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73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申请涉及汽车防护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离型层、胶粘层、防护层、防指纹层和保护层,胶粘层为压敏胶层,防护层为TPU层,防指纹层为纳米改性聚氨酯层,保护层为PET层,防指纹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防护膜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隐形车衣膜是一种涂覆于汽车表面,用于防护汽车漆面的一种隐形防护膜,由于它具有高度的透光率,贴合于汽车表面不会影响汽车本身外观,因此被称为隐形车衣膜,它可以隔绝汽车漆面与空气和雨水的接触,防止漆面老化或腐蚀变色,且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和防护性能,是目前常用于保护汽车漆面的一种方法。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规使用的隐形车衣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漆面,但是这种隐形车衣膜防指纹的效果较差,使得汽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经常触碰,会使得隐形车衣膜表面有较多指纹呈现,这些指纹长期留在防护膜表面,容易使得防护膜表面由于指纹处携带的脏污物质而产生局部腐蚀,同时使得汽车表面看上去比较陈旧,降低了汽车的干净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升汽车隐形车衣膜的防指纹作用,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离型层、胶粘层、防护层、防指纹层和保护层,所述胶粘层为压敏胶层,所述防护层为TPU层,所述防指纹层为纳米改性聚氨酯层,所述保护层为PET层,其中,所述防指纹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较优比例的催化剂、流平剂、扩链剂、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的作用下,二异氰酸酯和混合多元醇反应形成具有优异弹性、柔软性、附着力和力学性能的防指纹层,以此制得的防指纹层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和防污的作用,同时在该体系中添加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稳定分散内嵌于形成的防指纹层中,提升了制得
的防指纹层的力学性能,提升形成的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在防护层上的附着效果,使得形成的防指纹层不易老化和黄变,同时,由于纳米二氧化钛为具有纳米结构的微观颗粒,可在制得的防指纹层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纳米颗粒粗糙平面,进一步提升了防指纹层的防指纹作用,以此实现防指纹层的自洁效果,除此之外,纳米改性二氧化钛还具有优良的防紫外线作用和防老化作用。
[0007]优选的,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4,4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主体形成的防指纹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光性,以此制得的防指纹层不易老化,性能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多元醇由质量比为1:(0.2

0.6)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含氟聚醚多元醇组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优比例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含氟聚醚多元醇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性能优良的防指纹层,以此形成的防指纹层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使得防指纹层具有优异的疏水和疏油性能,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指纹的效果,其中,聚己内酯多元醇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具有较好的弹性、附着性和其他力学性能的聚氨酯体系,含氟聚醚多元醇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使得形成的聚氨酯的侧链具有氟结构,以此形成的防指纹层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极低的表面能,使得防指纹层具有优良的防水疏油和防污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含氟聚醚多元醇由以下步骤制得:A1、按重量份计,取50

70份1,3

丙二醇升温至70

90℃后,加入0.5

2份二乙烯三胺,后加入115

135份环氧乙烷,加压至0.1

0.5KPa,反应1

2h,后升温至98

118℃,加入20

35份助剂,继续反应2

4h,制得聚醚多元醇;A2、按重量份计,向上述A1步骤制得的聚醚多元醇中加入0.3

2份过氧化苯甲酰,在温度为90

110℃下加入2

7份乙酸正丁酯和22

38份六氟丙烯,加压至0.3

0.7KPa,反应1.5

3h,制得含氟聚醚多元醇;其中,A1步骤中所述助剂由重量比为1:(1

3)的蓖麻油和山梨醇组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二乙烯三胺作为催化剂,1,3

丙二醇和环氧乙烷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形成聚醚多元醇,在反应的过程中,引入较优比例的蓖麻油和山梨醇,使得1,3

丙二醇和环氧乙烷能够进行均匀稳定的反应,提升后续六氟丙烯与聚醚多元醇的接枝程度,使得形成的含氟聚醚多元醇的氟的接枝效率提升,使得最终制得的防指纹层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进一步提升形成的防指纹层的疏水疏油性能。
[0013]优选的,所述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由以下步骤制得:B1、按重量份计,将40

60份纳米二氧化钛加入至70

90份质量浓度为70

90%的乙醇水溶液中进行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B2、将上述B1步骤中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升温至55

75℃后,搅拌20

30min后,缓慢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至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呈半透明的液体后停止滴加,制得纳米二氧化钛溶液;B3、按重量份计,向上述B2步骤中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溶液中加入3

8份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进行干燥和研磨,制得纳米改性二氧化钛;其中,B3步骤中所述改性剂由质量比为1:(3

6)的聚乙烯醇和钛酸酯偶联剂HY

311组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纳米改性二氧化钛具有优异的外观透明度和较好的分散性,能够均匀分散于上述形成的聚氨酯聚氨酯体系中,不会影响形成的防指纹层的透明外观,同时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的纳米结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能在防护层表面较好的附着,且通过改性处理后,能提高在防护层表面的附着性,还能有效提升形成的防指纹层的疏水疏油作用。
[0015]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的引入,使得形成的防指纹层的附着性能提升,进而形成具有较好附着性能且疏水疏油的防指纹层,提升形成的整个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的防指纹效果。
[0016]在特定的制备条件下,将二氧化钛粉末制备得到透明度高的纳米二氧化钛液,再采用较优比例的聚乙烯醇和钛酸酯偶联剂HY

311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接枝改性,与纳米二氧化钛的亲水基进行结合,形成表面能较低、透明度较高且易分散的纳米改性二氧化钛,采用此步骤制得的纳米改性二氧化钛不会影响形成的防指纹层的透明度,同时还可以提升形成的防指纹层的附着性能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离型层、胶粘层、防护层、防指纹层和保护层,所述胶粘层为压敏胶层,所述防护层为TPU层,所述防指纹层为纳米改性聚氨酯层,所述保护层为PET层,其中,所述防指纹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二异氰酸酯
ꢀꢀ
15

35份多元醇
ꢀꢀꢀꢀꢀꢀ
65

80份纳米改性二氧化钛
ꢀꢀꢀ5‑
15份流平剂
ꢀꢀꢀꢀ3‑
8份扩链剂
ꢀꢀꢀꢀ2‑
8份稳定剂
ꢀꢀꢀꢀ3‑
5份抗氧化剂
ꢀꢀ2‑
5份催化剂
ꢀꢀꢀꢀ
0.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4,4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由质量比为1:(0.2

0.6)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含氟聚醚多元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醚多元醇由以下步骤制得:A1、按重量份计,取50

70份1,3

丙二醇升温至70

90℃后,加入0.5

2份二乙烯三胺,后加入115

135份环氧乙烷,加压至0.1

0.5KPa,反应1

2h,后升温至98

118℃,加入20

35份助剂,继续反应2

4h,制得聚醚多元醇;A2、按重量份计,向上述A1步骤制得的聚醚多元醇中加入0.3

2份过氧化苯甲酰,在温度为90

110℃下加入2

7份乙酸正丁酯和22

38份六氟丙烯,加压至0.3

0.7KPa,反应1.5

3h,制得含氟聚醚多元醇;其中,A1步骤中所述助剂由重量比为1:(1

3)的蓖麻油和山梨醇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指纹的隐形车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改性二氧化钛由以下步骤制得:B1、按重量份计,将40

60份纳米二氧化钛加入至70

90份质量浓度为70

90%的乙醇水溶液中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鼎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