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90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光源、导光层及第一导光片,多个所述光源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光层覆盖住多个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与所述基板相对的一面为安装面,多个所述第一导光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导光片的数量与所述光源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照射在所述第一导光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光源光束出射到所述第一导光片上,在所述第一导光片的作用下,光束在所述导光层中多次反射后从而所述安装面射出,从而达到调整所述光源出光角度的效果,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可减少所述光源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进而降低制造成本。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体积小、亮度高、耗能低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广泛的应用于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中。现行的LED背光模块主要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LED PKG)位于电路基板上,为了提供均匀的背光,这些发光二极管封装的间距须小于光学距离(optical distance,简称OD),于此所谓的光学距离是指电路基板或发光二极管封装表面至扩散板或光学层的距离。
[0003]当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将导致发光二极管之间出现暗区,造成整体背光不均匀。通过缩小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虽然可以改善上述问题,但缩小间距的同时必须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因而导致成本提升。另外,一般电路基板表面含有反射面,光打到反射面便会产生散射,传递路径较短。再加上LED为点光源,指向性强,较难达到面光均匀的特性,因此传统上常需要额外透过透镜覆盖LED以扩大LED的发光角度,进一步导致设备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出光角度小、显示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0006]基板;
[0007]光源,多个所述光源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0008]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光层覆盖住多个所述光源;
[0009]第一导光片,所述导光层与所述基板相对的一面为安装面,多个所述第一导光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导光片的数量与所述光源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照射在所述第一导光片上。
[0010]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尺寸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的两倍;
[0011]所述光源的尺寸为第三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反射率为40%~70%。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片朝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第一导光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面为顶面;
[0014]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底面嵌入所述导光层中,所述第一导光片的顶面暴露于所述导光层之外;或者,
[0015]所述第一导光片嵌入所述导光层中,且所述第一导光片的顶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齐平或具有间隙。
[0016]可选地,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光片,所述第二导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片与所述光源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光片与所述光源抵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片和/或所述第二导光片包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中均匀分布有多个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为TiO2或SiO2。
[0018]可选地,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导光结构,多个所述光源呈阵列分布在所述基板上,任意相邻的两行所述光源之间或者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光源之间均设有所述导光结构。
[0019]可选地,所述导光结构呈长条状,所述导光结构沿所述光源的任意一行或者任意一列方向延伸;或者,
[0020]所述导光结构呈点状,在任意相邻两行以及相邻两列交互的四个所述光源中心均设有一个所述导光结构。
[0021]可选地,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反光层。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积。
[0023]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光源光束出射到所述第一导光片上,在所述第一导光片的作用下,光束在所述导光层中多次反射后从而所述安装面射出,从而达到调整所述光源出光角度的效果,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可减少所述光源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出光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基板20光源30导光层31安装面40第一导光片50第二导光片60导光结构70反射层
[003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请参照图1~3,所述发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光源,多个所述光源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光层覆盖住多个所述光源;第一导光片,所述导光层与所述基板相对的一面为安装面,多个所述第一导光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导光片的数量与所述光源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照射在所述第一导光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尺寸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的两倍;所述光源的尺寸为第三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反射率为4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片朝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第一导光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面为顶面;所述第一导光片的底面嵌入所述导光层中,所述第一导光片的顶面暴露于所述导光层之外;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隆宽李坚柯富耀丁红强范飞月胡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创维光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