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5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下模模具,其顶部嵌入式安装有成型内腔,且下模模具正上方设置有上模模具;还包括:导气加压组件,其贯穿上模模具顶部与所述内模芯连接,其连接处贯通设置;定型组件,固定于所述下模模具底部;气囊式密封组件,位于所述侧限位板的外壁上,且气囊式密封组件和侧限位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与侧限位板滑动连接,定位件底部与侧限位板底部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气囊式密封组件与塑料薄片边缘处相连。该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实现塑料薄片冲压定型前的辅助加工处理,提高其定型的成功率,操作便捷,能够有效避免因塑料薄片强度和凹穴深度问题导致的成型良品率低下问题出现。度问题导致的成型良品率低下问题出现。度问题导致的成型良品率低下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塑料薄片加工
,具体为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工程塑料薄片的加工多通过载带凹穴技术来实现其形状的定型,使其在加工定型后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形状的电子组件使用需求,从而利用完成定型的工程塑料薄片进行电子组件的盛装;然而现有的工程塑料薄片在利用载带凹穴技术进行加工定型时,多通过载带凹穴的原设计形态定位,及凸模结构的相对冲压,利用外压力荷载的作用,实现工程塑料薄片的冲压形变定型,在深度过大的凹穴使用时,容易因外力荷载的冲击和塑料薄片形变过程中的反作用力推动,使得塑料薄片易出现形变位置的崩断产生破损,不能够进行正常使用;而为了加强塑料薄片的定型成型率,添加辅助的肋条结构提高其整体强度,但是在使用时还会因其自身的厚度和凹穴的深度,出现定型过程中因强度不足的崩解;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对模具结构的调整,在不影响所需加工的塑料薄片强度时,使其能够高效的定型,提高定型产品的优良率。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模具(1),其顶部嵌入式安装有成型内腔(2),且下模模具(1)正上方设置有上模模具(3),上模模具(3)内活动安装有内模芯(4),内模芯(4)顶部设置有液压组件(5),内模芯(4)底部设置有凸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加压组件(6),其贯穿上模模具(3)顶部与所述内模芯(4)连接,其连接处贯通设置,并且上模模具(3)的底部内侧壁之间固定有定位压条(7);定型组件(8),固定于所述下模模具(1)底部,且定型组件(8)与成型内腔(2)竖向同轴分布,并且成型内腔(2)顶部边侧的下模模具(1)顶部设置有侧板弹性密封条(9)和侧限位板(10);气囊式密封组件(11),位于所述侧限位板(10)的外壁上,且气囊式密封组件(11)和侧限位板(10)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件(12),定位件(12)与侧限位板(10)滑动连接,定位件(12)底部与侧限位板(10)底部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气囊式密封组件(11)与塑料薄片边缘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模具(3)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还固定安装有真空吸盘(21),且真空吸盘上贯通连接有气管(22),真空吸盘(21)实现塑料薄片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芯(4)与上模模具(3)构成相对升降结构,且内模芯(4)的外边缘与上模模具(3)的内壁之间构成贴合密封的滑动连接,并且上模模具(3)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密封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8)与成型内腔(2)及内模芯(4)上的凸模为竖向同轴分布的一一对应设置,成型内腔(2)与定型组件(8)的顶部连接处设置有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8)内同轴设置有内置管(801),内置管(801)外壁固定有加热元件(802),顶部安装有定位头(803),底部连接有螺纹杆(804),且内置管(801)与成型内腔(2)构成相对伸缩结构,并且定位头(803)与成型内腔(2)上的贯通孔形状相同、大小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塑料薄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8)的底部与下模模具(1)之间安装有定位支架(13),且定型组件(8)的中段通过密封轴承贯穿安装有转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昱捷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