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生兴专利>正文

通讯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32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接线盒,它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隔板、卷簧及导线。第一外壳上设有多个止回体,第二外壳上设有多个楔形槽,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结合一体,并藉楔形槽和止回体形成一止回机构。隔板枢设于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之间。卷簧设于隔板与第二外壳之间,其具有内勾端及外勾端,分别连结于隔板及第二外壳。导线设于隔板与第一外壳之间,并定位于隔板一侧,导线两端穿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导线两端各连接一个连接器。藉此可组成一结构简化、组装容易的通讯接线盒。(*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讯接线盒,特别是一种可用以连接于通讯源或相关的通讯设备之间,具有可伸缩导线,其结构简化,组装简单容易,可降低成本的通讯接线盒。现有的通讯接线盒,是一种连接一通讯源或相关的通讯设备之间,并具有一种伸缩导线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第一外壳10a、一个第二外壳11a、一个隔板12a、一个卷簧13a、一条导线14a及一个止回轮体15a,该隔板12a、卷簧13a、导线14a及止回轮体15a等设置于第一外壳10a及第二外壳11a内部,导线14a两端各连接一连接器16a,导线15a两端穿出第一外壳10a及第二外壳11a外部,以使两连接器16a设置于外部,可藉卷簧13a储存的动能,将导线14a弹性卷收于外壳10a及11a内部,以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导线14a,并可配合两连接器16a连接于通讯源事相关通讯设备之间。上述的止回轮体15a局部可露出于第一外壳10a及第二外壳11a外部,止回轮体15a可进行转动调整,用以适度旋紧卷簧13a,以提供卷簧13a适当的弹性,使导线14a两端可弹性卷收于外壳10a及11a内部,该止回轮体15a上凸设有多个止回体17a,并在第一外壳10a及第二外壳11a内部设有楔形槽(图中未示),藉该止回轮体17a与楔形槽的配合形成一止回机构,使止回轮体15a只能作一旋紧卷簧13a方向的单向转动,以防止该旋紧的卷簧13a松驰;其具体结构可见美国专利5230481等。但上述的这种通讯接线盒,其止回轮体15a的设置使整体结构复杂许多,且造成组装上极大的不便,组装费时费力,相对地提高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讯接线盒,包括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隔板、卷簧及导线,其是将止回机构一体成型于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上,可省略现有的止回轮体的设置,使整体结构大大简化,且其组装简单容易,可有效节省工时,以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接线盒,它包括一个第一外壳;一个与第一外壳相结合的第二外壳;隔板,其枢设于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之间;卷簧,其设置于隔板与第二外壳之间,该卷簧具有一内勾端及一外勾端,其分别连结于隔板及第二外壳;以及导线,其设置于隔板与第一外壳之间,该导线定位于隔板一侧,导线两端穿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导线两端各连接一个连接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上一体成型有一止回机构。现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其中图1是现有通讯接线盒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导线设于外壳内部的剖视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卷簧设于外壳内部的剖视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隔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隔板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导线设于外壳内部的剖视图之二;图9是本技术卷簧设于外壳内部的剖视图之二;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符号说明10 第一外壳11轴体 12第一穿孔 13第二穿孔14卡接体15止回体16楔形槽20 第二外壳21轴体 22卡接槽23楔形槽24嵌隙 25止回体30 隔板31套筒 32轴体 33导线柱 34嵌隙40 卷簧41内勾端42外勾端50 导线51对折部52连接器10a 第一外壳11a第二外壳 12a隔板 13a卷簧 14a导线15a 止回轮体16a连接器 17a止回体如图2至5所示,本技术的接线盒包括一个第一外壳10、一个第二个壳20、一个隔板30、一个卷簧40及一条导线50,其中的第一外壳10为一呈圆形的中空壳体,其一侧呈开口状,该第一外壳10内部中心位置凸设有一轴体11,该第一外壳10圆周上开设有一个第一穿孔12及一个第二穿孔13,并在第一外壳10开口端一体成型环设有一卡接体14及间隔设有多个具有弹性的止回体15。第二外壳20为一呈圆形的中空壳体,其一侧呈开口状,该第二外壳20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轴孔21,并在该第二外壳20开口端一体成型环设有一卡接槽22及间隔设有多个楔形槽23,第二外壳20内部另设有一嵌隙24,该第二外壳20与第一外壳10呈相对状设置。隔板30为一圆形板体,其设置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之间,该隔板30两侧中心位置分别凸设有一套筒31(如图6和7所示)及一轴体32,该套筒31外围设有导线柱33,该轴体32上开设有一嵌隙34。卷簧40设置在隔板30与第二外壳20之间,该卷簧40具有一内勾端41及一外勾端42,卷簧40的内勾端41嵌设于隔板30的嵌隙34中,卷簧40的外勾端则嵌设于第二外壳20的嵌隙24中,使卷簧40得以连结于第二外壳20与隔板30之间,该隔板30的轴体32配合于第二外壳20的轴孔21(如图6所示),使隔板30一侧得以枢接于第二外壳20。导线50设置于隔板30与第一个壳10之间,该导线50先予以对折,予以卷绕,并将对折部51套设于隔板30的导线柱33上,使得导线50得以定位于隔板30一侧,该隔板30的套筒31套接于第一外壳10的轴体11(如图6所示),使隔板30另一侧得以枢接于第一外壳10,该导线50两端各连接一个连接器52,导线50两端由第一外壳10的第一穿孔12及第二穿孔13穿出于外部,以使两连接器52设置于外部。在隔板30、卷簧40及导线50组装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内部后,可将该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的卡接体14及卡接槽22相互卡接,并以高频或热熔合等方式予以结合,当然也可以螺丝锁固等其他方式将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予以结合。本技术可藉卷簧40储存的动能,将导线50弹性卷收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内部,以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导线50,并可配合两连接器52连接于通讯源或相关的通讯设备之间。如图8和9所示,本技术藉由止回体15与楔形槽23的配合形成一止回机构,该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可作单向的相对转动,用以适度地旋紧卷簧40,以提供卷簧40适度的弹性,使导线50两端可弹性卷收于外壳10及20内部。如图4和5所示,当卷簧40释放动能欲推动该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作另一方向的相对转动时,止回体15即卡掣于楔形槽23,使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无法作回转方向的相对转动,以避免造成卷簧40松驰。如图10所示,本技术可在第一外壳10上设有多个楔形槽16,且在第二外壳20上设有多个止回体25,以该楔形槽16及止回体25的配合形成一止回机构。本技术将止回机构直接一体成型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可省略现有止回轮体的设置,使整体结构大幅度简化,且其组装简单容易,可有效地节省工时,以降低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通讯接线盒,它包括一个第一外壳(10);一个与第一外壳(10)相结合的第二外壳(20);隔板(30),其枢设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之间;卷簧(40),其设置于隔板(30)与第二外壳(20)之间,该卷簧(40)具有一内勾端(41)及一外勾端(42),其分别连结于隔板(30)及第二外壳(20);以及导线(50),其设置于隔板(30)与第一外壳(10)之间,该导线(50)定位于隔板(30)一侧,导线(50)两端穿出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导线(50)两端各连接一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讯接线盒,它包括:一个第一外壳(10);一个与第一外壳(10)相结合的第二外壳(20);隔板(30),其枢设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之间;卷簧(40),其设置于隔板(30)与第二外壳(20)之间,该卷簧(40)具有一内勾端(41)及一外勾端(42),其分别连结于隔板(30)及第二外壳(20);以及导线(50),其设置于隔板(30)与第一外壳(10)之间,该导线(50)定位于隔板(30)一侧,导线(50)两端穿出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导线(50)两端各连接一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0)及第二外壳(20)上一体成型有一止回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生兴
申请(专利权)人:廖生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