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回转及升降的转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70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回转及升降的转轴机构,其是由一支撑件,一下转轴,一连动件,一上转轴,及一从动件所组成,当支撑件进行升降及前后距离调整,使固设于连动件的底撑架上的连动片回转半径作为支撑件的移动范围,并使该两连动片产生一推及一拉的动作,而促使该上转轴的上轴杆回转,而不致于改变该顶支架的原有角度。特别是,该转轴结构的支撑件可经由回转,以便降低与底座间的高度,且上转轴则经由回转,可令被支撑物与底座平行,以缩减包装材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转轴机构,尤指一种转轴结构于升降及前后距离调整时,不致影响被支撑物的原有角度。特别是,该转轴结构的支撑件可经由回转,以便降低与底座间的高度,且上转轴则经由回转,可令被支撑物与底座平行,以缩减包装材积。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电浆电视...等,因具备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线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映像管(CRT)显示器。由于液晶及电浆的显示器在观赏时具有视角的限制,是以,其与底座间大都设有至少一转轴,使该显示器相对于底座具有仰角调整的功能。然而此种方式却无法提供该平面显示器升降及前后移动的功能,因此,业者即开发出一种悬臂结构,如中国台湾新型第207035号及第208483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第6,672,553号专利案),该悬臂结构与被支撑物,例如平面显示器间具左、右回转,倾斜角度、上下升降及前后距离调整的功能,且于前后距离调整时,平面显示器不致改变其倾斜角度。唯目前平面显示器大都配置有一底座,因此,与该悬臂结构搭配时,该底座必须卸除,而困扰着消费。因此,基于上述的难题,另有业者开发出一四连杆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结构两侧设有平行排列的二连杆,且各连杆两端均设有一枢轴,以便于升降调整时,因连杆的尺寸固定,且通过由各枢轴的设置,而改变双连杆间的距离,使被支撑物于位移过程中保持原有角度。由于该四连杆式转轴结构因枢接位置甚多,且其力矩的传递是呈N型,难免有损耗的现象发生,此外,该等四连杆式转轴结构的结构复杂,不仅增加组装的困难度,使制造成本亦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四连杆式转轴结构的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具回转及升降的转轴机构」。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具回转及升降的转轴机构,其包括一支撑件,为一长形物,其底部设有一衔接部,而顶部则相对设有一对片孔,其中一片孔向内延伸一轴筒;一下转轴,是以一下轴杆固定于衔接部一侧,其另侧的固定杆通过一可与之连动的至少一摩擦片,一底支架垂直向的架孔,至少一弹性体后,并与一端封件结合;一连动件,是以一底撑架轴接于衔接部另侧,其垂直向开具两架槽,并于径向两端各自连接一连动片的底端;一上转轴,是以一上轴杆套接于一片孔,其外侧两杆槽的径向两端各自枢接一连动片的顶端,而另侧则通过一顶支架垂直向的架孔,至少一耐摩片,至少一弹性体后,并与一端封件结合;一从动件,是以一套环与轴筒套接,其上方的接片连结于顶支架;以便当支撑件进行升降及前后距离调整,使固设于底撑架上的连动片的回转半径作为支撑件的移动范围,并使该两连动片产生一推及一拉的动作,而促使该上轴杆回转,而不致于改变该顶支架的原有角度。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技术转轴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a及图2b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下转轴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上转轴组立后的剖面图;图5a至图5c为本技术转轴机构升降调整的示意图;图6a至图6c为本技术转轴机构向内反折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转轴机构是由一支撑件1,一下转轴2,一连动件3,一上转轴4,及一从动件5所组合而成。其中,支撑件1为一长形物,其底部具一衔接部11,例如一非贯穿筒体,以便两端分别供后叙的下转轴2的固定及连动件3的枢接,故其实施时是在两侧分别形成一卡槽111及一轴孔112。而支撑件1顶部则相对延伸一对架片12,其分别形成一片孔121、122,且与下转轴2同向的片孔121则嵌接一轴筒13,其与片孔121外壁具有一剖沟14,使线材可直接通过轴筒13与片孔121外壁,而容置于轴筒13内,此举可避免与被支撑物,例如平面显示连接的连接器尺寸过大,而加大片孔121及轴筒13尺寸,从而缩减支撑件的厚度与重量。下转轴2是由一下轴杆21一端的卡榫211嵌置于卡槽111内,以形成固定,而另端则突伸出一长圆形固定杆212。另将一可径向回转的扭簧22的内端221抵住连接部11一侧的挡缘113,而外端222则嵌插于轴向外的底支架24的端孔243,使该扭簧22于支撑件1回动时可压缩或释放弹力。该固定杆212穿越一可与之连动的摩擦片23,及一呈L形底支架24垂直向的圆形架孔241后,再穿越至少一弹性体25后,并以一端封件26与固定杆212结合,使支撑件1相对于底支架24具回转及停滞定位的效果。此外,如图所示,该弹性体25实施时为碟形弹片,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为波形弹片或弹簧...等的可轴向伸缩的弹性组件俱可为之,且该弹性体25两侧各自设有至少一垫片27,并供固定杆212的穿越。为进一步限制支撑件1的回转角度,是以该底支架24顶缘凹设一段弧形槽242,而摩擦片23周缘侧向伸出的止挡片231则位于该弧形槽242内,并以其两端作为回转的止限。连动件3是以一底撑架31侧向突伸的轴榫311嵌插于轴孔112,而本体垂直向开具两架槽312,并以其径向两端分别枢接两连动片32的一端,而其另端则分别枢接于上轴杆41一侧亦为径向两端的两杆槽411内,以致支撑件1相对于底支架24及底撑架31(是固定于底座上)回转时(亦即调整升降及前后距离),该两连动片32因底端固定于底撑架31,而促使一连动片32上推,而另一连动片32下拉,从而令上轴杆41回转。上转轴4是由一上轴杆41中段的杆柱412插入片孔122,其向内突伸一活动轴413,该活动轴413穿越至少一垫片42,及一顶支架43垂直向的圆形架孔431后,再穿越可同步连动的至少一耐摩片44,至少一弹性体45,及至少一垫片42后,并以一端封件46与活动轴413结合,使顶支架43相对于上轴杆41具停滞定位的效果,而该顶支架43上方则连接被支撑物,例如平面显示器。前已述及,当该上轴杆41为两连接片32的上推及下拉时,即形成旋转,由于顶支架43的架孔431是为圆形,因此,上轴杆41回转时,不致使顶支架43改变其原有角度,而获得所预期的目的。从动件5是以一套环51套接于轴筒13,以便将一段剖沟14遮蔽,其上方的接片52连接于顶支架43,使其可随着顶支架43的作动,而令套环51在轴筒13上回转。如图所示,该从动件5下方是由两半圆环511对接后,以一锁固件513通过一半圆环511上方的延伸片512,而锁固于另一半圆环511上方的主体部514。请参阅图5a-图5c,当顶支架43进行升降调整时,该支撑件1是以底支架24与底撑架31为轴心旋转,由于该两连动片32已限定该支撑件1上方的回转半径,并通过由一推及一拉的动作,而令该上轴杆41转动,且不致影响该顶支架43的原有角度,亦即该顶支架43不致随着上轴杆41的转动,而改变其所保持的倾斜角度。请参阅图6a-图6c,其是将顶支架43旋转90度,而与该底支架24与底撑架31所连接的底座形成平行,然后对支撑件1施加外力,可令该支撑件1下降,以缩减顶支架43至底座的距离,而有利于大幅缩小包装材积,并减少运输成本。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是利用两连动片的尺寸固定,且一端固设于呈固定的底撑架,而另端则枢接于上轴杆的偏心位置,当进行升降及前后位置调整时,是以两连动片的回转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回转及升降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件,为一长形物,其底部设有一衔接部,而顶部则相对设有一对片孔,其中一片孔向内延伸一轴筒;    一下转轴,是以一下轴杆固定于衔接部一侧,其另侧的固定杆通过一可与之连动的至少一摩擦片,一底支架垂直向的架孔,至少一弹性体后,并与一端封件结合;    一连动件,是以一底撑架轴接于衔接部另侧,其垂直向开具两架槽,并于径向两端各自连接一连动片的底端;    一上转轴,是以一上轴杆套接于一片孔,其外侧两杆槽的径向两端各自枢接一连动片的顶端,而另侧则通过一顶支架垂直向的架孔,至少一耐摩片,至少一弹性体后,并与一端封件结合;    一从动件,是以一套环与轴筒套接,其上方的接片连结于顶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达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