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玻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4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筛玻壳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筛料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筛料组件相对两侧的上下料组件、组装底板;所述组装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二极管电极组装孔;所述筛料组件包括筛料盘、漏料板、扫料结构、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齿轮驱动结构、第二齿轮驱动结构;所述漏料板对应共轴心设置在所述筛料盘的正下方;所述筛料盘的内腔底部一侧形成有若干与所述二极管电极组装孔对应的第一漏玻壳孔;所述漏料板与所述第一漏玻壳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若干第二漏玻壳孔;无需每次对玻壳进行倒入和倒出,节省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筛玻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筛玻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3134759 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08月14日,公开了半导体元器件制造领域的一种玻壳封管装填模板,包括上模板、底板和复位弹簧,上模板上均匀分布有玻壳管装填通孔,玻壳封管可从装填通孔中穿过,上模板两侧有滑动槽,底板插在上模板滑动槽内,底板上分布有与上模板上相同的装填通孔,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作用下,上模板的装填通孔与底板的装填通孔呈错位状,上模板的装填通孔内装填玻壳封管,按动复位弹簧使上模板的装填通孔与底板的装填通孔相对应,上模板的装填通孔内玻壳封管通过底板的装填通孔落入石墨船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装填效率高、设备简单和操作容易等优点。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作业工序繁琐,因为每次筛玻壳都需要进行一次将玻壳倒入和多余玻壳倒出回收的动作,导致工作效率极低。鉴于这种情况,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玻壳设备,无需每次对玻壳进行倒入和倒出,节省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玻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筛料组件(4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筛料组件(41)相对两侧的上下料组件(39)、组装底板(31);所述组装底板(3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二极管电极组装孔;所述筛料组件(41)包括筛料盘(30)、漏料板(25)、扫料结构(33)、第一驱动轴(20)、第二驱动轴(42)、第一齿轮驱动结构(43)、第二齿轮驱动结构(44);所述漏料板(25)对应共轴心设置在所述筛料盘(30)的正下方;所述筛料盘(30)的内腔底部一侧形成有若干与所述二极管电极组装孔对应的第一漏玻壳孔(29);所述漏料板(25)与所述第一漏玻壳孔(29)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若干第二漏玻壳孔(37);所述第一驱动轴(20)固定安装在所述筛料盘(30)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筛料盘(30)共轴心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20)的下部贯穿所述漏料板(25)并且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20)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19)与工作台(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20)的外侧面下部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驱动结构(43)包括第一旋转驱动电机(18)和第一主动齿轮(17),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电机(18)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7)共轴心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7)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1)啮合;第一旋转驱动电机(18)与工作台(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42)的内部共轴心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驱动轴(20)贯穿的内腔,所述第一驱动轴(20)共轴心贯穿所述第二驱动轴(42)并且延伸出所述第二驱动轴(42)外;所述第二驱动轴(42)固定安装在所述漏料板(25)的底部并且与所述漏料板(25)共轴心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轴(42)的外侧面上部通过第二轴承(34)与工作台(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42)外侧面的下部套设有第二从动齿轮(23);所述第二齿轮驱动结构(44)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电机(22)和第二主动齿轮(24),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2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24)共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24)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啮合;第二旋转驱动电机(22)与工作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耀
申请(专利权)人:先之科半导体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