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92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酸碱度传感器、酸碱中和组件、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回流管道、电磁换向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入水口处用于检测循环水的酸碱度,所述酸碱中和组件设置于壳体上能够往壳体内滴入中和液,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管,所述回流管道设置于出水管处并与壳体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与出水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与电磁换向阀电信连接能够控制电磁换向阀切换出液流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循环水的中和效果,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的安全,不会对冷冻水池内的正常水质造成破坏,避免对产品制备造成影响。避免对产品制备造成影响。避免对产品制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加工制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冻水池是冷却水循环系统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冷却水在实现降温效果以后,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回流到冷冻水池内进行降温再使用,从而能够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但是在用于制备化学产品时,冷却水在进行冷却时,可能会受到化学试剂反应的污染,会改变冷却水原本的性质,使其呈酸性或者碱性,在冷却水回流至冷冻水池时,污染后的冷却水会对整个冷冻水池内的冷却水造成污染,而冷却水的酸碱性还会对化学试剂反应本身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制备。
[0003]目前,中国专利号公开号CN210103616U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及其循环水净化装置,该冷却塔包括循环水净化装置,该循环水净化装置安装在冷却塔的循环水泵和所述冷却塔的蓄水箱之间,该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蓄水箱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连接;酸碱平衡仪,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杂质过滤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以及PH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蓄水箱之间,并检测进入所述壳体的循环水的PH值,所述PH传感器与所述酸碱平衡仪连接,所述循环水的PH值超出限定值时,所述PH传感器控制所述酸碱平衡仪调节所述循环水的水质酸碱度。
[0004]虽然这种冷却塔及其循环水净化装置能够通过酸碱平衡仪来调节循环水的酸碱度,但是该装置中的酸碱平衡仪是通过吸收或释放氢离子来调节循环水的酸碱度,在用于被污染的冷却水时,通过吸收或释放氢离子并不能有效中和冷却水中的酸性或碱性杂质,无法确保循环水被中和到所需的酸碱度,从而导致冷冻水池内的水质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头自由度角度难以调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酸碱度传感器、酸碱中和组件、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回流管道、电磁换向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入水口处用于检测循环水的酸碱度,所述酸碱中和组件设置于壳体上能够往壳体内滴入中和液,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管,所述回流管道设置于出水管处并与壳体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与出水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与电磁换向阀电信连接能够控制电磁换向阀切换出液流向。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序水能够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壳体内,并通过进水管上第一酸碱度传感器判断循环水的酸碱度,再通过壳体内的酸碱中和组件通过滴加中和液的
方式对循环水进行中和,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对循环水中的酸性或碱性杂质进行反应中和,然后再通过出水管上的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判断循环水的中和效果,若达到要求则使循序水从出水管进入到冷冻水池内,若没有达到要求则控制电磁换向阀使循环水通过回流管道再次进入到壳体内进行中和室内进行中和,从而保证循环水的中和效果,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的安全,不会对冷冻水池内的正常水质造成破坏,避免对产品制备造成影响。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酸碱度中和组件包括用于放置酸碱中和液的储液瓶、与储液瓶连通并能够向壳体内滴液的滴液漏斗和设置在滴液漏斗上与第一酸碱度传感器电信号连接控制滴液漏斗开闭的控制开关。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储液瓶内放置酸性或碱性中和液,当第一酸碱度传感器器检测到循环水的酸碱度使,能够将对应的中和液通过滴液漏斗逐滴滴加在壳体内与循环水进行中和反应,排出循环水中酸性或碱性杂质。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内沿循环水进入壳体方向依次分为中和区、过渡区、过滤区以及检测回流区,所述酸碱中和组件设置于中和区,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和分流管设置于检测回流区,所述回流管道回流出口位于中和区。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壳体内分为多个区域,能够使循环水进入中和区进行中和,中和后的循环水内会含有酸碱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类杂质,再通过过渡区和过滤区后对循环水内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的水质。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进水管与出水管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壳体下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中和区与过渡区的第一分隔板,所述过渡区的入口处位于第一分隔板上端,其高度高于进水管入口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过渡区与过滤区的第二分隔板,所述过滤区的入口处位于第二分隔板下端,所述出水管位于壳体上侧,所述出水管出口高度高于过滤区入口高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入口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循环水进入壳体内达到一定水位才能够进入到过渡区内,从而提高循环水在中和区的停留时间,使循环水反应时间更长,中和效果更好,再通过出水管位置的设置,使循环水在过滤区到达一定水位后才能进入到出水管。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中和区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内的搅拌叶轮和设置于壳体外驱动搅拌叶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叶轮的轴线与循环水进液方向沿水平面相互垂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叶轮使循环水与中和液充分搅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再通过搅拌叶轮的旋向设置,能够便于循环水的输送。
[001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回流管道的回流出口位于滴液漏斗一侧并靠近过渡区,所述回流管道的出口处还倾斜设置有使循环液导向滴液漏斗下侧的导流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流管道的位置设置,能够使循环水回流到中和区进一步中和,而且通过导流板使回流管道的循环水输送至滴液漏斗下侧,使中和液与其接触更加直接,反应更加彻底。
[001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滤区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过滤棉。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过滤棉的叠加设置,能够对循环水进行多层过滤,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的水质。
[002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能够打开过滤区侧壁更换过滤棉并处理滤渣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铰接,且门板与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打开门板对过滤区内的过滤棉进行更换,还能够对壳体内的沉淀物进行处理,更便于后期的维护。
[0022]如上所述,本技术提高的冷冻水池循序水能够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壳体内,并通过进水管上第一酸碱度传感器判断循环水的酸碱度,再通过壳体内的酸碱中和组件通过滴加中和液的方式对循环水进行中和,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对循环水中的酸性或碱性杂质进行反应中和,然后再通过出水管上的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判断循环水的中和效果,若达到要求则使循序水从出水管进入到冷冻水池内,若没有达到要求则控制电磁换向阀使循环水通过回流管道再次进入到壳体内进行中和室内进行中和,从而保证循环水的中和效果,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的安全,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酸碱度传感器、酸碱中和组件、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回流管道、电磁换向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入水口处用于检测循环水的酸碱度,所述酸碱中和组件设置于壳体上能够往壳体内滴入中和液,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管,所述回流管道设置于出水管处并与壳体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与出水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与电磁换向阀电信连接能够控制电磁换向阀切换出液流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度中和组件包括用于放置酸碱中和液的储液瓶、与储液瓶连通并能够向壳体内滴液的滴液漏斗和设置在滴液漏斗上与第一酸碱度传感器电信号连接控制滴液漏斗开闭的控制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沿循环水进入壳体方向依次分为中和区、过渡区、过滤区以及设置于出水管处的检测回流区,所述酸碱中和组件设置于中和区,所述第二酸碱度传感器和分流管设置于检测回流区,所述回流管道回流出口位于中和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水池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陈立璋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棕榈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