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24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包括近端、管体以及软头端;所述软头端通过管体与近端连接,所述软头端的腔体通过管体的腔体与近端的腔体连通,所述管体靠近软头端处上设置有显影环,所述软头端包括侧面和末端口,所述末端口具体为平口,所述末端口与侧面呈一定夹角,所述末端口与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尖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吸栓导管的末端含有显影材料,使用者更准确知晓吸栓导管末端的实际位置,易操控吸栓导管,末端面更大,更容易捕获血栓,且在抽吸过程中不易发生血栓逃逸的现象,使用者在使用时更方便的通过扭转近端来达到操作吸栓导管的软头端方向的目的。管的软头端方向的目的。管的软头端方向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吸栓导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堵塞是现在高发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得到普及;颅内吸栓导管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常用的器材,用于清除血管的堵塞物建立血管通路。
[0003]现在常用的颅内吸栓导管一般为多段结构组成,由头端至末端分别为:近端,多段硬度逐渐变软外侧上设置有高分子材料的管体,以及接触血管堵塞的软头端;在管体末端前约2mm处会内置一只金属材质显影环,以代表末端位置,末端的端面通常为直角切割结构;由于管体末端前约2mm处的软头端并不具备显影性,医生在使用时会将显影环的位置直接当成吸栓导管的末端,造成手术误判,且导管的吸附面由于直角结构只有吸栓导管本身截面积的大小,捕获血栓性能达不到最佳,且会发生血栓逃逸的情况,造成无法精准捕获血栓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解决以上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包括近端、管体以及软头端;所述软头端通过管体与近端连接,所述软头端的腔体通过管体的腔体与近端的腔体连通,所述管体靠近软头端处上设置有显影环,所述软头端包括侧面和末端口,所述末端口具体为平口,所述末端口与侧面呈一定夹角,所述末端口与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尖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软头端靠近管体具体呈圆管状,所述末端口所在的面与软头端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软头端具体由柔性材料构成,所述末端口所在的面与软头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具体为:30
°
~89
°

[0009]进一步的,所述末端口上设置有显影材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最外侧具体由多段硬度逐渐变软的高分子材料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内侧设置有金属编织网。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通过近端、管体、软头端、侧面以及末端口相互配合使用,制作软头端具有斜口,且斜口上设置有显影材的颅内吸栓导管,使用带尖端的吸栓导管更易通过迂曲的神经血管管路,吸栓导管的末端含有显影材料,使用者更准确知晓吸栓导管末端的实际位置,易操控吸栓导管,本吸栓导管末端口与软头端中心线角度成30
°
~89
°
之间,末端面更大,与血栓接触时接触面更大,更容易捕获血栓,且在抽吸过程中不易发生血栓逃逸的现象,近端通过带有金属编织网的管体与软头端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更方便的通过扭转近端来达到操作吸栓导管的软头端方向
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0015]图中:1、近端;2、管体;3、软头端;4、侧面;5、末端口;6、尖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参考图1至图2,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包括近端(1)、管体(2)以及软头端(3);所述软头端(3)通过管体(2)与近端(1)连接,所述软头端(3)的腔体通过管体(2)的腔体与近端(1)的腔体连通,用于充当吸走堵塞血管内壁的血栓的通道,所述管体(2)靠近软头端(3)处设置有显影环,用于检测软头端3的运动位置,所述软头端(3)包括侧面(4)和末端口(5),所述末端口(5)具体为平口,所述末端口(5)与侧面(4)呈一定夹角,用于增加末端口5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所述末端口(5)与侧面(4)的交汇处设置有尖端(6),用于方便软头端3在血管内推送。
[0018]所述软头端(3)靠近管体(2)具体呈圆管状,所述末端口(5)所在的面与软头端(3)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用于增加末端口5与血栓的接触面积。
[0019]所述软头端(3)具体由柔性材料构成,用于避免损坏血管壁,所述末端口(5)所在的面与软头端(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具体为:30
°
~89
°
,用于达到最佳的效果。
[0020]所述末端口(5)上设置有显影材料,用于检测末端口5的位置,从而检测软头端3是否运动到位。
[0021]所述管体(2)最外侧具体由多段硬度逐渐变软的高分子材料构成。
[0022]所述管体(2)内侧设置有金属编织网,用于确保软头端3和近端1同步运动,所述近端(1)与软头端(3)位置相对应,用于确保两者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在观察近端1的位置判断此时软头端3在血管里的位置。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始使用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时,首先将吸血栓的机构与近端1连通,医护人员在进行血管介入手术时,当推送颅内吸栓导管在迂曲血管遇明显阻力时,颅内吸栓导管可能发生变形,此时后撤颅内吸栓导管,同时缓慢旋转颅内吸栓导管的近端1,带动整根颅内吸栓导管旋转,进而再次推送颅内吸栓导管即可轻松通过该迂曲部分,在下一次同种情况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到颅内吸栓导管到达所需位置即可;当进行负压吸栓操作时若压力没有上升,缓慢旋转颅内吸栓导管的近端1,带动整根颅内吸栓导管旋转,再次进行负压吸栓,压力上升后,可以看见有栓子通过透明血管吸出,保持上述工序直到工作结束,然后将颅内吸栓导管取走。
[0024]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1)、管体(2)以及软头端(3);所述软头端(3)通过管体(2)与近端(1)连接,所述软头端(3)的腔体通过管体(2)的腔体与近端(1)的腔体连通,所述管体(2)靠近软头端(3)处设置有显影环,所述软头端(3)包括侧面(4)和末端口(5),所述末端口(5)具体为平口,所述末端口(5)与侧面(4)呈一定夹角,所述末端口(5)与侧面(4)的交汇处设置有尖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头端(3)靠近管体(2)具体呈圆管状,所述末端口(5)所在的面与软头端(3)的中心线呈一定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华姚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心岭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