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17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前端为套筒结构一,本体后端为套筒结构二;在套筒结构一上套设有套铣鞋,在套铣鞋连接端与本体的环形卡台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缝隙一;在环形凹槽缝隙一内设置有A型盘根;在套筒结构二上套设有上接头,在上接头与本体的环形卡台之间形成凹槽缝隙二;在凹槽缝隙二内设置有卡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套管的准确补接到位,加快石油开采作业的步伐,降低石油生产成本,就需要提供一种高效能补接器。此种补接器是基于套铣和补接与一体的修井补接工具,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提速提效,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管或套管补接工具
,具体为一种补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大小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井越来越深,油气井的工作环境也就越复杂。长时间用于开采作业的油管和套管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等现象,这样给油气开采工作造成重大影响。随工艺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配套工具的性能质量,使用操作等也配套发展,许多更新更好的套管补接工具也随之出现。补接器是取出井下损坏的油管或套管后,再下入新油管或套管时的新旧套管的连接器。补接器在使用之前需要修整鱼顶,消除鱼顶的毛刺、飞边,被接部分须全部裸露出,并需复查井下套管尺寸,这样才能使得补接顺利完成。然而这一过程需要下放磨套铣工具去处理,更甚者需要起下钻多次来实现,这样便大大增加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成本;在复杂井段使用的情况下,井下套管补接部位不能顺利进入补接器内或没能够完全进入,从而使得抓捞不紧套管补接部位而导致补接失效;当井下套管进入补接器时倾斜,会对补接器内的密封件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接器,不但具有套铣功能,补接部位套管不能顺利进入补接器内或没能够完全进入,从而使得抓捞不紧套管补接部位而导致补接失效,以弥补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缺陷与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补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部设置环形卡台,使得本体前端形成套筒结构一,本体后端形成套筒结构二;
[0005]在套筒结构一上套设有套铣鞋,所述套铣鞋连接端设置外螺纹,该套铣鞋连接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结构一内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套铣鞋连接端与本体的环形卡台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缝隙一;在环形凹槽缝隙一内设置有A型盘根;
[0006]所述套筒结构二上套设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连接端设置外螺纹,该上接头连接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结构二内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上接头与本体的环形卡台之间形成凹槽缝隙二;在凹槽缝隙二内设置有卡瓦。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铣鞋端口处的喇叭口状锥面上堆焊有硬质合金;所述堆焊后的硬质合金表面也为锥面形状;实现旋转下放过程实际也就是对井下套管磨套铣作业,通过硬质合金消除鱼顶的毛刺、飞边的过程,随着补接器逐步旋转下放,被接部分全部裸露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硬质合金后方的套铣鞋内嵌有开口支撑套;在开口支撑套前端设置有孔端挡圈,限制开口支撑套在套铣鞋轴向方向的串动;开口支撑套具有扶正和缓冲作用,使得井下套管准确而平稳地完全进入补接器,以此提高了抓捞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准确而平稳地进入补接器,有效避免由井下套管发生歪斜而刮伤A型盘根使之
被破坏,从而导致密封失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A型盘根内侧表面设置有柔性倒刺,实现A型盘根对顺向进入的井下套管没有限制,然能有效避免井下套管退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卡瓦上套设有卡瓦套,所述卡瓦套位于凹槽缝隙二内;所述卡瓦套内侧设置有螺旋锥面;所述卡瓦为锥状结构且卡瓦外侧表面卡入对应螺旋锥面内,所述螺旋锥面的宽度大于对应卡瓦外侧表面宽度按,使得卡瓦外侧表面能在对应螺旋锥面内移动;由于卡瓦外侧表面能在对应螺旋锥面内移动,在井下套管进入过程中,卡瓦先被上推,后被胀开让套管通过。直到井下套管与补接器上接头内孔端面相接触,此时补接部位完全进入卡瓦内,此时形成有效的抓捞范围。完成抓捞之后,上提管柱,卡瓦咬住井下套管,本体上行使卡瓦与卡瓦套的螺旋锥面贴合。上提负荷越大,卡瓦咬井下套管越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瓦套入口端内嵌入有控制环,使得卡瓦套入口端尺寸固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瓦套入口端前方的凹槽缝隙二内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卡瓦套相互顶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环两端设置有挡环,实现对密封环两端尺寸的固定;卡瓦套在拉力的作用下,挤压挡环和密封环,使得变形的密封环和A型盘根共同作用,封住套管与本体空间,即完成套管补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套筒结构二与上接头之前的螺纹连接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套铣和补接与一体的修井补接工具,能够实现边套铣边补接套管,减少套铣起下钻时间,降低修井成本;还可以准确的补接到位,密封质量也得以保证,从而更好的解决了井下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等现象时保证套管顺利高效补接成功。为套管油管补接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补接工具,满足了油气开采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固井修井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本体分别与套铣鞋和上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卡瓦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套铣鞋;2、A型盘根;2.1、柔性倒刺;3、本体;3.1、环形卡台;3.2、套筒结构一;3.3、套筒结构二;3.4、环形凹槽缝隙一;3.5、凹槽缝隙二;4、密封环;5、挡环;6、控制环;7、卡瓦套;7.1、螺旋锥面;8、卡瓦;9、O型密封圈;10、上接头;11、硬质合金;12、孔端挡圈;13、开口支撑套;14、井下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补接器,包括本体3,所述本体3中部设置环形卡台3.1,使得本体3前端形成套筒结构一3.2,本体3后端形成套筒结构二3.3。
[0024]在套筒结构一3.2上套设有套铣鞋1,所述套铣鞋1连接端设置外螺纹,该套铣鞋1连接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结构一3.2内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套铣鞋1连接端与本体3的环形卡台3.1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缝隙一3.4;在环形凹槽缝隙一3.4内设置有A型盘根2,所述A型盘根2内侧表面设置有柔性倒刺2.1;所述套铣鞋1端口处的喇叭口状锥面1.1上堆焊有硬质合金11;所述堆焊后的硬质合金11表面也为锥面形状;所述硬质合金11后方的套铣鞋1内嵌有开口支撑套13;在开口支撑套13前端设置有孔端挡圈12,限制开口支撑套13在套铣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接器,包括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中部设置环形卡台(3.1),使得本体(3)前端形成套筒结构一(3.2),本体(3)后端形成套筒结构二(3.3);在套筒结构一(3.2)上套设有套铣鞋(1),所述套铣鞋(1)连接端设置外螺纹,该套铣鞋(1)连接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结构一(3.2)内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套铣鞋(1)连接端与本体(3)的环形卡台(3.1)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缝隙一(3.4);在环形凹槽缝隙一(3.4)内设置有A型盘根(2);所述套筒结构二(3.3)上套设有上接头(10),所述上接头(10)连接端设置外螺纹,该上接头(10)连接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结构二(3.3)内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上接头(10)与本体(3)的环形卡台(3.1)之间形成凹槽缝隙二(3.5);在凹槽缝隙二(3.5)内设置有卡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铣鞋(1)端口处的喇叭口状锥面(1.1)上堆焊有硬质合金(11);所述堆焊后的硬质合金(11)表面也为锥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11)后方的套铣鞋(1)内嵌有开口支撑套(13);在开口支撑套(13)前端设置有孔端挡圈(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锋杨庭华李航宦佳美陈昱良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