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33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底板的底端与工作台连接,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通过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和移动装置的配合,配合造影技术模拟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手指的仿生运动作为相应自由度,能够较好地实现导丝或导管的推送和旋捻动作,使得导管或导丝精确、稳定的输送至病变处进行碎拴治疗,实现手术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性与稳定性。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致死病因,其中闭塞性血管栓塞症占据了最大比例的死亡案例,如果在病发期间不及时清除在血管中形成的栓塞并快速恢复血流,将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甚至威胁生命。
[0003]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针对心脑血管栓塞的一种普遍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再通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医院普遍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人工血管介入手术。传统的人工血管介入手术在手术效率、安全性和灵敏性等方面逐渐暴露出明显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在人工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血管造影机长时间照射观察患者体内手术导管的具体位置,会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巨大辐射伤害;手术过程复杂且持续时间长,医生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观察医学造影影像信息,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由于人工介入手术治疗对导管以及导丝的运动幅度小、时间长,医生长时间进行精细的介入手术操作,难免会产生肌肉疲劳,操作时易发生手部的不自主颤动,从而导致介入操作的不精确、不稳定,进而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导丝、导管操作时间长,医护人员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导致手术过程的操作失误和操作困难等问题,同时难以保证手术精度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
[0007]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两侧,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之间,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的夹持和稳定推送,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实现位移,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向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的定位输送,所述底板的底端与工作台连接,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的配合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推送和旋捻动作,达到手术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0008]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撑部、回转轴承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支撑部包括回转支撑板和回转支撑杆,所述回转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回转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端,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回转孔和位移孔,
[0009]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旋转驱动电机,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通过所述回转孔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中上部,所述回转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回转支撑板与所述回转孔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底端,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回转轴承的底端且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回转轴承和旋转驱动装置的配合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配合血管造影技术转动相应角度;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旋捻装置和第二夹持输送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部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的配合用于平稳推动导管或导丝前进,配合血管造影技术,使导管或导丝到达血管病变相应位置,
[0011]所述第二夹持输送部包括第二夹持输送转板和第二夹持输送底板,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上,
[0012]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第二夹持压紧杆和第二夹持压紧轮,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第二夹持压紧杆和第二夹持压紧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处轴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轴连接一端的端部按照预设角度设置有第二压紧轮连接杆,所述第二压紧轮连接杆相对与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二压紧轮连接轴,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通过所述第二压紧轮连接轴套装在所述第二压紧轮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夹持通孔,所述第二夹持通孔用于将导管或导丝从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旋转装置输送至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上,
[0013]所述第二旋捻装置包括第二输送轮和第二输送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底端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轮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且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处,
[0014]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推动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使得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与所述第二输送轮接触,从而使得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对导管或导丝的夹紧操作,通过所述第二输送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轮转动,从而使得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夹紧操作后的导管或导丝进行旋捻推动操作,最终将导管或导丝送达血管病变相应位置;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一旋捻装置、第一夹持输送部和第一夹持输送架,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一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输送部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架
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
[0016]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一旋捻装置的配个用于平稳推动导管或导丝前进,配合血管造影技术,使导管或导丝到达血管病变相应位置,
[0017]所述第一夹持输送部包括第一夹持输送立板和第一夹持输送底板,所述第一夹持输送底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立板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一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底板上,
[0018]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驱动装置、第一夹持压紧杆和第一夹持压紧轮,所述第一夹持驱动装置、第一夹持压紧杆和第一夹持压紧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夹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输送立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压紧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夹持压紧杆的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两侧,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之间,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的夹持和稳定推送,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实现位移,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向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的定位输送,所述底板的底端与工作台连接,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所述第一夹持输送装置、第二夹持输送装置、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和定位装置的配合用于实现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或导丝推送和旋捻动作,达到手术的精确性与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撑部、回转轴承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支撑部包括回转支撑板和回转支撑杆,所述回转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回转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端,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回转孔和位移孔,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旋转驱动电机,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通过所述回转孔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中上部,所述回转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回转支撑板与所述回转孔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底端,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回转轴承的底端且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回转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回转轴承和旋转驱动装置的配合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配合血管造影技术转动相应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旋捻装置和第二夹持输送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部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的配合用于平稳推动导管或导丝前进,配合血管造影技术,使导管或导丝到达血管病变相应位置,所述第二夹持输送部包括第二夹持输送转板和第二夹持输送底板,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旋捻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第二夹持压紧杆和第二夹持压紧轮,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第二夹持压紧杆和第二夹持压紧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转板处轴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轴连接一端的端部按照预设角度设置有第二压紧轮连接杆,所述第二压紧轮连接杆相对与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二压紧轮连接轴,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通过所述第二压紧轮连接轴套装在所述第二压紧轮连
接杆上,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夹持通孔,所述第二夹持通孔用于将导管或导丝从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旋转装置输送至所述第二夹持输送装置上,所述第二旋捻装置包括第二输送轮和第二输送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底端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轮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输送底板的顶端且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处,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驱动装置推动所述第二夹持压紧杆使得所述第二夹持压紧轮与所述第二输送轮接触,从而使得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对导管或导丝的夹紧操作,通过所述第二输送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轮转动,从而使得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夹紧操作后的导管或导丝进行旋捻推动操作,最终将导管或导丝送达血管病变相应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晶晶毛致杰朱虎霸何卓威王镭邓桂方杜应华李宗伦荣本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