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检测平台,以及设于检测平台上的取样模块、光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发雾调节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取样模块、光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雾调节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光学检测模块与取样模块连接用于将取样模块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模块与光学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涂布膜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涂布膜样品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模块基于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发雾调节模块调节工作环境参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涂布生产过程中出现发雾的现象,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生产环境参数,有效降低了产品报废率,提升了生产效益。提升了生产效益。提升了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涂布膜检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转移膜和复合膜是通过在基膜上涂布一层涂料后,经过模压、镀铝等加工工艺后制成具有光学效果的新材料,主要应用于塑料膜、纸等包装材料的生产。目前在涂布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雾的现象,但是现在并没有针对发雾的检测只能凭靠目视,人工检测对工人的依赖性强,视力要求高,特别是流水线生产,工人一旦疏忽大意,就会产生较多的报废品,因此,技术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来抑制涂布膜发雾,成为本
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基于所述检测及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市场上的涂布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涂布膜发雾情况,所述检测及处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取样、自动检测以及自动控制涂布膜生产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废品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检测平台,以及设于检测平台上的取样模块、光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发雾调节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取样模块、光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雾调节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光学检测模块与取样模块连接用于将取样模块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模块与光学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涂布膜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涂布膜样品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模块基于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发雾调节模块调节工作环境参数。
[0005]优先地,所述取样模块包括取样单元、传输单元和吸附单元;所述取样单元与外部设备连接用于放置外部设备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吸附单元设置在传输单元上用于吸附取样单元上所放置的涂布膜样品,传输单元与光学检测模块对接用于将吸附单元所吸附的涂布膜样品传输至光学检测模块检测位置进行检测。
[0006]优先地,所述传输单元包括驱动电机、滑轨和横梁架,所述滑轨分别固定在检测平台的左右两侧上,横梁架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于滑轨上,驱动电机与横梁架连接用于驱动横梁架沿检测平台前后往返运动以将吸附单元所吸附的涂布膜样品传输至光学检测模块的检测位置。
[0007]优先地,还包括第一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定位传感器设于检测平台上并位于取样单元取样位置的一侧用于检测传输单元是否运动到取样单元的取样位置。
[0008]优先地,所述吸附单元包括气缸、支架和吸盘,所述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横梁架下方,气缸的驱动端与支架连接,吸盘安装在支架上,吸盘通过气管与外部真空发生器连接用
于对取样单元上所放置的涂布膜样品进行吸附。
[0009]优先地,所述光学检测模块包括电动滑台和雾度仪,所述电动滑台设于平台远离取样模块的一侧,雾度仪固定在电动滑台的滑块上并随滑块沿电动滑台上下竖向运动。
[0010]优先地,还包括第二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定位传感器固定设于检测平台上并位于光学检测模块检测位置的一侧用于检测传输单元是否运动到光学检测模块的检测位置。
[0011]优先地,所述发雾调节模块为用于调节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的空调系统。
[0012]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PLC控制系统。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其有效解决了涂布生产过程中涂布膜产品出现发雾的情况,实现了涂布膜样品的自动取样、自动检测以及自动控制生产环境参数,有效改善了涂布车间的生产环境,抑制了涂布膜产品的发雾现象,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吸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取样模块;11、取样单元;12、传输单元;121、驱动电机;122、横梁架;13、吸附单元;131、气缸;132、支架;133、吸盘,2、光学检测模块;21、电动滑台;22、雾度仪;3、数据处理模块;4、控制模块;5、发雾调节模块;6、检测平台;7、第一定位传感器;8、第二定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水平”、“竖直”、“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
[0022]如图1
‑
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检测平台6,以及设于检测平台6上的取样模块1、光学检测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控制模块4和发雾调节模块5,所述控制模块4分别与取样模块1、光学检测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和发雾调节模块5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光学检测模块2与取样模块1连接用于将取样模块1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模块3与光学检测模块2连接用于将涂布膜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涂布膜样品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模块4基于数据处理模块3输出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发雾调节模块5调节工作环境参数。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为PLV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取样模块1从外部设备取涂布膜样品并传输至光学检测模块2的检测位置获取涂布膜样品上附着物所对应测试距离的激光的波长光谱,数据处理模块3基于光学检测模块2获取的激光波长光谱对比设定的雾度数据参考值以确定涂布膜样品的发雾等级系数;然后,控制模块4根据发雾等级系数生成工作环境参数,发雾调节模块5基于控制模块4的控制指令对工作环境的参数进行调节,进而有效解决了涂布生产过程中涂布膜产品出现发雾的情况,实现了涂布膜样品的自动取样、自动检测以及自动控制生产环境参数,有效改善了涂布车间的生产环境,抑制了涂布膜产品的发雾现象,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0024]其中,所述发雾调节模块5为用于调节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的空调系统,基于空调系统对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解决涂布膜样品发雾情况。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外部设备将外部设备上的涂布膜样品传输至取样模块1。
[0026]如图2、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平台(6),以及设于检测平台(6)上的取样模块(1)、光学检测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控制模块(4)和发雾调节模块(5),所述控制模块(4)分别与取样模块(1)、光学检测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和发雾调节模块(5)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光学检测模块(2)与取样模块(1)连接用于将取样模块(1)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模块(3)与光学检测模块(2)连接用于将涂布膜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涂布膜样品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模块(4)基于数据处理模块(3)输出的发雾等级系数控制发雾调节模块(5)调节工作环境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模块(1)包括取样单元(11)、传输单元(12)和吸附单元(13);所述取样单元(11)与外部设备连接用于放置外部设备所传输的涂布膜样品,吸附单元(13)设置在传输单元(12)上用于吸附取样单元(11)上所放置的涂布膜样品,传输单元(12)与光学检测模块(2)对接用于将吸附单元(13)所吸附的涂布膜样品传输至光学检测模块(2)检测位置进行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膜发雾检测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12)包括驱动电机(121)、滑轨和横梁架(122),所述滑轨分别固定在检测平台的左右两侧上,横梁架(122)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于滑轨上,驱动电机(121)与横梁架(122)连接用于驱动横梁架(122)沿检测平台前后往返运动以将吸附单元(13)所吸附的涂布膜样品传输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瑶,邓莎,陈文聪,曾萌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和锐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