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97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设置于两隧道口之间,包括:人行道、斜井以及人防洞,所述人行道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人防洞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污风出口;第一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行道与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第一送风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人行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斜井内;第一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人防洞内以将污风从所述污风出口排出;第二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防洞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防洞与所述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解决了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工程中通风困难的问题。困难的问题。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内的施工通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中爆破产生的粉尘和硝烟、出渣时汽车的尾气以及土层本身存在的有毒气体聚集于隧道内,将会严重威胁作业人员安全。为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0003]在隧道中目前采用的通风方式主要包括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和巷道式通风。其中,压入式通风是将轴流风机设置于洞口,通过风管将新风输送到掌子面;抽出式通风是将轴流风机设置于掌子面附近,将污染的风排出隧道;混合式通风是在洞外和掌子面均设置风机,是压入式和抽出式的组合体;巷道式通风利用平导或辅助坑道将新风引至洞内。
[0004]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隧道建设涌现出了人防洞和斜井合建的工程,在此类项目施工中,传统的通风方式均不能解决通风问题,即上述通风方式均不能适用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工程中。
[0005]鉴于此,针对人防洞改建斜井有必要因地制宜提出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以解决或至少缓解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旨在解决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工程中通风困难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设置于两隧道口之间,包括:
[0008]人行道、斜井以及人防洞,所述人行道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人防洞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污风出口;/>[0009]第一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行道与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
[0010]第一送风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人行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斜井内;
[0011]第一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人防洞内以将污风从所述污风出口排出;
[0012]第二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防洞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防洞与所述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
[0013]优选的,所述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车行道,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斜井连通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送风组件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斜井内远离人行道的一端。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机以及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为所述进风口,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
[0016]其中,所述送风管包括多节依次排列的风筒,所述第一通风机为压入式轴流风机以将所述人行道内的新风从所述进风口经所述送风管输送至所述斜井。
[0017]如上所述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优选的,所述风筒的直径为1500

2000mm,所述风筒的漏风率为1%,所述风筒的摩阻系数为0.0027。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机;
[0019]所述第二通风机为抽出式轴流风机以抽出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斜井内的所述污风。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屏蔽门为带门的砌体墙。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门为具有上下升降功能的隔绝门,所述隔绝门包括卷帘门。
[0022]优选的,所述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人防洞内的喷雾降尘系统;所述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人防洞拱墙上的若干组水管、喷头以及阀门;
[0023]其中,所述水管的直径为20

30mm。
[0024]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解决了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工程中通风困难的问题。
[0025]1、施工难度低、成本投入少:
[0026]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整体结构精简,对现有结构改造量小,极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因为依靠于人防洞以及斜井本身的既有结构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成本投入。
[0027]2、解决了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工程中通风困难的问题:
[0028]本技术综合利用了既有人防,通过第一屏蔽门、第一送风组件、第一出风组件以及第二屏蔽门的设置,形成新风道和排风道,取代了专用通风道,合理地利用了既有结构解决了施工通风难题。
[0029]3、满足环保要求:
[0030]本技术通过在所述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的人防洞内设置喷雾降尘系统,对排出的在斜井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硝烟和粉尘以及出渣过程产生的废气进行喷雾降尘,满足了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的结构俯视图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的新风传输方向示意图。
[0034]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隧道口;2、人行道;3、第一通风机;4、第一屏蔽门;5、送风管;6、车行道;7、第二屏蔽门;8、人防洞;9、喷雾降尘系统;10、第二通风机;11、第二隧道口;
12、斜井;13、掌子面。
[003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9]并且,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参照图1,为本技术中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的结构俯视图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设置于两隧道口之间,包括人行道2、斜井12以及人防洞8、第一屏蔽门4、第一送风组件以及第二屏蔽门7,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设置于两隧道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斜井以及人防洞,所述人行道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人防洞包括与外部连通的污风出口;第一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行道与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第一送风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人行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斜井内;第一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人防洞内以将污风从所述污风出口排出;第二屏蔽门,设置于所述人防洞靠近所述斜井一端,用于使所述人防洞与所述斜井之间导通或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车行道,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斜井连通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组件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斜井内远离人行道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机以及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为所述进风口,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送风管包括多节依次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强王海林杨雄陈兆蒋胜波张逸飞万志文孙玉龙李拼谭师好敬怀珺蔡丽琴杨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