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44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海水池塘中放养鲈鱼、黄鳍鲷或海鲫鱼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在海水池塘底部放入拟穴青蟹;在海水池塘中投喂饵料;在海水池塘中投放有益菌,处理海水池塘养殖底泥;将海水池塘的养殖尾水排放至缢蛏池塘,在缢蛏池塘内放养缢蛏;待缢蛏摄食完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塘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水产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海淡水总产量占世界的60%以上,养殖总产量超过捕捞的数量。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高密度池塘养殖模式的采用,致使养殖过程大量的鱼虾粪便、病理分泌物、饵料分解物以及死亡有机体,这些有机物在分解、沉降的过程当中,会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化学物质,导致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若长期缺乏对水中污染物、残留物的有效清理,会引发细菌滋生的问题。不仅降低水体养分养殖利用率,还埋下鱼虾疾病的大规模暴发隐患,而且降低了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养殖尾水排放,对自然水域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0003]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高密度池塘养殖模式的采用,养殖尾水的排放对自然海域具有一定的污染,不加以控制,后期将不堪设想。 因此,无论是从改善水体质量、促进水产养殖物生长的角度,还是从维持生产稳定、保护养殖户效益的角度。发展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处理方式,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对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海水池塘中放养鲈鱼、黄鳍鲷或海鲫鱼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在海水池塘底部放入拟穴青蟹;在海水池塘中投喂饵料;在海水池塘中投放有益菌,处理海水池塘养殖底泥;将海水池塘的养殖尾水排放至缢蛏池塘,在缢蛏池塘内放养缢蛏;缢蛏摄食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有益菌每隔6

8天投放一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有益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有益菌在投放前进行扩培。
[0009]进一步地,所述鲈鱼放养体质量为1.0

1.2kg,所述海鲫鱼放养体质量为150

200g,所述黄鳍鲷放养体质量为100

120g。
[0010]进一步地,所述鲈鱼、所述海鲫鱼、所述黄鳍鲷的放养密度均为67

288尾/亩。
[0011]进一步地,所述缢蛏的投放密度为250

400粒/m2。
[0012]进一步地,所述拟穴青蟹的放养体质量为50

60g。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拟穴青蟹的放养密度为100

300只/亩。
[0014]进一步地,所述饵料每次的投喂量为3.3

10kg/亩。
[0015]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生态位差,采用鱼

蟹池塘混养模式,进行投喂饵料的综合利用,鱼摄食后剩余的饵料供应青蟹摄食,青蟹还可摄食池塘中的海瓜子,不仅有利于藻类生长,还减少了残饵的产生。同时余下的残饵与排泄物作为藻类的培育肥料进行使用,净化底泥同时减少尾水中氮、磷的产生和富集。构建了鱼



藻生态混养处理养殖残饵与排泄物的模式。藻类培育后,继续作为缢蛏的饵料排放至缢蛏养殖池塘进行饲喂缢蛏再次利用,待缢蛏摄食完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利用鱼





贝构建生态循环系统,从而实现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 为不同养殖池的pH变化;图2 为不同养殖池的化学需氧量变化;图3 为不同养殖池的总氮浓度变化;图4为不同养殖池的铵态氮和硝态盐氮浓度变化,其中a为铵态氮浓度变化, b为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图5 为不同养殖池的总磷浓度变化;图6 为不同养殖池的溶解氧浓度变化。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0018]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海水池塘中放养鲈鱼、黄鳍鲷或海鲫鱼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在海水池塘底部放入拟穴青蟹;在海水池塘中投喂饵料;在海水池塘中投放有益菌,处理海水池塘养殖底泥;将海水池塘的养殖尾水排放至缢蛏池塘,在缢蛏池塘内放养缢蛏,缢蛏的投放密度为250

400粒/m2。
[0019]待缢蛏摄食完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
[0020]鲈鱼放养体质量为1.0

1.2kg,海鲫鱼放养体质量为150

200g,黄鳍鲷放养体质量为100

120g。鲈鱼、海鲫鱼、黄鳍鲷的放养密度均为67

288尾/亩。
[0021]拟穴青蟹的放养体质量为50

60g。拟穴青蟹的放养密度为100

300只/亩。
[0022]饵料每次的投喂量为3.3

10kg/亩。
[0023]该方法利用生态位差,采用鱼

蟹池塘混养模式,进行投喂饵料的综合利用。在海
水池塘中自然形成的藻类经培育后,作为缢蛏的饵料排放至缢蛏池塘,待缢蛏摄食完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利用鱼





贝构建生态循环系统,从而实现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0024]本专利技术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每隔6

8天投放一次有益菌,处理池塘养殖底泥。
[0025]有益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有益菌在投放前进行扩培。扩培步骤包括:将枯草芽孢杆菌1.0kg、白菌王培养基0.1kg、红糖1.0kg与经24h曝气后的淡水75KL混合打气培养24

48h。
[002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种投放:在200亩的海水池塘中放养鲈鱼、黄鳍鲷和海鲫鱼,养殖规格和养殖密度分别为放养体质量为1.0

1.2kg的鲈鱼、150

200g的海鲫鱼、100

120g的黄鳍鲷各2万尾,同时在底部放入体质量为50

60g的拟穴青蟹3万只。缢蛏池塘中缢蛏的投放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海水池塘中放养鲈鱼、黄鳍鲷或海鲫鱼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在海水池塘底部放入拟穴青蟹;在海水池塘中投喂饵料;在海水池塘中投放有益菌,处理海水池塘养殖底泥;将海水池塘的养殖尾水排放至缢蛏池塘,在缢蛏池塘内放养缢蛏;缢蛏摄食水体的藻类后,养殖尾水循环进入海水池塘继续作为养殖用水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每隔6

8天投放一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为枯草芽孢杆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在投放前进行扩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鲈鱼放养体质量为1.0

1.2kg,所述海鲫鱼放养体质量为1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卿刘铮钟芳辉林燕谢伟铭林培华张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