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01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能够提高冷却液流道的热交换性能,而不会显著损害冷却液的顺畅流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具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配置在发热部的周边。冷却液流道在内部具有三维结构体,所述三维结构体具有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元体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三维结构体连续地设置于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设置于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设置于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上,设置有水套,所述水套具有冷却液流道。
[0003]目前,已知在水套的冷却液流道内设置分隔壁和肋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4][先前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

1725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9

5212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2

431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0]然而,如果在冷却液流道的内部设置分隔壁和肋等,会存在以下问题,即损害冷却液的顺畅流动,热交换性能可能下降。
[0011]另外,近年来,已知一种层叠造型法,它是使用3D打印机来立体地层叠造型成产品。根据层叠造型法,能够使用粉末金属和金属线等金属材料来容易地成型为比铸造法更复杂的结构的金属产品。
[0012]但是,当对内部具有诸如冷却液流道这种腔体部分的金属产品进行层叠造型时,在造型时腔体部分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需要限定为腔体部分不产生变形的姿态进行造型,设计自由度受限。进而,为了防止造型时腔体部分的变形并提高设计自由度,也会将用于防止变形的支撑部件一体成型在腔体部分的内部,但造型后需要去除支撑部件,存在导致工时增加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能够提高冷却液流道的热交换性能,而不会显著损害冷却液的顺畅流动;及,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能够有效率地制造一种冷却液流道的热交换性能提高了的冷却装置,而不需要去除设置在冷却液流道内的支撑部件。
[001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5](1)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例如,后述的水套2)具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冷却液流道(例如,后述的冷却液流道21),所述冷却液流道配置在发热部(例如,后述的气缸套11)的周边,前述冷却液流道在内部具有三维结构体(例如,后述的格架集合体3),所述三维结构体具有将由前述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元体(例如,后述的格架结构31)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前述三维结构体连续地设置于前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例如,后述的内壁面211)。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例如,后述的水套2)的制造方法,所述冷却装置具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冷却液流道(例如,后述的冷却液流道21),所述冷却液流道配置在发热部
(例如,后述的气缸套11)的周边,在前述冷却液流道的内部,借由将三维结构体(例如,后述的格架集合体3)连续地设置于从前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例如,后述的内壁面211)的一个面(例如,后述的一个面211a)遍及到另一个面(例如,后述的另一个面211b),所述三维结构体具有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元体(例如,后述的格架结构31)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从而一边使前述三维结构体作为支撑部件发挥作用,一边利用金属材料进行层叠造型,。
[0017](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8]根据上述(1),借由将三维结构体连续地设置于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冷却液流道的导热面积增大。具有将单元体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的三维结构体可以供冷却液流通,不会显著损害冷却液的顺畅流动,因此,冷却液流道的热交换性能提高。
[0019]根据上述(2),由于可以将三维结构体用作在造型时用于防止冷却液流道的变形的支撑部件,因此,能够不限定造型姿态,而提高设计自由度。造型后,不需要从冷却液流道的内部去除三维结构体,借由三维结构体可以容易地构建导热面积增大的冷却液流道。因此,借由三维结构体,能够有效率地制造冷却液流道的热交换性能提高了的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具有冷却装置的发动机缸体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缸体的纵剖面图。
[0022]图3是将沿图2中的A

A线的截面放大绘示的图。
[0023]图4是将图3中的B部的格架结构放大绘示的立体图。
[0024]图5是绘示层叠造型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缸体的情形的立体图。
[0025]图6是具有冷却装置的旋转电机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图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表示发动机缸体1。该发动机缸体1仅示出了设置在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中的多个气缸内孔中的具有两个气缸内孔10,10的部分。
[0027]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缸体1的内部具有构成两个气缸内孔10,10的气缸套11,11、分别与气缸内孔10,10连通的吸气口12和排气口13、及水套2。发动机缸体1例如是由导热性良好的铝系等金属材料一体地成型的一体成型品。
[0028]在发动机缸体1中,气缸套11是在发动机驱动时发热的发热部。水套2是一种冷却装置,设置在气缸套11、吸气口12及排气口13的周边,并利用冷却液冷却包括吸气口12和排气口13的气缸套11的周边。
[0029]水套2具有冷却液流道21,所述冷却液流道21由围绕气缸套11、吸气口12及排气口13的腔体构成。在冷却液流道21的内部,设置有格架集合体3。格架集合体3由多个格架结构31构成,所述多个格架结构31由与形成发动机缸体1的金属材料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格架集合体3是一种三维结构体,其具有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元体也就是格架结构31在三维方向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格架集合体3借由连结多个单元体也就是格架结构31而构成。相邻的格架结构31,31之间形成有可以供冷却液流通的空间。
[0030]格架结构31是分支成枝状的立体格架状的单元体。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格架
结构31具有多个柱状部311和多个斜行部312。柱状部311沿一个方向平行延伸。斜行部312以相对于柱状部311倾斜交叉的方式延伸。多个斜行部312相互交叉。但是,设置在冷却液流道21的内部的格架结构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只要是分支成枝状且在格架结构的内侧可以供冷却液流通的立体结构即可。
[0031]格架集合体3借由沿柱状部311的延伸方向(图3、图4的上下方向)连结有多个格架结构31而构成。也可以是以在与格架结构31的柱状部3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多个格架集合体3。可以在冷却液流道21的内部设置多个区块的格架集合体3。
[0032]格架集合体3连续地设置于冷却液流道21的内壁面211。详细来说,格架集合体3的至少一部分相接于冷却液流道21的内壁面211,一体地成型于内壁面211。由此,格架集合体3与冷却液流道21的内壁面211热连接。水套2借由格架集合体3增大冷却液流道21的导热面积,并且多个格架结构31连结而成的格架集合体3使冷却液可以在相邻的柱状部311,311之间、相邻的斜行部312,312之间、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具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配置在发热部的周边,所述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前述冷却液流道在内部具有三维结构体,所述三维结构体具有将由前述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元体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结构,前述三维结构体连续地设置于前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面。2.一种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冷却装置具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高宏纯木村安成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