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燃式燃烧炉,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固定管段A的另一端与炉体的炉腔相连通,所述固定管段C的一端通过其端部的法兰盘B与固定管段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管段C内滑动设置有移动管段,所述移动管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管段B的内孔中,且在端部套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外径与固定管段B的内壁小间隙配合,所述挡环上安装有多组单向阀A,所述单向阀A的流向指向法兰盘A,所述法兰盘B上安装有多组单向阀B,所述单向阀B的流向指向挡环,所述法兰盘B上还安装有驱动挡环沿固定管段B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而进一步防止和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燃式燃烧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燃式燃烧炉,属于废气处理
技术介绍
[0002](TO)直燃式废气燃烧炉(TO,Thermal Oxidizer),是利用辅助燃料燃烧所发生热量,把可燃的有害气体的温度提高到反应温度,从而发生氧化分解。
[0003]专利号为CN20162137935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直燃式废气燃烧炉,包括筒状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方的上盖,炉体内套装有炉胆,上盖上设有出气口;炉胆的底端设为锥形并伸出炉体,底端设有燃烧机接口,炉胆的侧壁设有进气口和防爆口;炉胆内壁进气口处倾斜设置有导风板。炉体用于连接燃烧机的端面设为锥面,能够提高炉体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燃烧的充分性。炉体内废气进口处倾斜设置导风板,用于减小废气对燃烧机火焰的冲击力,避免废气直接吹扫火焰,使火焰保持稳定。
[0004]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实现把可燃的有害气体的温度提高到反应温度,从而发生氧化分解的功能,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在实际的化工生产中,可燃的有害废气的排放浓度并不稳定,尤其是间歇式生产可能产生瞬时高浓度废气的排放,这给燃烧炉的设计与正常运行造成了困难,也增加了发生爆炸的风险。
[0005]亟待一种直燃式燃烧炉,实现储气腔内的空气经单向阀A进入固定管段A中与待处理气体混合,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尽可能维持废气的浓度值处于爆炸下限值以下,进而进一步防止和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储气腔内的空气经单向阀A进入固定管段A中与待处理气体混合,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尽可能维持废气的浓度值处于爆炸下限值以下,进而进一步防止和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为此提供一种直燃式燃烧炉。
[0007]本技术所述的直燃式燃烧炉,包括具有炉腔的炉体,所述炉体的炉底安装有直燃式燃烧器,所述炉体的炉顶安装有与炉腔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炉体侧壁靠近直燃式燃烧器的一端具有与炉腔相连通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同轴且依次连接的固定管段A、固定管段B及固定管段C,所述固定管段B的内径大于固定管段A及固定管段C的内径,所述固定管段A的一端通过其端部的法兰盘A与固定管段B连接,所述固定管段A的另一端与炉体的炉腔相连通,所述固定管段C的一端通过其端部的法兰盘B与固定管段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管段C内滑动设置有移动管段,所述移动管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管段B的内孔中,且在端部套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外径与固定管段B的内壁小间隙配合,所述挡环上安装有多组单向阀A,所述单向阀A的流向指向法兰盘A,所述法兰盘B上安装有多组单
向阀B,所述单向阀B的流向指向挡环,所述法兰盘B上还安装有驱动挡环沿固定管段B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0008]正常情况下驱动装置处于伸长状态,固定管段B、移动管段、挡环及法兰盘B围合成储气腔,驱动装置可以推动挡环往复运动,进而改变储气腔大小。
[0009]情形一:待处理气体浓度存在波动,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形,采用模式一进行处理。
[0010]情形二:待处理气体浓度持续处于高位,采用模式二进行处理。
[0011]情形一状态下,处理气体浓度存在波动的情形,当流经固定管段C内的待处理气体浓度过高时,需要控制驱动装置紧急回缩,移动管段插入固定管段C中的长度变大,储气腔的空间变小,储气腔内的空气经单向阀A进入固定管段A中与待处理气体混合,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流经固定管段C内的待处理气体浓度恢复正常后,控制驱动装置伸长,控制挡环返回初始位,储气腔的空间变大,外界空气经单向阀B进入储气腔进行存储,以待气体浓度再次波动时使用。
[0012]情形二状态下,当流经进气管的待处理气体浓度过高时,需要控制驱动装置紧急回缩,移动管段插入固定管段C中的长度变大,储气腔的空间变小,储气腔内的空气经单向阀A进入固定管段A中与待处理气体混合,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如果储气腔的空间最小时,流经固定管段C内的待处理气体浓度依然处于持续高位,此时需要控制驱动装置伸长,直至处于固定管段B的中间位置,再控制驱动装置在短行程(通常为固定管段B长度的十分之一)下快速的做往复运动,通过改变储气腔大小与单向阀A、单向阀B配合下,持续向固定管段A中供气,持续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管段A与固定管段C的内径相等,均小于固定管段B的内径,固定管段B的直径设置为固定管段A的直径的2
‑
4倍,长度按需设置,按现有直燃式燃烧炉规格下,通常为0.5
‑
3米。
[0014]优选地,所述移动管段与固定管段C之间小间隙配合,既能保证相对滑动,同时需要尽可能的气密性。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固定在法兰盘B上的推拉气缸,该推拉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法兰盘B的外侧面上,其伸缩杆贯穿法兰盘B与挡环固定连接,法兰盘B上具有与推拉气缸的伸缩杆配合的密封圈,保证推拉气缸的伸缩杆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从法兰盘B与伸缩杆之间的配合处漏气。
[0016]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沿法兰盘B的周向至少均匀设置有两组,且均处于以移动管段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挡环的行程短于固定管段B的长度,避免挡环贴合在法兰盘A或者法兰盘B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所述的直燃式燃烧炉,实现储气腔内的空气经单向阀A进入固定管段A中与待处理气体混合,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尽可能维持废气的浓度值处于爆炸下限值以下,进而进一步防止和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的安全性。
[0020]本技术所述的直燃式燃烧炉,通过改变储气腔大小与单向阀A、单向阀B配合
下,持续向固定管段A中供气,持续降低流经固定管段A及进入炉体内待处理气体浓度,模式一和模式二可按需切换,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进气管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进气管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进气管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中进气管状态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炉体 2、直燃式燃烧器 3、出气管 4、进气管 4.1、固定管段A 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燃式燃烧炉,包括具有炉腔的炉体,所述炉体的炉底安装有直燃式燃烧器,所述炉体的炉顶安装有与炉腔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炉体侧壁靠近直燃式燃烧器的一端具有与炉腔相连通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同轴且依次连接的固定管段A、固定管段B及固定管段C,所述固定管段B的内径大于固定管段A及固定管段C的内径,所述固定管段A的一端通过其端部的法兰盘A与固定管段B连接,所述固定管段A的另一端与炉体的炉腔相连通,所述固定管段C的一端通过其端部的法兰盘B与固定管段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管段C内滑动设置有移动管段,所述移动管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管段B的内孔中,且在端部套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外径与固定管段B的内壁小间隙配合,所述挡环上安装有多组单向阀A,所述单向阀A的流向指向法兰盘A,所述法兰盘B上安装有多组单向阀B,所述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峰,孙冉冉,高晓雪,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众诚联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