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740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拟穴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通过投喂鲜活缢蛏和花蛤,同时在膏蟹促产进行转池处理,使种蟹提高抱卵数量和产卵数量。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青蟹种蟹利用率,缓解育苗期间青蟹种蟹不足的难题,而且能有效保障青蟹苗种的数量,有利于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健康发展。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拟穴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属于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青蟹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市场需求量大,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蟹类。我国的青蟹生产以养殖为主,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我国青蟹总产量为22.0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15.21万吨,占总产量的69.0%。目前我国青蟹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般青蟹膏蟹春节期间价格每公斤高达300~400元。限制青蟹养殖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青蟹苗种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青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目前青蟹养殖所用的苗种主要为海区野生苗种,常受到不同年份气候及水体环境的影响,自然海区野生青蟹苗种数量不同年份往往丰欠不匀,有的年份野生青蟹苗种很少甚至没有;特别是每年的4~8月份青蟹养殖放苗期,再加国家禁渔期政策限制,养殖户常常没有野生青蟹苗种可供放养,严重制约了青蟹养殖产业的发展。为实现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青蟹苗种人工繁育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然而,现实生产中青蟹人工繁育苗种数量仍无法满足青蟹养殖苗种需求,近年来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综上所述,青蟹苗种供应不足是长期制约青蟹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完善青蟹人工苗种规模化生产,提高人工苗种生产数量是促进青蟹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0003]目前开展人工苗种繁育的海水蟹类主要为梭子蟹和青蟹这两个重要的水产养殖蟹类品种。然而,这两种蟹在生物学及繁育习性上存在较大不同:(1)自然分布区域不同:梭子蟹为偏冷水性蟹类,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海区,而青蟹属于暖水性蟹类,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海区;(2)生长适宜盐度不同:梭子蟹适宜生存的盐度为15ppt以上,而青蟹适宜生存的盐度为5ppt以上:(3)自然海区产量不同。梭子蟹自然海区产量大,海区野生苗种多,同时用于人工繁殖的抱卵蟹也多,而青蟹自然海区产量少,海区野生苗种也少,用于人工繁殖的抱卵蟹也少;(4)幼体变态时间不同:梭子蟹从卵到仔蟹只需经过4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时间一般为18天左右,而青蟹从卵到仔蟹需经过5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时间一般为23天左右;(5)繁育苗种时间不同:梭子蟹人工繁育苗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到6月上旬,繁育时间不到2个月,而青蟹人工繁育苗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上旬开始,一直可持续到9月份,繁育时间可达6个月,繁育时间较长;(6)再次抱卵率不同:一般情况下梭子蟹无需再次抱卵,确有需要,梭子蟹的再次抱卵率可达80%,而一般情况下青蟹再次抱卵率较低,不到10%,远低于梭子蟹。因此,自然海区野生青蟹苗种数量少,抱卵青蟹人工育苗成功率低,所育出的苗种质量一般,况且可进行人工苗种繁育时间比梭子蟹长。因此,开展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对提高青蟹人工苗种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0004]如前所述,梭子蟹可以直接捕捞海区丰富的抱卵蟹进行人工育苗,而青蟹海区抱
卵蟹很少,即使直接捕捞海区或露天池塘的抱卵蟹进行人工育苗时,育苗成功率低,所育出的苗种质量一般,因此,青蟹人工育苗不能依赖海区捕获或露天池塘获得的抱卵蟹进行人工育苗。在实际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将青蟹膏蟹(已交配过的雌蟹)培育成抱卵蟹的方法来进行青蟹人工育苗,但由于膏蟹培育时间长(从每年11月份一直到次年的3月份),培育成活率不高,成功抱卵的青蟹一般不到50%,无法满足青蟹苗种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制约了青蟹养殖产业的发展。
[0005]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利用雌性蟹类具有纳精囊,在交配后可以将多余的精子储存其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再次抱卵的特性,在人工育苗时遇到抱卵蟹不足时,可将首次排幼后的种蟹继续培育成抱卵蟹,从而达到补充抱卵蟹和提高青蟹苗种数量的目的。虽然梭子蟹育苗技术成熟,苗种数量充足,通常不需再次抱卵来补充苗种数量,但如需再次抱卵,生产上可进行以下操作:在梭子蟹种蟹第一次排幼后,将其移入种蟹培育池,投喂沙蚕,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种蟹体重的15%~20%,培育一段时间后,种蟹再次抱卵,抱卵率高达80%。尝试将梭子蟹再次抱卵方法应用于青蟹中,但由于两种海水蟹存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典型差别,梭子蟹再次抱卵方法应用于青蟹时,青蟹种蟹的抱卵率及产卵率均不足10%,提升苗种数量十分有限,产业化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通过投喂鲜活缢蛏和花蛤来提高抱卵数量和产卵数量,扩大青蟹苗种繁育数量,进一步满足青蟹养殖产业苗种需求。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排幼后的青蟹种蟹进行强化培育,待种蟹性腺发育成熟后移入膏蟹培育池中促产培养,每3天进行转池处理,待膏蟹抱卵后转入抱卵蟹培育池中孵化;
[0009]在强化培育、促产培养和孵化期间,投喂缢蛏和花蛤;所述缢蛏和花蛤的质量比为(0.8~1.2)~(0.8~1.2)。
[0010]优选的,所述缢蛏和花蛤的质量比为1:1。
[0011]优选的,在强化培育期间,每天投喂2次缢蛏和花蛤;缢蛏和花蛤的每次总投喂量为种蟹体重的12%~15%;
[0012]在促产培养和孵化期间,每天投喂1次缢蛏和花蛤;缢蛏和花蛤的每次总投喂量为种蟹体重的10%~12%。
[0013]优选的,在所述强化培育和促产培养期间,水温为24~26℃;水体的溶氧为7mg/L以上;水体的盐度为25~30ppt;水位高度为0.5~0.8m。
[0014]优选的,在强化培育期间,青蟹种蟹密度为2只/m2;光照强度300~500Lx;每日换水50%。
[0015]优选的,在促产培养期间,所述膏蟹的密度为2~3只/m2;膏蟹培育池上方盖遮阳网避光。
[0016]优选的,所述膏蟹培育池的底部1/3面积铺设沙;所述沙的厚度为8~10cm。
[0017]优选的,在促产培养期间,所述膏蟹每日暴露在空气中50~70min。
[0018]优选的,在孵化期间,水温为26~28℃;水体的溶氧为7mg/L以上;水体的盐度为25
~30ppt;水位高度为1.4~1.5m。
[0019]优选的,所述青蟹包括拟穴青蟹。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排幼后的青蟹种蟹进行强化培育,待种蟹性腺发育成熟后移入膏蟹培育池中促产培养,每3天进行转池处理,待膏蟹抱卵后转入抱卵蟹培育池中孵化;在强化培育、促产培养和孵化期间,投喂缢蛏和花蛤;所述缢蛏和花蛤的质量比为(0.8~1.2)~(0.8~1.2)。本专利技术在对青蟹抱卵蟹排幼后的种蟹,投喂鲜活缢蛏和花蛤,可有效促进青蟹种蟹成为膏蟹并再次抱卵,有利于提高种蟹利用率和降低育苗成本。本专利技术每3天将膏蟹从原有培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排幼后的青蟹种蟹进行强化培育,待种蟹性腺发育成熟后移入膏蟹培育池中促产培养,每3天进行转池处理,待膏蟹抱卵后转入抱卵蟹培育池中孵化;在强化培育、促产培养和孵化期间,投喂缢蛏和花蛤;所述缢蛏和花蛤的质量比为(0.8~1.2)~(0.8~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缢蛏和花蛤的质量比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强化培育期间,每天投喂2次缢蛏和花蛤;缢蛏和花蛤的每次总投喂量为种蟹体重的12%~15%;在促产培养和孵化期间,每天投喂1次缢蛏和花蛤;缢蛏和花蛤的每次总投喂量为种蟹体重的10%~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培育和促产培养期间,水温为24~26℃;水体的溶氧为7mg/L以上;水体的盐度为25~30ppt;水位高度为0.5~0.8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斌董伟仁舒妙安张艳梅陈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