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51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涉及增氧设备的领域。它包括水车、浮箱;所述浮箱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混养池底层水体中的进水端,所述水车安装在进水端的上方,且所述水车转动时可从浮箱的进水端中提水;所述浮箱的另一端设有能将水车送来的水以水平方向引出浮箱的出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混养池中水体立体层的流动性,避免传统的水车增氧设备只能对混养池表层水体增氧的问题;且增氧装置可在混养池中进行移动,利于对混养池水体的增氧。池水体的增氧。池水体的增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增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蛳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动物,15摄氏度以下或30摄氏度以上其将停止摄食。螺蛳最适生长的水温为20

28摄氏度。螺蛳一般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痈、清热除烦、泻心火等作用与功效。螺蛳性寒,味甘,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目赤热痛、黄疸、疔疮肿毒等病症。螺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螺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经常食用可以降血压、提高身体免疫力。螺蛳除可以食用外,对水环境也有净化和保护作用。螺蛳是软体动物,主要摄食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也可过滤或刮食底泥中有机质,或池壁上的着生藻类,达到清理有机物杂质净化水质目的,另一方面螺蛳的生长同时还会大量吸收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由于螺蛳在生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且作为食品具有较多的优点,因此,螺蛳是积极的天然碳汇渔业。
[0003]但随着自然水环境的恶化,螺蛳在自然水体是的生物量越来越少,因此在生态环境中的功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自然江河湖泊已经立法禁止捕捞。为了满足人们对螺蛳的生态利用和消费需求,开展螺蛳的放流和人工养殖十分必要。
[0004]目前的螺蛳养殖多采用螺蛳和鱼混养的方式。通过生活于混养池水底的螺蛳摄食鱼类的残饵粪便等。由于活水养殖的成本过高,因此,现有的混养池在养殖过程中,一般不会轻易换水。为确保水中的含氧量,混养池中均安装有增氧机。从增氧机目前的主流应用来看,又以叶轮式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为主。但不管是叶轮式增氧机还是水车式增氧机,其仅能将混养池表层的水体带起增氧。但是螺蛳多生活于水底。因这些增氧机均不能将混养池底层的水体带起,会导致底层水体的含氧量较低,不利于螺蛳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增加了混养池中水体立体层的流动性,避免传统的水车增氧设备只能对混养池表层水体增氧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于: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包括水车、浮箱;所述浮箱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混养池底层水体中的进水端,所述水车安装在进水端的上方,且所述水车转动时可从浮箱的进水端中提水;所述浮箱的另一端设有能将水车送来的水以水平方向引出浮箱的出水端。
[0007]所述浮箱由引水板、无底箱体和两个浮柱组成;两个所述浮柱的一端共同固定有延伸至浮柱下方的无底箱体,所述无底箱体的上端和下端均为敞开结构,且所述无底箱体的下方敞开端口作为浮箱的进水端;两个所述浮柱远离无底箱体一端的底部共同固定有引水板,两个所述浮柱和引水板之间构成有一矩形槽;所述无底箱体与矩形槽相连通。
[0008]所述水车包括支撑座、转轴、电机和多个叶轮;两个所述浮柱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转轴设置在两个支撑座之间,且所述转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座的侧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叶轮均匀的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外围。
[0009]所述叶轮通过固定臂与转轴连接,以使所述转轴与叶轮之间形成有减重结构。
[0010]所述叶轮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
[0011]所述浮柱上设有为电机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通过设置于浮箱上的水车将延伸入至混养池底层的无底箱体中的水撩拨起,实现了混养池中的水与空气的接触,实现增氧。而补充至无底箱体中的水体将从无底箱体底部进入,即混养池底层的水将进入到无底箱体中,从而增加了混养池中水体立体层的流动性,避免传统的水车增氧设备只能对混养池表层水体增氧的问题。
[0015]2.通过与无底箱体相连通的矩形槽接收从水车送来的水体,并使水体以水平方向流出浮箱,可使浮箱获得移动的力,从而实现了增氧装置的移动,能更好地为混养池中的水体进行增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移动增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水车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水车、2

浮箱、3

进水端、4

出水端、5

矩形槽、11

支撑座、12

转轴、13

电机、14

叶轮、15

固定臂、16

减震结构、17

漏水孔、21

引水板、22

无底箱体、23

浮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0]参阅图1

图2,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包括水车1和浮箱2。其中,浮箱2由引水板21、无底箱体22和两个浮柱23组成。
[0021]两个浮柱23的一端共同固定有延伸至浮柱23下方的无底箱体22,无底箱体22的上端和下端均为敞开结构。底部敞开的无底箱体22能使混养池底部的水从竖直方向进入到无底箱体22中,增加了混养池中水体立体层的流动性,避免传统的水车增氧设备只能对混养池表层水体增氧的问题。
[0022]两个浮柱23远离无底箱体22一端的底部共同固定有引水板21,引水板21与混养池的水面平行。两个浮柱23和引水板21之间构成有一矩形槽5。无底箱体22与矩形槽5相连通。
[0023]水车1将无底箱体22中的水撩拨起后,一部分水体会漏出叶轮14,而部分水体将被叶轮14带动至矩形槽5中。矩形槽5的底部为水平结构,因此,进入到矩形槽5中的水体将以水平方向流出浮箱2,从而实现了水车1的移动,能更好地为混养池中的水体进行增氧。
[0024]水车1包括两个支撑座11、转轴12、电机13和三个叶轮14。两个浮柱23上均固定安
装有支撑座11,转轴12设置在两个支撑座11之间,且转轴12与支撑座11转动连接,电机13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座11的侧壁上,电机13的输出轴与转轴12固定连接。浮柱23上设有为电机13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
[0025]供电组件可以为蓄电池,其与电机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控制器与电机13电性连接,以实现为电机13提供电能。供电组件也可以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太阳能发电系统。
[002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均为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此外,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太阳能发电系统也属于现有技术,其线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包括水车(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箱(2);所述浮箱(2)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混养池底层水体中的进水端(3),所述水车(1)安装在进水端(3)的上方,且所述水车(1)转动时可从浮箱(2)的进水端(3)中提水;所述浮箱(2)的另一端设有能将水车(1)送来的水以水平方向引出浮箱(2)的出水端(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螺蛳和鱼混养池的移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2)由引水板(21)、无底箱体(22)和两个浮柱(23)组成;两个所述浮柱(23)的一端共同固定有延伸至浮柱(23)下方的无底箱体(22),所述无底箱体(22)的上端和下端均为敞开结构,且所述无底箱体(22)的下方敞开端口作为浮箱(2)的进水端(3);两个所述浮柱(23)远离无底箱体(22)一端的底部共同固定有引水板(21),两个所述浮柱(23)和引水板(21)之间构成有一矩形槽(5),所述矩形槽(5)远离无底箱体(22)的一端作为浮箱(2)的出水端(4);所述无底箱体(22)与矩形槽(5)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兰王剑何琼玉王兰肖善林王宁钟进庞海肖国珠杨柳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