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31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包括有一中空本体、一设于前述本体内的按压机构、一穿设于本体上端并对应位于按压机构上方的按键、一设于本体下端且位于按压机构下方的记忆体模组;其中:该记忆体模组在一电路板上分设有记忆体及介面连接器;当使用者按压本体上端的按键时,可透过按压机构将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推出本体外,并维持该露出状态,供与电脑上对应的介面埠连接,当使用者再次按压按键,随即透过按压机构使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缩回本体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带记忆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通过连续按压方式控制内设介面连接器伸缩的随身硬碟。
技术介绍
随着资讯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资讯传输越来越普及,再加上电脑科技的日新月异,原本以传统书写记录、传递及保存资料的方式已可由电脑处理,并逐渐取代。一般用于记录和储存电子资料的电脑工具为广义的记忆体,例如安装于电脑内部的软/硬碟机、各式不同标准的可携式储存媒体(CD、VCD、DVD等);再如近期的各种记忆卡,如CF、SM、MMC、SD、MS等。然而前述各种类型的记忆体,各有其缺点如电脑中的软/硬碟机体积大携带不易;CD、VCD、DVD等碟片须有相应规格的机器读写;至于CF、SM、MMC、SD、MS等卡式记忆体,其体积虽小,但读写介面规格互异,通用性极差。近年来,由于各种记忆体资料储存方式的便捷,以及各种介面连接器(例如USB)已成为国际化的标准介面,通过记忆体与介面连接器的整合所构成可携式记忆体装置,已广泛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同。由于记忆体晶片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连线介面标准化等优点,造就了一种携带方便、随插即用的数位资料储存装置。然而,传统可携式记忆体装置在硬体构造上仍有可待检讨之处,如图7所示,揭示有一种已知的可携式记忆体装置,其包括有一内设记忆体模组并于一端设有介面连接器71的本体70、一对应盖合于本体70上具有介面连接器71一端的防护盖72;在不使用时,防护盖72是套接在本体70的一端,当令可携式记忆体装置与电脑连结时,将防护盖72拔开,使本体70一端的介面连接器71露出,以便插接于电脑上对应的介面埠。由于可携式记忆体装置使用时须将防护盖72拔下,且防护盖72是与本体70完全分离,造成防护盖72很容易遗失,一旦遗失,即无法对介面连接器71提供防尘、保护功能。另一种可携式记忆体装置的外部构造则类似于口红般,是将记忆体模组安装于一管体内,管体底端设有一旋钮机构,利用螺旋方式控制记忆体模组一端所设的介面连接器,在管体内外伸缩。此种方式固然解决了分离式防护盖容易遗失的缺点,但因是以螺旋方式制动,所以无法使介面连接器快速伸出以供使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携式记忆体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通过连续按压方式可控制内设介面连接器快速伸缩的可携带记忆体装置,以同时解决分离式防护盖易遗失及无法快速伸缩等缺点,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包括一本体,是呈中空状且两端贯通,其内部并形成有一管状滑轨;一按压机构,是由一升降杆、一管状的连动件及至少一弹簧组成;其中该升降杆是穿置于上壳体的滑轨内,其下端外径面上形成有复数的凸块,各凸块分别位于滑轨内壁上的各轨沟内;又升降杆底端开口形成有连续的三角齿状锯齿槽;该连动件是呈管状,其上端外径面上形成有复数的凸块,凸块顶端形成有一斜面,以匹配接合于升降杆底端开口的锯齿槽;该弹簧是设于本体内;一按键,是穿设于本体上端并对应位于按压机构的上方,以压制该按压机构;一记忆体模组,是设于本体下端且位于按压机构下方,并抵掣于本体内所设弹簧的一端;该记忆体模组是在一电路板上分设有记忆体及介面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本体是由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组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均呈接近矩形状的中空体,其中上壳体两侧壁向下延伸而分别形成有一翼部,翼部末端的外侧壁上形有一卡块;该下壳体两侧壁上端分别形成有一凹口,并在该凹口下方形成一圆形卡孔,其中凹口是与上壳体两侧壁的翼部匹配,卡孔则与翼部上的卡块卡合;又下壳体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凹沟,供容置按压机构的弹簧。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记忆体模组包括有一电路板及两将该电路板相对包覆其间的外壳体;其中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记忆体,并于一端设有一介面连接器;两外壳体中的一外壳体下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扣块,另一外壳体于相对位置上形成扣槽,以相互扣合,并将除介面连接器以外的电路板完全包覆。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两外壳体顶端中央处分别形成有一半圆柱状的凸柱,其并合后构成一圆柱,可供按压机构的连动件套接。再两外壳体相对外侧面的上端处分别形成有一阻块,其分别抵掣于下壳体上所设两弹簧的上端处。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记忆体为快闪记忆体或磁性记忆体等可随机存取的记忆体总类。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介面连接器为一USB连接器。前述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中所述的连动件上的凸块数量少于升降杆上的凸块,且呈交错相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令前述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包括有一本体,是呈中空状且两端贯通,其内部并形成有一管状滑轨;一按压机构,是设于前述本体的滑轨内,并在滑轨内滑移;一按键,是穿设于本体上端并对应位于按压机构的上方,以压制该按压机构;一记忆体模组,是设于本体下端且位于按压机构下方;该记忆体模组是在一电路板上分设有记忆体及介面连接器。经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是包括有一中空本体、一设于前述本体内的按压机构、一穿设于本体上端并对应位于按压机构上方的按键、一设于本体下端且位于按压机构下方的记忆体模组;其中该记忆体模组是在一电路板上分设有记忆体及介面连接器;当使用者按压本体上端的按键时,可透过按压机构将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推出本体外,并维持该露出状态,供与电脑上对应的介面埠连接,俟使用者再次按压按键,随即透过按压机构使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缩回本体内。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藉由前述连续按压式设计,令使用者按压本体上端的按键时,可透过按压机构将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推出本体外,并维持该露出状态,供与电脑上对应的介面埠连接;当使用者再次按压按键时,该按压机构随即使记忆体模组上的介面连接器缩回本体内。利用该等设计,可携带记忆体装置不仅不需再使用分离式防护盖,而排除防护盖容易遗失的困扰,更可使介面连接器快速推出以方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同时解决分离式防护盖易遗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按压式可携带记忆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是呈中空状且两端贯通,其内部并形成有一管状滑轨;一按压机构,是由一升降杆、一管状的连动件及至少一弹簧组成;其中:该升降杆是穿置于上壳体的滑轨内,其下端外径面上形 成有复数的凸块,各凸块分别位于滑轨内壁上的各轨沟内;又升降杆底端开口形成有连续的三角齿状锯齿槽;该连动件是呈管状,其上端外径面上形成有复数的凸块,凸块顶端形成有一斜面,以匹配接合于升降杆底端开口的锯齿槽;该弹簧是设于本体内;一按键, 是穿设于本体上端并对应位于按压机构的上方,以压制该按压机构;一记忆体模组,是设于本体下端且位于按压机构下方,并抵掣于本体内所设弹簧的一端;该记忆体模组是在一电路板上分设有记忆体及介面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呈衡
申请(专利权)人:千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