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及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73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及设计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车底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前端通过转动组件与车体转动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后端通过悬置机构与车体相连,且所述的悬置机构限制了所述导流板的摆动范围。当所述的导流板处于摆动范围的下边界时,所述的导流板呈向后倾斜的状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从降低车底风阻的角度出发,采用前端转轴机构与自调垂向位置的滑动悬置机构,实现接触障碍摆臂、自动复位导流,在实现降低风阻性能的同时解决了因设置车底导流装置而影响整车通过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车底导流装置的设计方法,能够方便快速的得到弹簧周向刚度系数K2的合理范围。的合理范围。的合理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能源环保要求,降低能耗成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重型牵引车、载货车等高速行驶场景,通过提升效率、开发新能源等方向已经遇到瓶颈,因此如何全方面降低风阻成为重点。在车顶、两侧的导流设计愈发成熟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降低车底风阻成为商用车行业新的、重点研发方向。
[0003]但是由于路况场景复杂,商用车在低车速工况对通过性具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而一般车底导流板均设置为前端(以行车方向为前向)离地距离较大、尾端离地距离较小,也即整体向后倾斜,这就造成车底导流板及其附件在经过恶劣路况的路面障碍时,虽然车速已经很低,但是仍极易被撞击损伤,造成导流减阻的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及设计方法,在实现降低风阻性能的同时解决了因设置车底导流装置而影响整车通过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车底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的前端通过转动组件(4)与车体(2)转动连接,所述导流板(3)的后端通过悬置机构与车体(2)相连,且所述的悬置机构限制了所述导流板(3)的摆动范围;当所述的导流板(3)处于摆动范围的下边界时,所述的导流板(3)呈向后倾斜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组件(4)包括转轴(41)和套设于所述转轴(41)外部的套筒(42),所述导流板(3)的前端与所述的套筒(42)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41)上位于所述套筒(4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弹簧(43),所述的弹簧(43)包括呈螺旋状结构的本体(431),且所述的本体(431)能够沿轴向压缩,所述本体(4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32)和第二连接端(433),所述第一连接端(432)与所述导流板(3)或套筒(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433)与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41)端部的法兰板(4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432)通过第一螺钉(44)与所述导流板(3)或套筒(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433)通过第二螺钉(45)与所述的法兰板(4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432)的端部呈弯曲状态,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螺钉(44)的第一回环(4321),所述第二连接端(433)的端部呈弯曲状态,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螺钉(45)的第二回环(43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导流板(3)两侧的导向组件(5),所述的导向组件(5)包括导向架,所述的导向架上设置有呈弧形的滑槽(5211),且所述滑槽(5211)的回转轴(41)线与所述转轴(41)的轴线重合,所述的导流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滑槽(5211)相配合的导向柱(3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组件(5)还包括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与车体(2)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的安装架和导向架之间设置有减震件(5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包括第一竖板(511),所述的导向架包括与第一竖板(511)平行布置的第二竖板(521),所述第一竖板(5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横板(512),所述第二竖板(52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横板(522),且所述的第二横板(5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板(512)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横板(522)通过连接螺栓(53)与所述的第一横板(512)相连,且所述的连接螺栓(53)上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板(512)和第二横板(522)之间套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减震件(5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5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513),且所述的安装板(513)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的车体(2)固定连接。9.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底导流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确定弹簧(43)周向刚度K2的第一下限值K
2min
;1.1预设在最高车速工况下允许的摆动角为β
max
;1.2计算导流板(3)的等效重量M;1.3根据步骤1.1中设定的在最高车速工况下允许的摆动角β
max
和步骤1.2中得到的导流板(3)的等效重量M计算弹簧弹簧(43)的周向刚度K2的第一下限值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龙宋红芳王凯邴涛高中美孙士涛王晓龙徐铁娇马小明王立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