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风扇座与具有散热组件的电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9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组件包括风扇、风扇座与散热鳍片。风扇连结于风扇座,风扇座连结于散热鳍片。其中风扇座包括容置部、至少一第一卡固部与第一扳动部。其中,容置部可容置风扇;至少一第一卡固部是与容置部相连结;至少一第一卡固部可卡固风扇;以及第一扳动部是与其中的一第一卡固部相连结,通过作动第一扳动部可将风扇取出容置部。借助上述构造,当风扇取出风扇座时不需使用辅助工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组件、风扇座与电脑,尤其是一种可快速拆装风 扇的散热组件、风扇座与电脑。
技术介绍
散热组件为电脑中常见的构件,常用于降低发热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的温 度。先前技术的散热组件通常至少包括风扇与散热鳍片,其间是以嫘丝进行锁固。 然而,由于风扇所产生气流在散热的同时还会带进灰尘等微粒,导致散热组件在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鳍片与鳍片之间,或是风扇座与鳍片之间将累积灰尘,如不 将灰尘去除将会降低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因此衍生出清理积尘的问题。由于先前技术的散热组件常以四个螺丝直接将风扇锁固于散热鳍片上,若要 清理其内部灰尘,必须利用螺丝起子拆卸螺丝,才能将风扇与散热鳍片分离,而 完成清除积尘后又必须再将螺丝锁回,如此繁琐的拆装过程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另外,先前技术用来固定风扇座与鳍片的蠊丝,因其镀有镍等物质,并不符合欧盟的危害物质限用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 R0HS),因此 将影响散热组件在外销市场上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以改善先前技术所存在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结风扇与散热鳍片的风扇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电脑。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具有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电脑 包括发热元件与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风扇、风扇座与散热鳍片。风扇连 结于风扇座,风扇座连结于散热鳍片。其中,风扇座包括容置部、至少一第 一卡固部与第一扳动部。其中,容置部可容置风扇;至少一第一卡固部是与 容置部相连结,至少一第一卡固部可卡固风扇;以及第一扳动部,其是与至 少一第一卡固部其中之一第一卡固部相连结,通过作动第一扳动部可将风扇取出容置部。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第一卡固部为卡榫,其数量为二个, 其中一卡固部包括导引边,用以引导风扇置入该容置部。风扇座包括与容置 部相连结的第二卡固部,其为卡榫,其数量为二个。散热鳍片具有与第二卡 固部相配合的二沟槽,使得二第二卡固部可分别卡固于二沟槽。第二扳动部 与其中一第二卡固部相连结,通过作动第二扳动部以便将容置部与散热鳍片分离。借助上述构造,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风扇座 与电脑,当风扇取出风扇座时不需使用辅助工具。因此,当清理其内部灰尘时, 就可避免原先需利用螺丝起子拆卸螺丝将风扇与散热鳍片分离,而完成清除积尘 后又必须再将螺丝锁回的繁琐的拆装过程,因此更符合经济效益。同时因散热组 件不需使用螺丝,可降低零件与组装的成本。附圉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有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电脑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风扇座的侧视图。具体实Jlttr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 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请先参考图1关于本技术具有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电脑90的示意图。具有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的电脑90包括发热元件91与散 热组件1。散热组件1与发热元件91相连结,散热组件1是用于处理(散发) 发热元件91所产生的热量。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发热元件91为电 脑90运作时会产生高热量的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或北桥芯片,但本实用新 型并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2关于本技术可快速拆装风扇的散热组件1的立体图。散 热组件1包括风扇20、风扇座10与散热鳍片30。风扇20连结于风扇座10, 风扇座10连结于散热鳍片30。接着请参考图3关于本技术可快速拆装风 扇的散热组件1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例中,风扇座IO包括容置部11、两 个第一卡固部12、第一扳动部14、两个第二卡固部16、第二扳动部17与两 个止挡部18。由于风扇20是大致呈四方形,因此,与风扇20相连结的风扇 座IO的外围也大致呈四方形。其中,容置部11可容置风扇20。两个第一卡固部12分别位于风扇座10 的对边位置,二个第一卡固部12是与容置部11相连结。第一卡固部12可卡 固风扇20,当风扇20置入容置部11时,风扇20与第一卡固部12之间为紧 配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固部12为卡榫,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接着请一并参考图3与图4,图4为本技术风扇座的侧视图。为了便 于将风扇20容置于风扇座10的容置部ll,每一第一卡固部12包括导引边13, 导引边13为一斜边,用以将风扇20平顺地置入容置部11。第一扳动部14是与两个第一卡固部12的其中一第一卡固部12相连结, 由于风扇座10为具有可挠度的塑胶类材质,因此当扳动第一扳动部14时, 将使二个第一卡固部12之间的距离增加,此时风扇20与第一卡固部12之间 便脱离相互卡固的状态,因此便可轻易地将风扇20与风扇座10分离。二个第二卡固部16是与容置部11相连结,第二卡固部16可固定于散热 鳍片30。两个第二卡固部16位于风扇座10的对边位置,且与两个第一卡固 部12不同的边上,也即第二卡固部16与第一卡固部12是交错排列布置,其 目的在于分散应力的分布,避免第一卡固部12与第二卡周部16设置于相同 边时,因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风扇座10的损坏。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固部 16为卡榫。散热鳍片30具有二沟槽31,风扇座10可通过第二卡固部16固定于散热 鳍片30的二沟槽31。沟槽31的形状与位置是与第二卡固部16相配合,使得 二个第二卡固部16可分别卡固于二沟槽31。第二扳动部17是与两个第二卡固部16的其中一第二卡固部16相连结, 当扳动第二扳动部17时,将使二个第二卡固部16之间的距离增加,此时散 热鳍片30与第二卡固部16之间便脱离相互卡固的状态,因此便可轻易地将 散热鳍片30与风扇座10分离。风扇座10包括止挡部,用以限制风扇20的位置,避免风扇20与风扇座 10之间相对移动,其中止挡部可为凸肋18或凸点19。于本实施例中,二凸 肋18位于风扇座10的对边位置;四凸点19是位于与风扇20的螺丝孔相对 应位置,是利用风扇原有的螺丝孔,将四凸点19分别卡于四螺丝孔的位置, 以达成限位的目的。须注意的是,止档部的形式与数量可视实际使用的需求 而加以调整。借助上述构造,当欲将风扇20与风扇座IO分离,或是将散热鳍片30与 风扇座10分离时,完全不需使用任何辅助工具,且拆卸与组装的速度快速, 同时因散热组件l不需使用螺丝,可降低零件与组装的成本。综上所陈,本技术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显示其迥异于 现有技术的特征。但须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 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述。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组件,包括一风扇、一风扇座与一散热鳍片,该风扇连结于该风扇座,该风扇座连结于该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座包括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可容置该风扇;至少一第一卡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一风扇、一风扇座与一散热鳍片,该风扇连结于该风扇座,该风扇座连结于该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座包括:    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可容置该风扇;    至少一第一卡固部,其与该容置部相连结,该至少一第一卡固部可卡固该风扇;    一第一扳动部,其与该至少一第一卡固部其中之一第一卡固部相连结,通过作动该第一扳动部可将该风扇取出该容置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隆奇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