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92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校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包括盒体、立杆、转动机构、红外测温模块和黑体辐射源,沿所述盒体的长边方向,所述立杆和所述黑体辐射源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两端,所述立杆的一端与所述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红外测温模块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红外测温模块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立杆的上方,因转动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对红外测温模块上下、左右任意角度的调整,以使红外测温模块能够与黑体辐射源对齐,进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校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红外测温技术的快速发展,红外测温仪在医疗、冶炼、电力等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
[0003]然而,红外测温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测温误差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红外测温仪的测量准确性。因此,为确保红外测温仪的性能,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便捷性显得尤为重要。
[0004]现有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在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测温仪照射黑体辐射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红外测温仪温度校准用装置结构单一,不便对红外测温仪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导致红外测温仪不便与黑体辐射源进行对齐,从而影响测温结果,使得温度校准存在误差。针对该问题,申请号为CN202021353330.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测温仪温度校准用装置,其设置有调节快,通过旋转调节块,可以使得连接柱与第二螺纹杆进行伸缩调节,从而调节固定座的高度,使得红外测温仪可以准确对准黑体辐射源。但是,该装置仅能实现对红外测温仪高度的调节,不能实现对其左右或上下角度的调节。
[0005]针对该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对红外测温模块上下、左右任意角度的调整,以使红外测温模块能够与黑体辐射源对齐,进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包括盒体、立杆、转动机构、红外测温模块和黑体辐射源,沿所述盒体的长边方向,所述立杆和所述黑体辐射源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两端,所述立杆的一端与所述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红外测温模块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沿盒底至盒顶的方向,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依次设置在所述立杆和所述红外测温模块之间。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相互啮合的主蜗杆和主蜗轮,沿与所述立杆相垂直的方向,所述主蜗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杆靠近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一端,所述主蜗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底部。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转动套筒、转动轴、顶板、副蜗杆和副蜗轮,所述转动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供所述副蜗杆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副蜗杆与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副蜗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
动轴的外侧,且所述副蜗杆与所述副蜗轮相互啮合;所述主蜗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筒的底部;所述红外测温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底座、盒盖和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且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一限位槽,所述立杆远离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黑体辐射源的一端侧面铰接,所述置物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空间,所述盒盖与所述置物板铰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盒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底座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块。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可折叠调节机构,所述立杆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板,所述置物板上对应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可折叠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可折叠调节机构包括连杆和液压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杆的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定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红外测温模块靠近所述黑体辐射源一端的轴心处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激光发射器。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黑体辐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盒盖的长度。
[0017]本技术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1、本技术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红外测温模块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立杆的上方,因转动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对红外测温模块上下、左右任意角度的调整,以使红外测温模块能够与黑体辐射源对齐,进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0019]2、本技术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在红外测温模块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激光发射器,通过激光发射器可进一步对红外测温模块的位置进行校准,减少位置带来的误差;
[0020]3、本技术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设置在盒体内部,使用完成后,可将红外测温模块置于置物板内的凹槽中,再利用卡块和卡扣将底座与盒盖锁住,完成装置的收纳,因此,该装置便于收纳与携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的立杆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中红外测温模块右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立杆;2:红外测温模块;3:黑体辐射源;4:主蜗杆;5:主蜗轮;6:转动套筒;7:转动轴;8:顶板;9:副蜗杆;10:副蜗轮;11:底座;12:盒盖;13:置物板;14:连接板;15:支撑板;16:连杆;17:液压杆;18:红外探头;19:激光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立杆(1)、转动机构、红外测温模块(2)和黑体辐射源(3),沿所述盒体的长边方向,所述立杆(1)和所述黑体辐射源(3)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两端,所述立杆(1)的一端与所述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红外测温模块(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沿盒底至盒顶的方向,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依次设置在所述立杆(1)和所述红外测温模块(2)之间;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相互啮合的主蜗杆(4)和主蜗轮(5),沿与所述立杆(1)相垂直的方向,所述主蜗杆(4)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杆(1)靠近所述红外测温模块(2)的一端,所述主蜗轮(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转动套筒(6)、转动轴(7)、顶板(8)、副蜗杆(9)和副蜗轮(10),所述转动套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供所述副蜗杆(9)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副蜗杆(9)与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7)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8)的底部,所述副蜗轮(10)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轴(7)的外侧,且所述副蜗杆(9)与所述副蜗轮(10)相互啮合;所述主蜗轮(5)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筒(6)的底部;所述红外测温模块(2)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8)远离所述转动轴(7)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底座(11)、盒盖(12)和置物板(13),所述置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