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00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涉及齿动动平衡技术领域,包括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机齿轮在做旋转动平衡矫正时,通过安装块将本装置安装到动平衡仪上,然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柱底部的转动块在转动套内部转动,此时起到了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向第二转动座靠近,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配合,推动夹持块和夹持板挤压斜齿轮内孔壁,进而完成对斜齿轮的固定后对其座动平衡矫正,从而解决了现有不同内直径的斜齿轮需要不同间隙芯轴工装的问题,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齿动动平衡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速旋转机械受物料的影响较大,而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有70%来源于转子系统的不平衡,为防止毁机,威胁现场人员的安全与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需进行动平衡校正。
[0003]目前,斜齿轮加工后旋转动平衡矫正通常采用间隙芯轴工装,由于每种型号的斜齿轮内孔的尺寸不一致,因此需要设计制造不同直径的间隙芯轴,从而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新型的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斜齿轮加工后旋转动平衡矫正通常采用间隙芯轴工装,由于每种型号的斜齿轮内孔的尺寸不一致,因此需要设计制造不同直径的间隙芯轴,从而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包括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靠近螺纹连接螺纹套,所述转动套的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壳,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固定连接在转动套和螺纹套的外表面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滑动贯穿电机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电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固定安装在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座固定安装在转动套的外表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转动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座和第四转动座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中,电机齿轮在做旋转动平衡矫正时,通过安装块将本装置安装到动平衡仪上,然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柱底部的转动块在转动
套内部转动,此时起到了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向第二转动座靠近,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配合,推动夹持块和夹持板挤压斜齿轮内孔壁,进而完成对斜齿轮的固定后对其座动平衡矫正,从而解决了现有不同内直径的斜齿轮需要不同间隙芯轴工装的问题,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转动套;11、转动块;2、螺纹柱;21、螺纹套;3、连接块;31、连接柱;32、电机壳;33、安装块;4、驱动电机;5、固定组件;501、第一转动座;502、第二转动座;503、第三转动座;504、第四转动座;505、第一连杆;506、第二连杆;507、夹持块;508、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包括转动套1,转动套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螺纹柱2的外表面靠近螺纹连接螺纹套21,转动套1的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3,多个连接块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1,多个连接柱3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壳32,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固定组件5均固定连接在转动套1和螺纹套21的外表面之间,电机壳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输出端滑动贯穿电机壳32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下方,驱动电机4输出端与螺纹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壳32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散热槽,电机壳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3。
[00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电机齿轮在做旋转动平衡矫正时,通过安装块33将本装置安装到动平衡仪上,然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带动螺纹柱2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柱2底部的转动块11在转动套1内部转动,此时起到了带动螺纹套21向下移动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501向第二转动座502靠近,进而通过第一连杆505和第二连杆506配合,推动夹持块507和夹持板508挤压斜齿轮内孔壁,进而完成对斜齿轮的固定后对其座动平衡矫正,从而解决了现有不同内直径的斜齿轮需要不同间隙芯轴工装的问题,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0022]实施例2,如图1

图4所示,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转动座501和第二转动座502,第一转动座501固定安装在螺纹套21的外表面,第二转动座502固定安装在转动套1的外表面,第一转动座5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06,第二转动座5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
505,第一连杆5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座504,第二连杆50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座503,第一连杆505和第二连杆506呈转动连接,第三转动座503和第四转动座504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持块507,夹持块50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板508。
[00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电机壳32起到了保护驱动电机4的作用,电机壳32外表面通过开设散热槽起到了散热的作用,通过连接块3与连接柱31相配合,起到了连接转动套1与电机壳32的作用。
[0024]工作原理:电机齿轮在做旋转动平衡矫正时,通过安装块33将本装置安装到动平衡仪上,然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带动螺纹柱2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柱2底部的转动块11在转动套1内部转动,此时起到了带动螺纹套21向下移动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501向第二转动座502靠近,进而通过第一连杆505和第二连杆506配合,推动夹持块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靠近螺纹连接螺纹套,所述转动套的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壳;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固定连接在转动套和螺纹套的外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滑动贯穿电机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齿轮加工旋转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等距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喜芝陆立军徐昶东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恒发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