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和驯养养殖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3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和驯养养殖池,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野生拟鲶高原鳅的运输、放养、投喂、水质调控和疾病预防。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可以成功的对野生拟鲶高原鳅进行人工驯养,成功率为95%,具有较大生态效益。态效益。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和驯养养殖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动物人工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及驯养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拟鲶高原鳅为鳅科高原鳅属的一种鱼类。体粗壮,前端宽阔,稍平扁,后端近圆形,尾柄细圆。头大,平扁,背面观呈三角形。口大,下位,弧形。唇无乳突,下颌匙状。常喜潜伏于干流、大支流等水深湍急的砾石底质的河段,也栖息于冲积淤泥、多水草的缓流和静水水体。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靖远到青海省贵德一带的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属于极度濒危物种。
[0003]鳅科鱼类物种繁多,物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大,在拟鲶高原鳅的驯养过程中如果混入其他物种的鳅科鱼类,会造成拟鲶高原鳅驯养效果的误判,因为不同鳅科鱼类的驯养难度不一样。
[0004]目前关于野生拟鲶高原鳅的人工驯养未见报道,亟待一种有效的人工驯养方法对该物种进行人工养殖,进而可以对该物种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及驯养养殖池。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运输:在野外捕捞到野生拟鲶高原鳅后,放到密闭塑料袋内,塑料袋加入50

70倍体积的水,塑料袋留有空间充满纯氧气,把塑料袋放入无破损的密闭泡沫箱内,泡沫箱内加入冰块;B.放养:养殖池内先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用清水清洗干净养殖池,把养殖池注满水,把装有野生拟鲶高原鳅的塑料袋放入养殖池内,待养殖池的水温和塑料袋内的水温一致时,把野生拟鲶高原鳅取出放入养殖池内;C.投喂:对拟鲶高原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饲料,投喂结束后,把剩余的饲料捞出;D.水质调控:养殖拟鲶高原鳅的养殖池采用流水模式,并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E.疾病预防:每月对养殖池进行杀菌,对养殖池进行杀菌时,停止流水半小时,连续进行杀菌3天。
[0007]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泡沫箱内加入冰块,使泡沫箱内的温度保持在5

15℃。
[0008]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把饲料撒在养殖池的避光管的两端,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30分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5.5%;使用的人工配合饲料为添加诱食剂的人工合成饲料,具体为BESSN品牌下沉型鱼粮沉底鱼饲料。该配方拟鲶高原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成活率提高。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养殖池进水口的水流速度为0.2

0.3米/秒;所述步骤E中,杀菌药阿莫西林和食盐的使用量为:阿莫西林0.5

1.5克/立方米,和食盐1.5

2.5%,杀菌时,停止流水半小时,连续进行杀菌2

4天。
[0010]优选地,所述方法还提供了拟鲶高原鳅种质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方法针对的是拟鲶高原鳅标准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
[0011]优选地,所述方法还提供了拟鲶高原鳅种质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方法采用的引物信息如下:FishF2: 为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FishR2: 为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拟鲶高原鳅种质鉴定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在野外捕捞到的疑似拟鲶高原鳅个体鳍条样本;2)提取上述样本的DNA,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物对上述DNA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3)检测电泳结果是否有PCR产物,如果有产物进行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和提供的拟鲶高原鳅标准序列SEQIDNO.1进行比对,当同源序列超过99%时,则说明在野外捕捞到的疑似拟鲶高原鳅个体为纯种拟鲶高原鳅。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15ul:10
×
PCR Buffer 1.5ul,2.5mmol/L dNTP 0.5ul,MgCl
2 1.5ul,两对引物的上下游引物各1ul,Taq酶0.2ul,DNA模板2ul,超纯水7.3ul;所述的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分钟;然后94℃变性30秒,56℃退火30秒,72℃延伸45秒,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分钟,4℃保存。
[0014]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包括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养殖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安全槽连通,安全槽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设有开关。 有效确保拟鲶高原鳅生存。
[0015]优选地,养殖池内设有避光管,养殖池顶部设有遮阳板。 能够有效确保拟鲶高原鳅生存。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首次实现了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利用本驯养方法可以成功的对野生拟鲶高原鳅进行人工驯养,成功率为95%,具有较大生态效益。本方法还可以对拟鲶高原鳅进行种质鉴定。
[0017]2、本专利技术首次规范拟鲶高原鳅的人工捕捞,利用本方法可以提高人工捕捞的成功率。本方法可以对其他鱼类的收集提供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养殖池,其中,进水管1,开关2,养殖池3,避光管4,安全槽5,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遮阳板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实施例
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1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运输:在野外捕捞到野生拟鲶高原鳅后,放到密闭塑料袋内,塑料袋加入50

70倍体积的水,塑料袋留有一定空间充满纯氧气。把塑料袋放入无破损的密闭泡沫箱内,并且泡沫箱内加入冰块,使泡沫箱内的温度保持在5

15℃。
[0021]B. 放养:养殖池内先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用清水清洗干净养殖池。把养殖池注满水,把装有野生拟鲶高原鳅的塑料袋放入养殖池内,待养殖池的水温和塑料袋内的水温一致时,把野生拟鲶高原鳅取出放入养殖池内。
[0022]C. 投喂:对拟鲶高原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饲料时,把饲料撒在养殖池的避光管的两端,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30分钟。投喂量为体重的5%。投喂结束后,把剩余的饲料捞出。
[0023]D.水质调控:养殖拟鲶高原鳅的养殖池采用流水模式,进水口的水流速度为0.2

0.3米/秒。并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
[0024]E. 疾病预防:每月对养殖池进行杀菌。杀菌药采用阿莫西林和食盐。对养殖池进行杀菌时,停止流水半小时,连续进行杀菌3天。
[0025]实施例2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操作步骤:从重庆捕获100尾野生拟鲶高原鳅,并装入10个塑料袋内,每个塑料袋内放入10公斤河水,并充入纯氧。把塑料袋放入泡沫盒内,每个泡沫盒内放入两个冰袋。最后把泡沫盒进行密封,用物流寄送到宜昌中华鲟研究所进行养殖。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运输:在野外捕捞到野生拟鲶高原鳅后,放到密闭塑料袋内,塑料袋加入50

70倍体积的水,塑料袋留有空间充满纯氧气,把塑料袋放入无破损的密闭泡沫箱内,泡沫箱内加入冰块;B放养:养殖池内先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用清水清洗干净养殖池,把养殖池注满水,把装有野生拟鲶高原鳅的塑料袋放入养殖池内,待养殖池的水温和塑料袋内的水温一致时,把野生拟鲶高原鳅取出放入养殖池内;C投喂:对拟鲶高原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饲料,投喂结束后,把剩余的饲料捞出;D水质调控:养殖拟鲶高原鳅的养殖池采用流水模式,并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F疾病预防:每月对养殖池进行杀菌,对养殖池进行杀菌时,停止流水半小时,连续进行杀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泡沫箱内加入冰块,使泡沫箱内的温度保持在5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把饲料撒在养殖池的避光管的两端,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30分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养殖池进水口的水流速度为0.2

0.3米/秒;所述步骤E中,杀菌药阿莫西林和食盐的使用量为:阿莫西林0.5

1.5克/立方米,和食盐1.5

2.5%,杀菌时,停止流水半小时,连续进行杀菌2

4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拟鲶高原鳅人工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提供了拟鲶高原鳅种质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方法针对的是拟鲶高原鳅标准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朱欣胡亚成杨元金郑成黔王京树田家元袁涛田甜李源邬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