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组件、电芯、电池、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和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极耳组件、电芯、电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可以包括电芯和电芯保护板。电芯可以是电池的储能元件。电芯保护板可以用于保护电芯,以使得电芯可以安全、稳定地充电和放电。为确保电芯和电芯保护板可以协同且稳定地工作,电芯和电芯保护板可以稳定连接。例如,电芯和电芯保护板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电芯和电芯保护板还可以通过电池的封装外壳封装为一体。
[0003]然而,上述用于稳定连接电芯和电芯保护板的方式,可能会降低电芯或电芯保护板的回收利用率。例如,如果电芯和电芯保护板中的一个报废,即使另一个仍可以正常工作,电池也将整体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组件、电芯、电池、电子设备,目的是可以灵活地拆解电芯和电芯保护板。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耳组件,所述极耳组件应用于电芯,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中的一个为正极极片,另一个为负极极片,所述极耳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
[0006]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极耳部、第二极耳部和第三极耳部,所述第一极耳部和所述第二极耳部位于所述第三极耳部的两端;
[0007]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极耳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极耳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第一绝缘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组件(330),所述极耳组件(330)应用于电芯(310),所述电芯(310)还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中的一个为正极极片,另一个为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组件(3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耳(331)、第二极耳(332)和第一绝缘层(333),所述第一绝缘层(333)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31)和第二极耳(332)之间;所述第一极耳(331)包括第一极耳部(3313)、第二极耳部(3314)和第三极耳部(3315),所述第一极耳部(3313)和所述第二极耳部(3314)位于所述第三极耳部(3315)的两端;所述第一绝缘层(333)包括第一开口(3331)和第二开口(3332),所述第一开口(3331)和所述第一极耳部(33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3332)与所述第二极耳部(331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极耳(33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33)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开口(3331)和所述第二开口(3332)以外;所述极耳组件(330)还包括第一连接器(311),所述第一连接器(311)位于所述第二极耳(332)的远离所述第一极耳(331)的一侧;所述第一极耳(331)的所述第一极耳部(3313)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开口(3331)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311)的第一端口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开口(3332)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耳(331)的所述第二极耳部(3314)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311)的第二端口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极耳(332),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组件(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332)包括第四极耳部(3323)、第五极耳部(3324)和第六极耳部(3325),所述第四极耳部(3323)和所述第五极耳部(3324)位于所述第六极耳部(3325)的两端;所述极耳组件(330)还包括绝缘极耳外壳(334),所述第一极耳(331)、所述第二极耳(332)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33)收容于所述绝缘极耳外壳(334)内,所述第一连接器(311)设置在绝缘极耳外壳(334)上;所述绝缘极耳外壳(334)包括第一外壳开口(3341)、第二外壳开口(3342)、第三外壳开口(3343)、第四外壳开口(3344),所述第一外壳开口(3341)和所述第三外壳开口(3343)位于所述极耳组件(330)的一端,所述第二外壳开口(3342)和所述第四外壳开口(3344)位于所述极耳组件(33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外壳开口(3341)与所述第一开口(33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耳(331)的所述第一极耳部(3313)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外壳开口(3341)和所述第一开口(3331)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开口(3342)与所述第二开口(33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311)的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外壳开口(3342)和所述第二开口(3332)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耳(331)的所述第二极耳部(3314)电连接;所述第三外壳开口(3343)和所述第二极耳(332)的所述第四极耳部(332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极耳部(3323)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外壳开口(3343)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所述第四外壳开口(3344)和所述第二极耳(332)的所述第五极耳部(33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311)的第二端口被配置为通过贯穿所述第四外壳开口(3344)的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五极耳部(332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组件(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33)还包括第三开口(3333)和第四开口(3334),所述第三开口(3333)和所述第四极耳部(332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口(3334)与所述第五极耳部(33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耳(331)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33)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三开口(3333)和所述第四开口(3334)以外,所述第三开口(3333)和所述第三外壳开口(334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口(3334)和所述第四外壳开口(3344)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组件(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332)包括第四极耳部(3323)、第五极耳部(3324)和第六极耳部(3325),所述第四极耳部(3323)和所述第五极耳部(3324)位于所述第六极耳部(3325)的两端;所述极耳组件(330)还包括第三极耳(335)和第二绝缘层(336),所述第二极耳(332)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31)和所述第三极耳(335)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336)位于所述第二极耳(332)和所述第三极耳(335)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336)包括第五开口(3361)、第六开口(3362)、第七开口(3363)和第八开口(3364),所述第三极耳(335)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36)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五开口(3361)、所述第六开口(3362)、所述第七开口(3363)和所述第八开口(3364)以外,...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