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单晶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化硅单晶炉
,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单晶炉。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罕见的矿物,莫桑石。在C、N、B等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原料中,碳化硅为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可以称为金钢砂或耐火砂。中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显微硬度为2840~3320kg/mm2。
[0003]单晶炉是一种在惰性气体(氮气、氦气为主)环境中,用石墨加热器将多晶硅等多晶材料熔化,用直拉法生长无错位单晶的设备。
[0004]现有技术中用于制备碳化硅的单晶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850678A所述的一种涉及单晶炉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单晶炉用副炉室升降与旋转装置,设置在主炉室的一侧并与副炉室相连接,包括支撑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连接副炉室的连接机构,所述的支撑架与主炉室机架相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区(1),所述反应区(1)包括反应坩埚(11),所述反应坩埚(11)的外侧配置有反应罩(12),所述反应罩(12)外套设有感应线圈(13),所述感应线圈(13)上配置有第一升降组件(131),所述反应坩埚(11)的底部配置有用于升降所述反应坩埚(11)的第二升降组件(111)以及用于旋转所述反应坩埚(11)的旋转组件(112);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31)包括定位丝杆(1311)、第一滑块(1312)、移动丝杆(1313)以及固定支架(1314),所述定位丝杆(1311)以及所述移动丝杆(1313)位于所述固定支架(1314)上,所述第一滑块(1312)穿过所述定位丝杆(1311)且在所述定位丝杆(1311)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块(1312)的一侧与所述感应线圈(13)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312)的另一侧与所述移动丝杆(1313)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314)上配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1312)移动的电力组件(13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11)包括升降支架(1111)、马达(1112)、蜗轮(1113)以及蜗杆(1114),所述反应坩埚(11)的底部配置有底板(114),所述反应坩埚(11)以及所述底板(114)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13);所述马达(1112)、所述蜗轮(1113)以及所述蜗杆(1114)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1111)的底部,所述马达(1112)与所述蜗轮(1113)连接,所述蜗杆(1114)与所述底板(114)连接,所述蜗杆(1114)通过所述马达(1112)带动所述蜗轮(111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蜗杆(1114)升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11)还包括减振组件、定位滑轨(1119)以及定位滑块(1110),所述定位滑轨(1119)以及所述定位滑块(1110)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1111)上,位于所述蜗杆(1114)的两侧,所述定位滑轨(1119)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器(6);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减振板(1115)以及连接板(1116),所述减振板(1115)安装在所述底板(114)的底部两侧,所述连接板(1116)安装在所述定位滑块(1110)上,所述减振板(1115)与所述连接板(1116)之间配置有减振弹簧(1117);两个所述连接板(1116)之间还连接有蜗杆固定板(115),所述蜗杆固定板(115)上设置有固定孔(116),所述蜗杆(1114)固定在所述蜗杆固定板(115)的所述固定孔(1151)内;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11)还包括限位杆(1118),所述定位滑轨(1119)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限位杆(1118)插设在所述定位滑轨(1119)的所述定位孔上,位于所述定位滑块(1110)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单晶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组件(112),所述旋转组件(112)位于所述底板(114)的底部中心位置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杆(1121),所述旋转杆(1121)与所述连接杆(113)连接;所述旋转组件(112)还包括主动齿轮(1122)以及从动齿轮(1123),所述主动齿轮(1122)以及所述齿轮之间通过皮带(1125)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博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三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