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线束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在多个电气设备间电连接。另外,在电动汽车中,借由线束将车辆和地上设备连接,从地上设备对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充电。由于借由线束供给的电压变高,从而线束的发热量增加。因此,提案冷却线束的结构。
[000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线束,该线束具备包覆电线、覆盖包覆电线的内筒、以及隔开规定间隔地覆盖内筒的外筒,在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通过与包覆电线分体的内外筒形成,包覆电线配置于流通路径的径向内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
1152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5]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线束中,因为流通通道(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配置于包覆电线的外侧,所以从冷却介质到作为热源的包覆电线的中心部较远,在包覆电线的冷却效率的观点上有改善的余地。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束单元,具备:多个导电路径,在车载机器间导电;和冷却部,冷却所述多个导电路径,所述多个导电路径具有第1导电路径和与所述第1导电路径并排的第2导电路径,所述第1导电路径具有中空的第1筒状导体,所述第1筒状导体具有导电性,所述第2导电路径具有中空的第2筒状导体,所述第2筒状导体具有导电性,所述冷却部具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能使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并且与所述第1筒状导体及所述第2筒状导体为分体,所述第1筒状导体及所述第2筒状导体的刚性比所述冷却管优良,所述冷却管具有贯穿所述第1筒状导体的第1区间、贯穿所述第2筒状导体的第2区间、以及将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区间连接的折回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导电路径包括的导电路径的数量是偶数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单元,其中,具备覆盖所述导电路径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筒状外装构件和与所述筒状外装构件的端部连接的护线套,所述折回部配置于所述护线套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