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87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基座、多数散热片以及一热管,其中每一散热片具有一基部以及至少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是由所述的基部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的弯折部的长度是大于或等于所述的基部的长度,所述的散热片是呈间隔且未相连地设置,而所述的热管是连接于所述的基座,且所述的热管的至少一端穿设于所述的散热片的基部;如此,使得所述的散热器可通过所述的散热片一侧的弯折部而具有较佳的散热系数,从而有效提升所述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有多数个散热片,且各散 热片 一侧设有长度较长的至少 一 弯折部,而可获得较佳散热系数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各项电机、电子设备在运作时,其内部的元件会开始发热,而所述的热量 必须加以散失,才能确保所述的发热元件的运作正常,且不会因运作温度过高 而导致损坏。以电脑之中央处理器为例,其处理资料的速度极快,而其所产生 的高热必须迅速的加以散失,才不会导致电脑当机。因此,所述的电机、电子 设备都另设置有散热器,以对所述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工作。现有的散热器是包含一导热块、多数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片以及一热管, 其中所述的散热片是呈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而所述的热管是连结在所述的导 热块与所述的散热片之间。使用时,将所述的导热块设置在所述的发热元件上, 以吸取所述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再经由所述的热管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的 散热片而散失,以达成散热功效。然而,上述的散热器在使用时,会产生由下往上流动的热气流,由于所述 的散热片是呈水平设置,意即与热气流方向垂直,因此所述的散热器的散热系 数较低,散热效率也较差。于是,本技术设计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 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以获取较佳的散热系数, 使得散热器具有更好的散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多数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是呈间隔设置,每一散热片具有一基部以及至 少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是由所述的基部一側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的弯折部 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基部的长度;以及一热管,所述的热管连接于所述的基座,且所述的热管的至少一端穿设于 所述的散热片的基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散热器可凭借于散热片一側设 置弯折部,从而具有较高的散热系数,可充份发挥传导热量的功效,以提升散 热器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3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与散热风扇配合设置时的立体组合 示意图4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6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7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8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9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IO是本技术散热器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附图标记说明lO-基座;ll-凹槽;20-散热片;21-基部;211-散热孔;22 a-弯折部;22b陽弯折部;22c陽弯折部;22d-弯折部;22 e-弯折部;22 f-弯 折部;22g-弯折部;22h-弯折部;22i-弯折部;30-热管;40-压盖;41-凹部; 90-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 基座10、多数个散热片20、 一热管30以及一压盖40。其中所述的基座10是以 导热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基座IO顶面设有一长形的凹槽11,用来供所述的热管30设置。所述的散热片20是呈上下排列地间隔设置,且各散热片20之间并未相互 连接,各散热片20具有一基部21以及两弯折部22 a ,每一弯折部22 a是呈矩 形且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基部21的长度。所述的两弯折部22 a分别由所述 的基部21的相对两侧往上垂直弯折延伸形成,使得每一散热片20的截面呈U 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当然,各散热片20也可仅在基部21的一侧弯折延伸出 所述的弯折部22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片20的弯折部22 a末端是由 内而外地逐渐低下,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的热管30的中段处是对应地组装在所述的基座10的凹槽11内,以使 所述的热管30连接于所述的基座10,而能接收由所述的发热元件所传来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管30的两端是同时穿设于所述的散热片20的基部21, 以快速地传导热量,从而使得所述的散热片20可凭借所述的热管30而与所述 的基座10连结。当然,也可仅由所述的热管3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的散热片20 的基部21。所述的压盖40是以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压盖40底面凹设有与所述的热 管30对应的凹部41,所述的凹部41抵接在所述的热管30中段处的顶部,使得 所述的压盖40盖设在所述的热管30上,从而将所述的热管30固定在所述的基 座10;凭借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散热器。本技术散热器是用来对一个设置在如电脑或发光二极管灯具等装置内 部的发热元件(图未示)进行散热。所述的散热器是以所述的基座IO底面贴附 在所述的发热元件表面,以吸取所述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并经由所述的 热管30将热量往上传导到所述的散热片20以进行散热。而在所述的热量传导时,会产生由下往上流动的热气流,由于所述的散热 片20的弯折部22a是由所述的基部21两侧往上垂直弯折延伸,且各弯折部22 a的长度是大于或等于所述的基部21,使得各弯折部22 a与所述的热气流的方 向平行,并以较大的面积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所述的热量会快速地由所述的基 部21往所述的两弯折部22 a传导并集中,因此可使得本技术散热器具有较 佳的散热系数,即使是在自然对流的状态下,也可以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再者,可在与本技术散热器的散热片20相对应的位置进一步设置一散 热风扇90 (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所述的散热风扇9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轴流 式风扇,但并不以此为限。凭借所述的散热风扇卯的吹拂,可强制将所述的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加速排出。当然,所述的散热风扇90装设的位置未有限定, 所述的散热风扇90可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片20的任一侧。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 与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 在于所述的散热片20的弯折部22b末端是由内而外地逐渐高起。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 与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所述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 在于所述的散热片20的弯折部22 c末端是彼此齐平。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 与第 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所述的第四实施例与第 一实施例的差异处 在于每一散热片20的两弯折部22d是分别由所述的基部21的相对两侧往上 倾斜弯折延伸形成。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五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 与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所述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 在于每一散热片20的两弯折部22e是呈半圆形,且分别由所述的基部21的 相对两侧往上倾斜弯折延伸形成。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第六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 与第五实施例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所述的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差异处 在于靠近上方的部份散热片20的弯折部22 f是分别由其基部21的相对两侧 往上倾斜弯折延伸形成;而其余部份的散热片20的弯折部22 g是分别由其基部 21的相对两侧往下倾杀+弯折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多数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是呈间隔设置,每一散热片具有一基部以及至少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是由所述的基部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的弯折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基部的长度;以及 一热管,所述的热管连接于所述的基座,且所述的热管的至少一端穿设于所述的散热片的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昌宏黄聪钦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