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73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包括内壳,内壳内设置有搅拌组件,内壳的外侧套设有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外侧铺设有保温棉层,保温棉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循环水箱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套,螺旋换热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与循环水箱连通,螺旋换热管与循环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保温性能好,且可以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主动加热和搅拌,便于沥青混合料的排出。便于沥青混合料的排出。便于沥青混合料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保温
,具体是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
[0003]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在沥青用于铺路时,需要将沥青加热使得沥青处于液体状态,然后通过转运桶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转运,现有的用于沥青转运的转运桶大多仅具有存储功能,不能对转运中的沥青进行保温,保温效果差,容易导致沥青在转运过程中凝结,从而难以从转运桶中排出,另外,在温度较低的时候,现有的沥青混合料保温筒不能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均匀的加热,导致内部的沥青混合物容易凝固,难以向外排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沥青混合料的保温桶保温效果差,容易导致沥青在转运过程中凝结,难以向外排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内壳的外侧套设有螺旋换热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外侧铺设有保温棉层,所述保温棉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循环水箱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套,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与循环水箱连通,所述螺旋换热管与循环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内壳和外壳上,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内壳内部,并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外壳上配合搅拌轴设置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的配合实现内壳内的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提高内壳内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螺纹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把手,底端设置有固定块,通过固定柱、固定把手以及固定块的配合实现底座的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壳的侧壁底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内壳的内部底端配合出料管设置有出料控制组件,通过出料管和出料控制组件的配合实现内壳内的出料。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控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内壳内的螺旋出料轴,所述螺旋出料轴延伸至出料管内,所述外壳上配合螺旋出料轴设置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和螺旋出料轴的配合便于控制内壳内沥青混合料的出料。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便于控制出料管的开启和关闭。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延伸至内壳内,且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密封盖,实现内壳内的进料。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本技术包括内壳,并在螺旋换热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外侧铺设有保温棉层,保温棉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壳,通过第一保温板、保温棉层以及第二保温板的配合可以实现内壳以及螺旋换热管的保温,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内壳的保温,防止内壳内的热量向外消散,保证内壳内的沥青混合料处于液体状态,便于沥青混合料从内壳内向外排出。
[0015]2、本技术在内壳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换热管,并在外壳的外侧配合设置有循环水箱,同时将螺旋换热管与循环水箱连通,并配合设置有水泵,同时在循环水箱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这样可以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在循环换热管内循环流动,从而对内壳进行加热,加强内壳内沥青混合料的保温效果。
[0016]3、本技术在内壳的侧壁底端设置有出料管,内壳的内部底端配合出料管设置有出料控制组件,出料控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内壳内的螺旋出料轴,螺旋出料轴延伸至出料管内,外壳上配合螺旋出料轴设置有第二电机,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当需要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排料时,开启出料管上的阀门,启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旋出料轴转动,通过螺旋出料轴可以驱动内壳内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出料管向外排出,实现出料,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在内壳内排出时的流畅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速实现出料速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内壳、螺旋换热管、第一保温板、保温棉层、第二保温板以及外壳之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内壳与螺旋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循环水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内壳;2、螺旋换热管;3、第一保温板;4、保温棉层;5、第二保温板;6、外壳;7、循环水箱;8、电加热板;9、保温套;10、水泵;11、底座;12、移动轮;13、搅拌轴;14、搅拌叶片;15、第一电机;16、固定柱;17、固定把手;18、固定块;19、出料管;20、螺旋出料轴;21、第二电机;22、阀门;23、进料管;24、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
[0026]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包括内壳1,内壳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内壳1的外侧套设有螺旋换热管2,螺旋换热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3,第一保温板3的外侧铺设有保温棉层4,保温棉层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保温板5,第二保温板5的外侧设置有外壳6,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箱7,循环水箱7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8,循环水箱7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套9,螺旋换热管2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与循环水箱7连通,螺旋换热管2与循环水箱7之间设置有水泵10,外壳6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12。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3,搅拌轴1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内壳1和外壳6上,搅拌轴13的另一端延伸至内壳1内部,并设置有搅拌叶片14,外壳6上配合搅拌轴13设置有第一电机15,启动第一电机15,通过第一电机15带动搅拌轴13转动,通过搅拌轴13带动搅拌叶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包括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内壳(1)的外侧套设有螺旋换热管(2),所述螺旋换热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3),所述第一保温板(3)的外侧铺设有保温棉层(4),所述保温棉层(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保温板(5),所述第二保温板(5)的外侧设置有外壳(6),所述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箱(7),所述循环水箱(7)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8),所述循环水箱(7)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套(9),所述螺旋换热管(2)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与循环水箱(7)连通,所述螺旋换热管(2)与循环水箱(7)之间设置有水泵(10),所述外壳(6)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内壳(1)和外壳(6)上,所述搅拌轴(13)的另一端延伸至内壳(1)内部,并设置有搅拌叶片(14),所述外壳(6)上配合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柯李明孝孟凡超郑象明刘延龙刘学左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钦恒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