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24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第一管体、分离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油气液分开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上端设置有顶槽,所述顶槽上端与右侧的管体外壁安装有用于对内部残留气体放出的升降机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强磁器对流体进行磁化紊流,环腔分布的强磁能产生特殊磁路的诱导路径,原油中的分子在磁场中产生跃动,分子在磁场作用下均匀排列,随诱导磁矩运动,从而减小流体对腔体的作用力。流体对腔体的作用力。流体对腔体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


[0001]本技术属于阻尼器
,具体涉及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产出液包含油、气、水等混合介质,需要依靠输送泵将产出液输送到联合站,油气混输泵是用在集输过程中的,主要输送含气、水、沙等的原油,实现对原油的集中净化、分离、储备,另外还可减少井口压力,提高单井或区域产量。
[0003]专利号CN214698526U公布了一种油气混输泵,该混输泵设置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缓冲柱、套筒以及第一弹簧,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弹性杆、滑杆、滑块以及第二弹簧,弹性杆两端通过活动轴分别和固定台底端以及滑块顶端活动连接,滑块和滑杆滑动连接,在电机和泵体进行工作时,其产生的振动会经过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共同作用产生抵消,达到整体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并在油气泵内壁设有隔音层,达到从油气泵内部进行隔音的作用,从而减少油气输送泵整体的减震和静音效果,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0004]上述混输泵有些不足之处:上述混输泵的出口处由于大量的原油冲出会产生憋压,形成水锤效应对泵体产生冲击,造成泵体的破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包括第一管体、分离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油气液分开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上端设置有顶槽,所述顶槽上端与右侧的管体外壁安装有用于对内部残留气体放出的升降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入口管、第二管体、强磁器和第一底封,所述入口管开设在第一管体左侧壁,所述第二管体安装在第一管体右端,所述强磁器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壁,所述第一底封设置在第一管体下端侧壁,所述第二管体下端设置有第二底封,所述第二底封内部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侧壁安装有支架。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外板和密封槽,所述外板安装在第二管体右端外壁,所述外板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部安装有螺杆,所述伸缩槽下端外板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上端内壁安装有第一螺头且上端与螺杆相连接,所述内槽右侧壁安装有第二螺头,所述第二螺头右端安装有电机,所述螺杆侧壁套装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槽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伸缩板侧壁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伸缩板上端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侧壁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槽开设在顶槽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强磁器左右对称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头与第二螺头相互啮合。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截面尺寸与限位槽截面尺寸相互吻合。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板内部开设有与螺杆外壁螺纹相互啮合的螺槽。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形状为锯齿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体从入口管进入阻尼器后,由于腔体压力小于出泵压力,出泵的多项流体产生气液分离效应,液体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底部逐渐上升充满整个腔体,当腔内液体高度达到溢流管顶部时,液体将从溢流管流出,此时液体中分离的气体将停留在顶槽,随着入口管液位的升高,压力也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压力时,腔内的液体会将顶槽气体压缩至溢流管内排出,因为气液分离效应,流体出泵口压力被释放,气体停留在阻尼器腔室顶部,由于气体有极高的压缩比,所以出泵压力会作用于分离出的气体上,因而不会在泵出口产生憋压,对泵体起到有效保护,当泵停止工作时,溢流管回压也会作用于分离出的气体上,有效防止管道内的水锤效应对泵产生冲击,在液体进入阻尼器内,环腔分布强磁器,强磁器对流体进行磁化紊流,环腔分布的强磁能产生特殊磁路的诱导路径,原油中的分子在磁场中产生跃动,分子在磁场作用下均匀排列,随诱导磁矩运动,从而减小流体对腔体的作用力,使流体紊流输出,在长时间使用后,顶槽内残留部分气体无法排出,从而控制电机运转带动第二螺头转动,啮合带动第一螺头转动带动螺杆转动,啮合带动伸缩板在伸缩槽内向上移动在限位板嵌于限位槽限位下带动顶盖竖直向上移动,使锯齿状橡胶材质的密封环从密封槽内脱离,即可使顶槽打开将残留的气体散发排出,避免残留聚集在顶槽内对后续的溢流造成影响,使阻尼器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第一管体;201、入口管;202、第二管体;203、强磁器;204、第一底封;205、第二底封;206、溢流管;207、支架;3、顶槽;401、外板;402、伸缩槽;403、螺杆;404、内槽;405、第一螺头;406、第二螺头;407、电机;408、伸缩板;409、限位槽;410、限位板;411、顶盖;412、密封槽;413、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包括第一管体1、分离机构和升降机构,第一管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油气液分开的分离机构,分离机构上端设置有顶槽3,顶槽3上端与右侧的管体外壁安装有用于对内部残留气体放出的升降机构。
[0021]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2,分离机构包括入口管201、第二管体202、强磁器203和第一底封204,入口管201开设在第一管体1左侧壁,第二管体202安装在第一管体1右端,强磁器203设置在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02内壁,第一底封204设置在第一管体1下端侧壁,第二
管体202下端设置有第二底封205,第二底封205内部安装有溢流管206,溢流管206侧壁安装有支架207;流体出泵口压力被释放,气体停留在阻尼器腔室顶部,由于气体有极高的压缩比,所以出泵压力会作用于分离出的气体上,因而不会在泵出口产生憋压,对泵体起到有效保护,当泵停止工作时,溢流管206回压也会作用于分离出的气体上,有效防止管道内的水锤效应对泵产生冲击。
[0022]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3,升降机构包括外板401和密封槽412,外板401安装在第二管体202右端外壁,外板401内部开设有伸缩槽402,伸缩槽402内部安装有螺杆403,伸缩槽402下端外板401内部开设有内槽404,内槽404上端内壁安装有第一螺头405且上端与螺杆403相连接,内槽404右侧壁安装有第二螺头406,第二螺头406右端安装有电机407,螺杆403侧壁套装有伸缩板408,伸缩槽402侧壁开设有限位槽409,伸缩板408侧壁安装有限位板410,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包括第一管体(1)、分离机构和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油气液分开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上端设置有顶槽(3),所述顶槽(3)上端与右侧的管体外壁安装有用于对内部残留气体放出的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入口管(201)、第二管体(202)、强磁器(203)和第一底封(204),所述入口管(201)开设在第一管体(1)左侧壁,所述第二管体(202)安装在第一管体(1)右端,所述强磁器(203)设置在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02)内壁,所述第一底封(204)设置在第一管体(1)下端侧壁,所述第二管体(202)下端设置有第二底封(205),所述第二底封(205)内部安装有溢流管(206),所述溢流管(206)侧壁安装有支架(2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输泵出口磁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外板(401)和密封槽(412),所述外板(401)安装在第二管体(202)右端外壁,所述外板(401)内部开设有伸缩槽(402),所述伸缩槽(402)内部安装有螺杆(403),所述伸缩槽(402)下端外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键王凤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艾瑞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