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43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离子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包括放电区、漂移区和光离子化区,放电区、漂移区和光离子化区依次设置,放电区包括极板一、极板二、极板三和极板四,极板一、极板二、极板三和极板四依次设置,极板一内设置有极板一内筒,极板一内筒与极板一的外侧壁之间卡设有水汽引入通道,极板三内开设有极板三喇叭微孔,极板四内开设有极板四微孔,极板一内筒、极板三喇叭微孔和极板四微孔均相通,漂移区包括样品引入极板、质子反应管和隔离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更多的待测物分子被离子化且尽可能少地产生碎片,可以极大扩展装置的离子化能力,同时使用不同的离子化原理对待测物质分子进行离子化可以获得更多地样品信息。多地样品信息。多地样品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属于离子化检测


技术介绍

[0002]质子转移反应电离源(PTRI)和光致电离源(PI)是目前常用于质谱仪器的两种电离源,质子转移反应电离源的离子化过程是待测物与离子源中制备的反应母离子水合氢离子(H3O
+
)在反应管中发生质子转移反应,获取质子,生成加氢离子((M+H)
+
)。质子转移反应电离源的离子化能力受限于待测物质分子的质子亲和势,当待测物质分子的质子亲和势大于水分子的质子亲和势时,可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但相对地当待测物质分子的质子亲和势小于水分子的质子亲和势时则无法被质子转移反应电离源离子化。
[0003]光致电离的原理是使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光子的能量大于分子的离子化能量,即可发生离子化,生成分子离子(M
+
)。光致电离源的离子化能力受限于所使用光源的光子能量,当光源光子能量大于待测物质分子的电离能时,可以讲待测物质分子离子化,但相对的,当光子能量小于待测物质分子的电离能时,待测物分子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区、漂移区和光离子化区,所述放电区、所述漂移区和所述光离子化区依次设置,所述放电区包括极板一(1)、极板二(2)、极板三(3)和极板四(4),所述极板一(1)、所述极板二(2)、所述极板三(3)和所述极板四(4)依次设置,所述极板一(1)内设置有极板一内筒(1

2),所述极板一内筒(1

2)与所述极板一(1)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水汽引入通道(1

1),所述极板三(3)内开设有极板三喇叭微孔(3

1),所述极板四(4)内开设有极板四微孔(4

1),所述极板一内筒(1

2)、所述极板三喇叭微孔(3

1)和所述极板四微孔(4

1)均相通,所述漂移区包括样品引入极板(5)、质子反应管(7)和隔离电极(8),所述样品引入极板(5)、所述质子反应管(7)和所述隔离电极(8)依次设置,所述引入板设置在所述极板四(4)一侧,所述样品引入极板(5)内设置有样品引入极板内筒(5

2),所述样品引入极板内筒(5

2)与所述样品引入极板(5)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样品引入通道(5

1),所述光离子化区包括推斥电极(9)、电离室电极(10)、离子引出电极一(11)、离子引出电极二(12)、离子引出电极三(13)、微孔电极(14)、混合气体引出隔板(15)、光源(16)和绝缘块(17),所述推斥电极(9)、电离室电极(10)、离子引出电极一(11)、离子引出电极二(12)、离子引出电极三(13)、混合气体引出隔板(15)和微孔电极(14)依次设置,所述推斥电极(9)设置在所述隔离电极(8)一侧,所述绝缘块(17)安装在所述电离室电极(10)上,所述混合气体引出隔板(15)上开设有混合气体引出接口(15

1),所述光源(16)安装在所述绝缘块(1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离子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章李庆运车欣欣李文锋王东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步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