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其组成包括与压力气流对接的气嘴、气嘴通道、外套筒和主散热体,本技术方案压力气流由气嘴、气嘴通道、外套筒与棒阳极之间的气隙腔和散热体的气道形成的散热通道,不断的将棒阳极工作热量带出,具有散热更为全面、散热迅速、效率高的技术优点,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申请涉及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尤其涉及被检工件为大管径管子管板的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棒阳极X射线探伤机主要应用于管子管板内孔焊接缝质量的无损检测,其普及应用越来越广。其工作原理是:包含阳极靶的阳极棒探入空管内,在两极间的高压电场作用下,阴极灯丝电子轰击阳极靶,从而产生所需X射线,穿透检测管板焊缝拍片成像。X射线管的棒阳极部分在检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棒阳极温度积聚、达到一定限值会产生放电,极大的危害X射线源的稳定性和X射线管使用寿命。为保证检测工作连续进行,设备操作规程规定:管径超过18mm的管板工件,需按照1:1方式工作,即每曝光1分钟需要自然冷却1分钟,然后再到下一管子实施焊口检测。例如,蒸发器热交换管的无损检测任务,其动辄成百上千的待检孔位,若按目前的操作规程作业,检测工作效率过低,施工进度受拖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即使在检测作业中亦能同步散热、避免热量积聚、保证X射线管检测中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缩短乃至消除每次检测后的自然冷却过程、提高检测作业效率,提供一种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
[0004]本专利申请提供的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技术方案,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包括:
[0005]气嘴,为与压力气源气路相通的接头部件,连接设置于棒阳极根部固定法兰底座的周向上;
[0006]气嘴通道,设置于法兰底座之中,外与气嘴相通、内向中心的棒阳极根部延伸;
[0007]外套筒,为与棒阳极轴线重合、套装于棒阳极上的盲孔式套管,其与棒阳极外壁之间形成由所述法兰底座轴向延伸至阳极靶所在位的气隙腔,气隙腔的棒阳极根部端口与所述的气嘴通道相通;
[0008]主散热体,为与所述外套筒固定连接的散热部件,其内部设有与大气相通的气道,所述气道内端与气隙腔相连通。
[0009]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气道,为若干主散热体之中径向延伸布置的横向气路通道。
[0010]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气道,包括若干主散热体之中轴向分布的纵向气路通道,所述的纵向气路通道与所述横向气路通道相通。
[0011]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外套筒,其接近棒阳极的管段上顶端设有气隙腔的出气孔。
[0012]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外套筒,其管段上超出气隙腔覆盖阳极靶所在位处,设有出气孔。
[0013]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本装置中还包括副散热体,其前端与主散热体的相对端螺纹固定连接、导热套装于外套筒上。
[0014]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的优选项,所述的副散热体,其前端设有凹入气腔,该凹入气腔与所述的气道相通,且外套筒管段上对应于凹入气腔开设另一组出气孔。
[0015]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的优选项,所述的主散热体,其直径略小于被检管板工件的内管径。
[0016]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技术方案,压力气流由气嘴、气嘴通道、贴棒阳极表面的气隙腔和散热体的气道形成的散热通道,不断的将棒阳极工作热量带出,具有散热更为全面、散热迅速、效率高的技术优点,消除了工作热量的积聚对X射线管的不良影响,尤其采用空气压缩机为压力气源,更能确保X射线管始终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稳定检测工作,乃至可以省去操作规范中自然冷却过程,使检测操作可连续不断的进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如在执行蒸发器热交换管无损检测任务中,面对成百上千个待检孔,检测进度的提升优势展现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申请的一实施例总剖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图。
[0019]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结构,应当归属于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1]本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为配备组装于图1虚线所示棒阳极X射线管13上的散热总成,即图1中的实线构造,其组成包括气嘴1、气嘴通道12、外套筒10和主散热体8。
[0022]气嘴1,为与压力气源气路相通的接头部件,设置在用于固定棒阳极4的根部法兰底座2的周向上,与法兰底座2内的气嘴通道12相通。所述的压力气源可选用鼓风机,优选空气压缩机。
[0023]所述的气嘴通道12,设置于所述的法兰底座2之中,外与气嘴1相通,内向中心的棒阳极4根部延伸。
[0024]所述的外套筒10,为与棒阳极4轴线重合、套装于棒阳极4上的盲孔式套管。如图1和图3的放大图所示,棒阳极4置于外套筒10的管段内、顶端螺栓头与外套筒10管内端螺纹固定连接,连接后,外套筒10内壁与棒阳极4外壁之间形成从棒阳极根部法兰底座2轴向延伸至超出阳极靶16所在位以外的环形的气隙腔14。外套筒10的管段上,接近棒阳极4顶端、尤其位于棒阳极4的阳极靶16所在位、优选略超出阳极靶16所在位,设有气隙腔14的出气孔6;外套筒10的法兰底座2的气隙腔14端口与所述的气嘴通道12相通。
[0025]主散热体8,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套筒10上的散热部件,具有常规的多的散热面,由导热材质制成,如铝、铜等。如图1所示,外套筒10插入主散热体8之中,顶端螺栓头与主散热体8螺纹配合固定连接,两者形成良好的导热接触,主散热体8之中设有与大气相通的气
道。该气道内端与外套筒10的出气孔6相通。
[0026]所述的气道,如图1、图2所示,为若干径向布置于主散热体8内的横向气路通道7,横向气路通道7内端与外套筒出气孔6相通。强力气流由气嘴1经由气嘴通道12扫过环形的气隙腔14,不断的将大量热能由横向气路通道7携带出大气,与此同时,棒阳极4的工作热量还经由外套筒10、通过主散热体8导热,向外散发出去,避免X射线管工作热量聚积,保证X射线管工作的稳定性,延长其耐用性。
[0027]为使管内检测作业中的散热效果不打折,所述的气道,还包括轴向分布的若干纵向气路通道9,纵向气路通道9的内端与所述横向气路通道7相通。当装配有本散热装置的棒阳极置身于被检工件的管内时,由于管壁原因,从横向气路通道7涌出的气流会弱于在管外状态,而纵向气路通道9的开通,保证了散热气流的设计流动,迅速将携带热量的强力气流泄放出去,实现快速散热,保证检测中X射线管在其合理温度状态中稳定探伤作业。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散热体8,直径优选略小于被检工件的内管径,这样可在满足所需检测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棒阳极探入管内,甚至无需增加装卡机构,X射线管亦能够稳定在管体中而不脱出,同时满足曝光定位要求,弥补了检测中仅由棒阳极4根部的补偿块3来定位的定位效果的不足。
[0029]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中还包括副散热体5,位于所述主散热体8与棒阳极4根部补偿块3之间、导热套装于外套筒10上,前端与主散热体8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气嘴(1),为与压力气源气路相通的接头部件,连接设置于棒阳极根部固定法兰底座(2)的周向上;气嘴通道(12),设置于法兰底座(2)之中,外与气嘴相通、内向中心的棒阳极根部延伸;外套筒(10),为与棒阳极轴线重合、套装于棒阳极上的盲孔式套管,其与棒阳极外壁之间形成由所述法兰底座轴向延伸至阳极靶(16)所在位的气隙腔(14),气隙腔(14)的棒阳极根部端口与所述的气嘴通道(12)相通;主散热体(8),为与所述外套筒固定连接的散热部件,其内部设有与大气相通的气道,所述气道内端与气隙腔(1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为若干主散热体之中径向延伸布置的横向气路通道(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阳极X射线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包括若干主散热体之中轴向分布的纵向气路通道(9),所述的纵向气路通道(9)与所述横向气路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明,李德印,高希禹,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阳光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