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29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涉及螺蛳加工设备。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环形链条;两个所述环形链条中安装有同步驱动组件,所述环形链条的关节处安装有安装轴,相邻两个所述安装轴之间设有共用轴,所述安装轴和共用轴之间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盛螺器,所述盛螺器中设有仅能容纳一个螺蛳且可使螺蛳尾部露出盛螺器的螺蛳定位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传送稳定可靠,且能对带去尾的螺蛳进行稳定定位,避免了仅两侧受力在去尾过程中螺蛳容易出现摆动的问题。去尾过程中螺蛳容易出现摆动的问题。去尾过程中螺蛳容易出现摆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螺蛳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螺蛳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底栖动物,除对水环境有净化和保护作用外,还可以食用。螺蛳价廉物美,营养价值也颇高。现代科学证明,螺蛳营养素成份较全面,其中每百克含蛋白质11.4克、脂肪3.8克、碳水化合物1.5克;另外,还含有无机盐、维生素A、硫黄素、尼克酸等。因此,螺蛳的作为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食用前需要对螺蛳进行去尾处理,以便清除尾部杂质,方便食用。所以需要用到螺蛳去尾机。
[0003]从螺蛳去尾机的现状来看,有的去尾机通过滚筒将螺蛳的尾部凸出于滚筒的周面,再通过刀具将尾部去除,从而实现去尾。但螺蛳在滚筒内滚动的过程中,其壳体容易出现破损的现象,尤其是去尾后的螺蛳。还有的去尾机是将螺蛳的尾部朝向统一处理排列后,逐个进行去尾。但对螺蛳需逐个进行去尾,其效率较低,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的螺蛳去尾的要求。为此,公开技术CN114041489A提供的一种去尾机,通过设置多传送带和多刀具的结构,以实现螺蛳的批量去尾。
[0004]然而,该去尾机中的传送带均为独立的传送带,两个构成V型的传送带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差速,不利于螺蛳的稳定性。此外,两个构成V型的传送带只能对螺蛳的两侧定位,但螺蛳壳体呈一锥状,仅两侧受力的螺蛳稳定性显然不佳。因此,当螺蛳受到刀具的作用力时,螺蛳容易出现摆动的问题,不利于去尾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
[000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环形链条;两个所述环形链条中安装有同步驱动组件,所述环形链条的关节处安装有安装轴,相邻两个所述安装轴之间设有共用轴,所述安装轴和共用轴之间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盛螺器,所述盛螺器中设有仅能容纳一个螺蛳且可使螺蛳尾部露出盛螺器的螺蛳定位通槽。
[0007]所述螺蛳定位通槽呈倒置的正四棱台状。
[0008]所述螺蛳定位通槽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2

60
°

[0009]所述环形链条的关节处设有一贯穿孔,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插接在两个环形链条位置相对应的贯穿孔中;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均旋接有限位螺栓一,且所述限位螺栓一的头部与环形链条的侧壁接触相连。
[0010]所述盛螺器的四个端角处均安装有角环,所述盛螺器一侧的两个角环套设在安装轴中,所述盛螺器另一侧的两个角环套设在共用轴中。
[0011]所述共用轴的长度小于安装轴的长度,且所述共用轴与环形链条不接触;所述共
用轴的两端均旋接有限位螺栓二。
[0012]所述角环的内圈直径与安装轴或共用轴的直径相匹配。
[0013]所述同步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环形链条两端的链轮,所述链轮与环形链条传动连接,位于两个所述环形链条同一侧的链轮之间共同固定有转轴。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两个对称布置的环形链条之间设置安装轴和共用轴,并通过两个轴固定若干个盛螺器,用于接收螺蛳。通过转动的链轮带动环形链条移动,从而实现了将盛螺器中的螺蛳输送至刀具位置进行去尾处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传送机构,本技术的传送机构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传送稳定可靠,不会出现因传动差速不利于螺蛳稳定性的问题。而盛螺器仅能容纳一个螺蛳,使得螺蛳位于盛螺器中时其四周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了仅两侧受力在去尾过程中螺蛳容易出现摆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传送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环形链条、安装轴和链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盛螺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盛螺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传送机构实施方式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盛螺器中的螺蛳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盛螺器中的螺蛳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0023]其中:1

环形链条、2

安装轴、3

链轮、4

共用轴、5

盛螺器、6

贯穿孔、7

角环、8

螺蛳定位通槽、9

刀具、10

压紧轮、11

螺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5]参阅图1

图5,本技术的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环形链条1。环形链条1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传动连接的链轮3,位于两个环形链条1同一侧的链轮3之间共同固定有转轴,以使两个环形链条1能同步动作。
[0026]环形链条1的关节处安装有安装轴2。其具体的安装方式为,在环形链条1的关节处开设一贯穿孔6,安装轴2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插接在两个环形链条1位置相对应的贯穿孔6中。安装轴2的两端均旋接有限位螺栓一,且限位螺栓一的头部与环形链条1的侧壁接触相连,以对安装轴2进行限位,避免其从贯穿孔6中滑出的问题。通过调节限位螺栓一,可调整安装轴2端部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安装于安装轴2上的盛螺器5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每列盛螺器5的位置一致,排列整齐。
[0027]此外,为防止限位螺栓一受机械振动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可在旋接限位螺栓一前,首先在其螺纹端涂上螺丝胶再旋在安装轴2上,待螺丝胶未固化时,调整好盛螺器5的位置,接着再静置一定时间,待螺丝胶固化后传送机构方可使用。
[0028]相邻两个安装轴2之间设有共用轴4,共用轴4的长度小于安装轴2的长度,且共用轴4与环形链条1不接触。共用轴4的两端均旋接有限位螺栓二,以对盛螺器5进行限位。
[0029]安装轴2和共用轴4之间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盛螺器5,以便于对盛螺器5的拆装更换。
[0030]为实现盛螺器5的可拆卸安装,本实施例的盛螺器5的四个端角处均安装有角环7,盛螺器5一侧的两个角环7套设在安装轴2中,盛螺器5另一侧的两个角环7套设在共用轴4中。角环7的内圈直径与安装轴2或共用轴4的直径相匹配,能减少在传送机构工作过程中盛螺器5两侧的位移量,有效的提高盛螺器5的安装稳定性。
[0031]盛螺器5中设有仅能容纳一个螺蛳且可使螺蛳尾部露出盛螺器5的螺蛳定位通槽8。如此,盛螺器5中的螺蛳即可被其下方的刀具9切除尾部。而每个盛螺器5仅能容纳一个螺蛳,可使螺蛳定位通槽8能根据螺蛳规格进行设置,实现对螺蛳的四周进行定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环形链条(1);两个所述环形链条(1)中安装有同步驱动组件,所述环形链条(1)的关节处安装有安装轴(2),相邻两个所述安装轴(2)之间设有共用轴(4),所述安装轴(2)和共用轴(4)之间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盛螺器(5),所述盛螺器(5)中设有仅能容纳一个螺蛳且可使螺蛳尾部露出盛螺器(5)的螺蛳定位通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蛳定位通槽(8)呈倒置的正四棱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蛳定位通槽(8)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2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去尾装置用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链条(1)的关节处设有一贯穿孔(6),所述安装轴(2)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插接在两个环形链条(1)位置相对应的贯穿孔(6)中;所述安装轴(2)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钟明兰何琼玉莫昌平王兰梁广海庞海肖国珠何英梅欧武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