并均沿竖向延伸,两个侧墙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侧,门端与侧墙可开合地连接,侧墙包括竖向段以及与竖向段的上端相连接的倾斜段,竖向段的下端与底架的外边沿连接,倾斜段的上端与箱顶的外边沿连接。
[0007]进一步地,竖向段和倾斜段之间的夹角在140
°
至150
°
之间。
[0008]进一步地,竖向段的高度和倾斜段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6.5至7之间。
[0009]进一步地,竖向段包括内墙板、第一外墙板以及多个第一侧柱,多个第一侧柱沿内墙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侧柱夹设在内墙板和第一外墙板之间,第一侧柱的下端与底架的外边沿连接,第一侧柱的上端与倾斜段连接。
[0010]进一步地,倾斜段包括第二外墙板以及多个第二侧柱,多个第二侧柱均设置在第二外墙板的内侧,多个第二侧柱沿第二外墙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侧柱的下端与竖向段的外边沿连接,第二侧柱的上端与箱顶连接。
[0011]进一步地,侧墙还包括上侧梁和间侧梁,上侧梁和间侧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间侧梁的下表面与竖向段连接,间侧梁的上表面与倾斜段连接,上侧梁的下表面与倾斜段连接,上侧梁的上表面与箱顶连接。
[0012]进一步地,底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的底角件,多个底角件包括设置在底架的边角处并用于与半挂车连接的四个第一底角件。
[0013]进一步地,多个底角件还包括用于与平车连接两个第二底角件,在底架的长度方向上,每个第二底角件均位于两个第一底角件之间。
[0014]进一步地,箱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顶角件,多个顶角件包括设置在箱顶的边角处四个第一顶角件,第一顶角件用于支撑上方的集装箱。
[0015]进一步地,多个顶角件还包括四个用于吊装的第二顶角件,在箱顶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二顶角件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一顶角件之间。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集装箱包括底架、箱顶以及连接墙,在应用该集装箱时,由于连接墙包括端墙、门端以及两个侧墙,并且侧墙包括竖向段以及与竖向段的上端连接的倾斜段,竖向段的下端与底架的外边沿连接,倾斜段的上端与箱顶的外边沿连接,由于箱顶的宽度尺寸小于底架的宽度尺寸,在经过限界时,可以在竖向段的高度方向充分达到限界的高度的情况下,利用倾斜段对限界的弧度进行避让,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长方体型的集装箱,可以在通过限界的同时,使集装箱具有最大的容积。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的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3中的侧墙的俯视图;
[0022]图5示出了图3中的侧墙的又一俯视图;
[0023]图6示出了图1中的底架的仰视图;
[0024]图7示出了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底架;11、第一底角件;12、第二底角件;
[0027]20、箱顶;21、第一顶角件;22、第二顶角件;
[0028]30、连接墙;31、端墙;32、门端;33、侧墙;331、竖向段;3311、内墙板;3312、第一外墙板;3313、第一侧柱;332、倾斜段;3321、第二外墙板;3322、第二侧柱;333、上侧梁;334、间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架10、箱顶20以及连接墙30,底架10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20位于底架10的上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20的宽度尺寸小于底架10的宽度尺寸;连接墙30底架10、箱顶20以及连接墙30共同围成用于放置货物的集装腔,连接墙30包括端墙31、门端32以及两个侧墙33,端墙31和门端32分
别设置在底架10的两端并均沿竖向延伸,两个侧墙33分别设置在底架10的两侧,门端32与侧墙33可开合地连接,侧墙33包括竖向段331以及与竖向段331的上端相连接的倾斜段332,竖向段331的下端与底架10的外边沿连接,倾斜段332的上端与箱顶20的外边沿连接。
[0031]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集装箱包括底架10、箱顶20以及连接墙30,在应用该集装箱时,由于连接墙30包括端墙31、门端32以及两个侧墙33,并且侧墙33包括竖向段331以及与竖向段331的上端连接的倾斜段332,竖向段331的下端与底架10的外边沿连接,倾斜段332的上端与箱顶20的外边沿连接,由于箱顶20的宽度尺寸小于底架10的宽度尺寸,在经过限界时,可以在竖向段331的高度方向充分达到限界的高度的情况下,利用倾斜段332对限界的弧度进行避让,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长方体型的集装箱,可以在通过限界的同时,使集装箱具有最大的容积。
[0032]其中,门端包括门框以及设置在门框内的端门,门框包括门楣、门槛以及位于门楣和门槛之间的角柱组。端门包括左门和右门。左门和右门均与对应的侧墙33通过铰链可开合的连接。
[0033]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架(10),沿水平方向延伸;箱顶(20),位于所述底架(10)的上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箱顶(20)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底架(10)的宽度尺寸;连接墙(30),所述底架(10)、所述箱顶(20)以及所述连接墙(30)共同围成用于放置货物的集装腔,所述连接墙(30)包括端墙(31)、门端(32)以及两个侧墙(33),所述端墙(31)和所述门端(3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10)的两端并均沿竖向延伸,两个所述侧墙(3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10)的两侧,所述门端(32)与所述侧墙(33)可开合地连接,所述侧墙(33)包括竖向段(331)以及与所述竖向段(331)的上端相连接的倾斜段(332),所述竖向段(331)的下端与所述底架(10)的外边沿连接,所述倾斜段(332)的上端与箱顶(20)的外边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段(331)和所述倾斜段(332)之间的夹角在140
°
至15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段(331)的高度和所述倾斜段(332)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6.5至7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段(331)包括内墙板(3311)、第一外墙板(3312)以及多个第一侧柱(3313),多个所述第一侧柱(3313)沿所述内墙板(33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侧柱(3313)夹设在所述内墙板(3311)和所述第一外墙板(3312)之间,所述第一侧柱(3313)的下端与所述底架(10)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侧柱(3313)的上端与所述倾斜段(33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凤岳凌汉袁博邹振胜裴程李涛刘海鹏张曙光周晓坤侯天华伞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