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50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包括透光基板和多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多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同心分布且沿径向逐圈外展以在多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的中心形成中心区域,每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用于根据电场调整对应区域的透光度。由此,利用多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沿特定方式排布,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具有多个光通量调节档位,当需要控制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的光通量时,便可以通过控制通电的环形电致变色组件的数量,进而实现光圈的精准控制。同时,由于本申请采用电致变色技术,也能够避免设置复杂的机械驱动结构,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满足有限空间的装配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车载电子后视镜应用在不断扩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电子后视镜摄像头中加入光圈改变光通量,从而实现对被摄物体景深大小的变化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可变光圈通常采用电机驱动叶片动作的结构来实现通光孔的放大、缩小,即将叶片停在其活动路径的某个中间位置以达到某个预设尺寸的通光口径,此种方式难以将叶片精确的停止在某个中间位置,叶片的开闭幅度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通光口径的控制精度低、一致性差,并且受限于机械驱动结构较为复杂,使得器件整体的尺寸和重量较大,难以满足有限空间的装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以解决现有机械驱动叶片调整光圈时所存在的控制精度差以及尺寸和重量较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的多个环形电致变色组件,多个所述环形电致变色组件同心分布且沿径向逐圈外展以在多个所述环形电致变色组件的中心形成中心区域,每个所述环形电致变色组件用于根据电场调整对应区域的透光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的中心电致变色组件,所述中心电致变色组件覆盖于所述中心区域,所述中心电致变色组件用于根据电场调整所述中心区域的透光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可变光圈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形电致变色组件和/或所述中心电致变色组件均包括透明下电极、电致变色层以及透明上电极,所述电致变色层用于覆盖所述透光基板的对应区域,所述透明下电极和所述透明上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相对两侧,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相对两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华李坤杨金辉林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