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14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9
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送料装置、壳体搬运装置、壳体定位装置、灭弧件输送装置、灭弧件装配装置、检测机构、铆合装置、壳体及灭弧件,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并利用在线检测,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利于规模化生产,可提取生产数据,实现数据化可视化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并操作方便。本并操作方便。本并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接触器自动化生产
,具体涉及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交流接触器的灭弧件为横截面呈“冂”型的片体部件,作用是减小和消除触头电弧,对接触器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通常交流接触器上下端面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灭弧件,利用交流接触器壳体的内腔设置插接槽,引导灭弧件进入安装位置,然后与壳体进行铆接固定。
[0003]由于需同时装入多个相同灭弧件,灭弧件间间距较小,导致人工装配效率低及存在漏件,少件等情况。因人工装配不易对齐,导致铆合过程中易损坏产品壳体,造成质量问题。
[0004]而且因为灭弧件需要预装至插接槽内,利用壳体上下端面设置的多个分别贯通插接槽的铆接槽,与灭弧件进行固定,铆接时,是需要壳体内外配合进行铆合,狭小的壳体内腔导致人工铆接难以操作,且上下端面的灭弧件呈镜像对称,并非同向,多个灭弧件的设置则进一步加剧了装配所需时长,导致人工铆合工作效率低下。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以替代人工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交流接触器灭弧件自动装配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送料装置、壳体搬运装置、壳体定位装置、灭弧件输送装置、灭弧件装配装置、检测机构、铆合装置、壳体及灭弧件,所述壳体包括面板端面、装配端面及上、下端面,该装配端面设有内腔、及若干道并排设置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横截面与灭弧件轮廓适配,该内腔设有贯穿至插接槽内的顶槽,所述所述上、下端面设有贯穿至插接槽的若干道铆接槽,所述灭弧件上设有铆接片体、及朝向内腔一侧的凹槽;所述壳体搬运装置取得壳体送料装置上的壳体,逐一送至弧件装配装置、检测机构、铆合装置所在工位启停;所述壳体定位装置设置于各工位处,包括固定件及驱动机构,该固定件设有与壳体轮廓适配的卡槽,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固定件卡住或松开壳体;所述灭弧件装配装置取得灭弧件输送装置上的灭弧件,置于上端面一侧的插接槽内,或下端面端面一侧的插接槽,且灭弧件的铆接片体朝西铆接槽;所述检测机构检测插接槽内灭弧件有无;所述灭弧件装配装置包括上端面装配机构、下端面装配机构、推入座、推入气缸,该上端面装配机构、下端面装配机构分别设置于推入座上,所述推入气缸驱动上端面装配机构或下端面装配机构,靠近或远离壳体装配端面一侧的内腔;所述上端面装配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压块、第一压块气缸、若干个上铆接臂、内撑件、第一导杆、弹簧,所述若干个上铆接臂并排固定于机架上,并对应延伸至至壳体内腔,铆接臂上设有穿过壳体上端面一侧的顶槽,延伸至插接槽内抵触于铆接片体上的铆头;所述内撑件外周面轮廓与灭弧件凹槽轮廓适配,随推入座带动进入插接槽,该内撑件与铆接臂之间设置有穿过顶槽的弹簧、第一导杆做支撑;所述第一压块气缸驱动第一压块压于壳体上,驱使壳体连带内撑件相对朝铆接臂一侧下沉,所述铆头抵住铆接片体,使其朝铆接槽内变形;所述下端面装配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导杆、第二导杆、机架、第二压块、第二压块气缸、若干个下铆接臂、内撑件、第一导杆、弹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导杆,下端面装配机构的机架套设于第二导杆上做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若干个下铆接臂并排固定于机架上,并对应延伸至至壳体内腔,铆接臂上设有穿过壳体下端面一侧的顶槽,延伸至插接槽内抵触于铆接片体上的铆头;所述内撑件外周面轮廓与灭弧件凹槽轮廓适配,随推入座带动进入插接槽,该内撑件与铆接臂之间设置有穿过顶槽的弹簧、第一导杆做支撑;所述第二压块气缸驱动第二压块压于下端面装配机构的机架上,驱使下铆接臂下沉,所述铆头抵住铆接片体,使其朝铆接槽内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灭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挺吴桂初王栋刚陈稼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