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射流矩阵冲击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1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射流矩阵冲击散热器,可用于微型电子器件(如CPU)的冷却,对于中小型零部件(如涡轮叶片)的冷却也有借鉴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个内部带有隔板、两侧半开放的扁方壳体;壳体上壁中心处加工出一个进气口;隔板将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且上半部分的两侧是封堵的,而下半部分两侧是开放的,作为冷却气流的出口;隔板上的微射流孔呈矩阵式分布;在壳体下壁的内表面上沿两侧开放的方向加工出等距沟槽,以便当壳体下壁外表面与待冷却器件密切接触时,起到增加散热面积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换热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一体化的结构稳定可靠。空气冷却剂来源广泛,安全可靠,可由普通冷却风扇产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射流矩阵冲击散热器,可以冷却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硅芯片,如计算机中央微处理器(CPU)、显示卡芯片等,以及其它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小发热部件。属于微小型冷却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微型计算机所用的散热器最常见的是翼片式,它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但体积较大,散热效率低。随着集成芯片计算能力的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改善芯片的工作条件,延长使用寿命。为此,人们开发出新型的微冷却技术,如微通道(microchannel)、微射流冲击(micro jet impingement cooling)、微热管(micro heat pipe)等,其中,微射流冲击技术具有很大的冷却潜力。北京工业大学夏国栋申请的技术专利“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专利号为ZL 03267135.0)是通过几排微孔进行射流换热,利用一定的结构实现闭式循环。冷却剂可以是空气,水或者其它冷却液。它的特点是采用闭式循环能用多种冷却剂进行射流冲击换热,但结构比较复杂,有密封要求,而且是用多片层依次焊接而成,这对焊接技术可能也是个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微射流矩阵冲击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射流矩阵冲击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内部带有隔板、两侧半开放的扁方壳体(6),隔板将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形成充气腔(3)和冲击腔(4),且充气腔(3)的两侧是封堵的,而冲击腔(4)的两侧是开放的,形成出气口(7);在壳体(6)的上壁中心处加工出一个进气口(1);隔板上的微射流孔(2)均布在棋盘式网格的交点上,直径为0.1~0.5mm,开孔率为0.04左右;在壳体(6)下壁的内表面上沿出气口(7)的方向加工出高、宽、间距均为0.05mm的沟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群张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