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最低限度的介入组织牵开和手术的器械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83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病人体内最小限度地介入手术的方法和装置。牵开器(20,320)包括由第一部分(22,322)和第二部分(24,324)形成的操作通道(50,350)。第一和第二部分(22,322,24,324)可相对于彼此从第一结构移动到扩大的结构,前者用于最小化对皮肤和组织的损害,后者在插入之后进一步以最低限度介入的方式牵开皮肤和组织。器械(70,90,140,220,360)可与第一和第二部分(22,322,24,324)啮合并可操作以将第一和第二部分(22,322,24,324)相对彼此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最低限度介入过程中的牵开的组织进行组织牵开和手术的器械和方法。传统的用于病理学的体内外科手术过程可引起对干预组织的重大损伤。这些过程通常需要长切口、大量的肌肉剥离、延长的组织牵开、组织的去神经支配和血行阻断。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的破坏,这些过程可需要几小时的手术室时间和几周的后期手术恢复时间。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介入过程导致永久伤疤和痛苦,其比导致手术干预的痛苦更严重。由于要求最小限度组织(如肌肉组织)解剖,经皮过程的发展已经在降低恢复时间和后期手术痛苦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改进。例如,由于需要进入体内位置和对主要干预组织的破坏的危险,需要用于脊骨和神经手术应用的最小限度的介入手术技术。尽管最小限度的介入手术的发展在沿着正确方向进行,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最小限度的手术介入器械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用于在病人体内进行手术的方法和器械。一种特定应用涉及用于最低限度的介入脊骨手术中组织牵开的器械和方法。再一种具体应用包括用于经皮组织牵开以提供进入病体内的手术位置的器械。又一具体应用包括通过经皮牵开的组织在病人体内任何位置进行手术的方法。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将从以下实施例说明中显现出来。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在插入结构中一种实施例牵开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牵开器的立体图,牵开器第一和第二部分相互分离。图3是插入结构中另一实施例牵开器的立体图。图4是插入结构中靠近牵开器部分的结构的详细视图。图5是插入结构中靠近牵开器部分的另一结构的详细视图。图6是插入结构中靠近牵开器部分的另一结构的详细视图。图7是插入结构中图1的牵开器平面图,带有一种用于将分离的牵开器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联结的器械。图8是沿着图7的线8-8的剖视图,其中牵开器已插在连续的组织扩张器上方。图9是图8的牵开器,带有扩大的牵开器操作通道。图10是插入结构中另一实施例牵开器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的牵开器,带有扩大的操作通道。图12是另一实施例牵开器和用于分离牵开器第一和第二部分器械的立体图。图13是另一实施例牵开器和用于分离牵开器第一和第二部分器械的立体图。图14是另一实施例牵开器和用于分离牵开器第一和第二部分器械的立体图。图15是插入结构中另一实施例牵开器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牵开器的平面图。图17是带有啮合在其上的分离器械的图15的牵开器的平面图。图18是图17组件的立体图。图19是另一图17组件的立体图,带有分离的牵开器部分。图20是图19组件的平面图。图21是图19组件的立体图,带有移动到枢转位置的杠杆臂。图22是沿图21的线22-22的分离器械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当牵开器部分在非枢转位置啮合在其上的杠杆臂锁定组件。图23是从牵开器分开的图17的分离器械的立体图。图24是图17分离器械的局部正视图。图25是示出了枢转的牵开器部分的组件立体图。图26是沿着图25的线26-26的分离器械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当牵开器部分在非枢转位置啮合在其上的杠杆臂锁定组件。图27是图19组件的立体图,示出了枢转的牵开器部分以及啮合在分离器械上的第一中间牵开器组件。图28是图27组件的平面图。图29是图27的组件立体图,带有啮合在第一中间牵开器组件上的第二中间牵开器组件。图30是图29的组件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促进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理解,参见在此所示的实施例,并使用专用语言来描述实施例。仍然应该理解的是,这并不因此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对于所述装置和所述方法的改变和进一步更改,以及任何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任何进一步的应用,都被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预期会想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进行经皮手术,包括脊骨手术的器械和方法,所述脊骨手术包括一种或多种技术像例如椎板切开术、椎板切除术、茎孔切开术、椎间关节面切除术、解剖术、体间融合术、椎骨骨髓或锥间盘替换,以及移植插入。手术通过牵开器提供的通过病人皮肤和组织的操作通道或通路进行。对牵开器操作端手术点的观察可通过安装在牵开器上的位于牵开器上方的观察器械,和/或通过如侧部荧光透视法完成。牵开器可在原处活动以增加操作通道的大小以便于进入位于牵开器远端的操作空间而最小化对牵开器周围组织的伤害。牵开器可用于任何脊骨的手术方法,包括前面、后面、后中线、侧面、后侧面、和/或前侧面方法,以及除了脊骨的其它区域。在图1中有示出的牵开器20,其包括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22具有远端24和相对的近端26。第二部分42具有远端44和相对的近端46。尽管也考虑了无斜面端,远端24,44可有斜面以便于插入。第一部分22可沿着第一部分22的诸纵向缘25和第二部分42的诸纵向缘45中相邻的一对位于靠近第二部分42或与第二部分42配合的位置。操作通道50形成在第一部分20和第二部分42之间。操作通道50在远端24,44和近端26,46之间延伸并开口。牵开器20可插入穿过病人的皮肤和组织以提供到手术点的操作通道50。考虑了牵开器20插入通过插入结构中的皮肤和组织以形成操作通道50,如图1所示。在插入结构中,操作通道基本上由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围绕或限制。在插入病人之后,操作通道可通过将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分离而扩大。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22,24的分离增加了从近端26,46到远端24,44的操作通道50的尺寸。在图1的插入结构中,操作通道50由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限制或基本围绕。操作通道50可在插入结构中具有的尺寸允许一个或多个手术器械和/或植入物通过到达病体内手术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超出通过插入结构内的操作通道50提供的位置的到病人体内位置的更大通道。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可从彼此移开以扩大操作通道50。在操作通道50的扩大结构中,在第一和第二部分22,24的紧邻纵向缘25,45的至少一对之间形成空间。紧邻的纵向缘25,45之间的空间使扩大的操作通道50露出分离的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之间的病人皮肤和组织。露出的组织可由外科医生用一个或多个器械和/或植入物通过扩大的操作通道50进入。又考虑了可在扩大的操作通道50内放入隔离罩、防护器或组织牵开器以保持露出的组织远离扩大的操作通道50。第一部分22包括在远端24和近端26之间延伸的半圆柱体23。轴环28在近端26周围延伸,并形成在本体23外表面周围延伸的唇部。第一部分22包括从近端26延伸的第一支架件39。第二部分42包括在远端44和近端46之间延伸的半圆柱体43。轴环48在第二部分42的近端46周围延伸并限定在本体43外表面周围延伸的唇部。第二部分42包括从近端46延伸的第二支架件40。可提供第一对准件30,以靠近近端26,46将第一部分22的第一侧联结到第二部分42上。可提供与第一对准件30相对的第二对准件31,以沿牵开器20的另一侧靠近近端26,46将第一部分22的另一侧联结到第二部分42上。保持件38可位于支架件39,40周围以保持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相互紧邻。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准件30,31是可滑动地容纳在两个孔43(图2中仅示出一个)中的销,所述孔在牵开器20在其插入结构中时形成在另一牵开器部分内。对准件30,31在插入过程中和之后保持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42相互纵向对准。保持件38可有弹性地偏移以与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病人经皮手术的牵开器组件,包括:第一牵开器部分,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可置于切口内;第二牵开器部分,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牵开器部分置于切口内,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限定其间延伸的轴线;分离器械,联结在 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的所述近端之间;所述分离器械可操作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沿所述轴线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彼此邻近的插入结构移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彼此分离的第二结构;以及中间牵开器组件,所述中间牵开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 述分离器械上的,所述中间牵开器组件包括从所述分离器械朝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到牵开器板片延伸的链接臂,所述牵开器板片横向地定向至所述链接臂,且当所述链接臂安装在所述分离器械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中时可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牵开器部分之间的切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L布兰奇EC朗格JM杜威
申请(专利权)人:华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