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94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所述第一屏蔽腔内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一磁环;所述第二屏蔽腔内设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二磁环;所述多合一集成控制器设有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所述低压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磁环,所述旋变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二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有效地提高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兼容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复杂,其内含的多合一集成控制器更是集成了MCU、PDU、DCDC、DCAC、BDU和绝缘监测仪等模块,电子电气部件占据极大比重,因此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较高。
[0003]多合一集成控制器是通过接受整车控制器信号与旋变信号来驱动主电机的启动、运行、调试与停止,同时通过整车信号控制配套附件工作。然而在车辆运行或调试过程中,多合一集成控制器常常由于低压线束受到外界或内部高低压回路的干扰而造成低压旋变故障或CAN信号丢失,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运行,或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车辆失去动力,威胁车载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亟需对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低压接口进行EMC优化设计,以保证低压通讯与旋变信号的正常通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所述第一屏蔽腔内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一磁环;所述第二屏蔽腔内设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二磁环;所述多合一集成控制器设有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所述低压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磁环,所述旋变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二磁环。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过线孔包括电源过线孔和信号过线孔,所述第一磁环包括嵌设于电源过线孔内的电源磁环和嵌设于信号过线孔内的信号磁环;所述低压线束包括低压电源线束和低压信号线束,所述低压电源线束穿设于所述电源磁环,所述低压信号线束穿设于所述信号磁环。
[0008]更进一步,所述第二磁环和信号磁环均为圆孔磁环,所述电源磁环为椭圆孔磁环。
[0009]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
[0010]进一步,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底座、立板和外壳;所述外壳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立板垂直设置于底座和外壳之间,并且立板、底座与外壳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
[0011]更进一步,所述底座在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的对应位置设有所述第一过线孔
和第二过线孔,并配设有所述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
[0012]更进一步,所述外壳侧壁设有便于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穿出的过线缺口。
[0013]更进一步,所述底座与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底座、立板和外壳均为金属材质。
[00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屏蔽壳体为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设置了独立的屏蔽腔,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对于低压信号和旋变信号的干扰,还能够起到相互隔离作用,有效地屏蔽低压信号与旋变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此外,两个独立的屏蔽腔中均设有磁环滤波模块,能够对低压信号和旋变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提高抗干扰性能。可见,本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有效地提高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滤波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滤波屏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屏蔽壳体;11、第一屏蔽腔;111、电源过线孔;112、信号过线孔;113、电源磁环;114、信号磁环;115、第一滤波模块;12、第二屏蔽腔;121、第二过线孔;122、第二磁环;123、第二滤波模块;13、底座;14、立板;15、外壳; 151、L型侧板;2、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壳体1,屏蔽壳体1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屏蔽腔11和第二屏蔽腔12;第一屏蔽腔11内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一磁环;第二屏蔽腔12内设有第二过线孔121,第二过线孔121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二磁环122;多合一集成控制器设有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低压线束穿设于第一磁环,旋变线束穿设于第二磁环122。本技术所提供的屏蔽壳体1为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设置了独立的屏蔽腔,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对于低压信号和旋变信号的干扰,还能够起到相互隔离作用,有效地屏蔽低压信号与旋变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此外,两个独立的屏蔽腔中均设有磁环,能够对低压信号和旋变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提高抗干扰性能。可见,本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有效地提高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2]如图2所示,第一过线孔包括电源过线孔111和信号过线孔112,第一磁环包括嵌设于电源过线孔111内的电源磁环113和嵌设于信号过线孔112内的信号磁环114;低压线束包括低压电源线束和低压信号线束,低压电源线束穿设于电源磁环113,低压信号线束穿设于信号磁环114。具体来说,整车的低压信号包括温度传感器信号和CAN信号等使能信号。由于旋变线束和低压信号线束的数量较多,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二磁环122和信号磁环114设计为圆孔磁环。而由于低压电源线束的数量较少,因此本实施例将电源磁环113设计为椭圆孔磁环,由此可减少间隙,能够更充分地滤波。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效果,第一屏蔽腔11和第二屏蔽腔12内分别设有第一滤波模块115和第二滤波模块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模块115包含有针对低压电源和低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两种滤波电路,而第二滤波模块123则包含有针对旋变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一种滤波电路。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屏蔽壳体1包括底座13、立板14和外壳15;外壳15可拆卸地罩设于底座13上方;立板14垂直设置于底座13和外壳15之间,并且立板14、底座13与外壳15围合形成第一屏蔽腔11和第二屏蔽腔12。底座13在第一屏蔽腔11和第二屏蔽腔12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121,并配设有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122。可见,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安装与拆卸,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15侧壁设有便于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穿出的过线缺口。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波屏蔽装置为侧装式结构,其外壳12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与底座13连接的L型侧板151,而上侧壁和下侧壁均未设置侧板,上侧壁与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控制箱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屏蔽腔和第二屏蔽腔;所述第一屏蔽腔内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一磁环;所述第二屏蔽腔内设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内可拆卸地嵌设有第二磁环;所述多合一集成控制器设有低压线束和旋变线束,所述低压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磁环,所述旋变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二磁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包括电源过线孔和信号过线孔,所述第一磁环包括嵌设于电源过线孔内的电源磁环和嵌设于信号过线孔内的信号磁环;所述低压线束包括低压电源线束和低压信号线束,所述低压电源线束穿设于所述电源磁环,所述低压信号线束穿设于所述信号磁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的滤波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环和信号磁环均为圆孔磁环,所述电源磁环为椭圆孔磁环。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莉陈晓冰叶伟宏陈新现柳家福陈钦松余永龙叶剑双黄成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