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46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折叠件,以在一闭合位置和一开启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一连动件,以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体和折叠件之间,其中折叠件可随所述连动件的旋转而旋转;一第一弹性构件,设置于连动件和本体之间,使连动件旋转至第二位置;以及一滑动件,以在一第三位置和一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本体中,用以带动连动件旋转,其中当滑动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滑动件与位于第一位置的连动件接合,当滑动件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时,滑动件与连动件脱离接合,第一弹性构件将连动件旋转至第二位置,进而使位于闭合位置的折叠件旋转至开启位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通过滑动其滑动件,即可将其上的折叠件开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知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常使用具有自动开合扭力装置的铰链,该铰链可通过一组凸轮装置,来决定此型态的铰链在不同角度的扭力;另外,这种铰链在欲开启折叠式电子装置上的折叠件时,使用者需用手将折叠件掀开超过一既定角度后,其内的铰链才会直接将折叠件自动启动至一开启位置。然而,在上述的开启过程中,使用者也必须用手将折叠件掀开至一定角度后,折叠件才会完全开启,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不方便。新型内容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可通过滑动其滑动件,即可将其上的折叠件开启。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折叠件、一连动件、一第一弹性构件、以及一滑动件;折叠件以可在一闭合位置和一开启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体上,连动件以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体和折叠件之间,使折叠件可随连动件的旋转而旋转;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连动件和本体之间,用以使连动件旋转至第二位置,而滑动件以可在一第三位置和一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本体中,用以带动连动件旋转;当滑动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滑动件与位于第一位置的连动件接合,当滑动件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时,滑动件与连动件脱离接合,且第一弹性构件将连动件旋转至第二位置,进而使位于闭合位置的折叠件旋转至开启位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弹性构件,其设置于本体中,用以使滑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应了解的是第二弹性构件可以是一压缩式弹簧。另外,本体内设有一第一容纳部,用以收容第二弹性构件,而滑动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通过第一突出部插入在第二弹性构件中,第二弹性构件可使滑动件回到第三位置。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一第一盖以及一第二盖,第一盖将第一弹性构件固定在其上,第二盖与第一盖接合。此外,第一盖上形成一第二容纳部以及一第一凹槽,其中第二容纳部收容连动件和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凹槽固定第一弹性构件;第一盖和第二盖在与滑动件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凹陷部,用以供滑动件在其中移动,而滑动件在与凹陷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一导槽。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折叠件上形成一突块,而连动件在与突块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一第一缺口,通过突块与第一缺口的接合,使连动件可带动折叠件旋转。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连动件上形成一第二缺口,且滑动件上形成一第二突出部,通过第二突出部与第二缺口抵接,使滑动件与连动件接合。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连动件上形成一第二凹槽,用以固定第一弹性构件。应了解的是第一弹性构件可以是一扭力弹簧,而折叠式电子装置可以是一移动电话。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组合图;图2a为图1a中的连动件的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的连动件、折叠件、以及第一弹性构件的组合示意图;图2c为图1a中的第一盖、以及第一弹性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d为图1a中的连动件、第二盖、第二弹性构件的组合示意图;以及图3a~3c为图1a中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1b显示本技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其包括一本体10、一折叠件20、一连动件30、一第一弹性构件40、一滑动件50、以及一第二弹性构件60。参考图1a,本体10包括一第一盖11以及一第二盖12,其中第一盖11上形成有一第二容纳部111以及一第一凹槽112,如图2c所示,第二容纳部111用以收容连动件30和第一弹性构件40(在图2c中仅显示第一弹性构件40),第一凹槽112用以将第一弹性构件40固定于第一盖11的第二容纳部111中;另外,第一盖11在与第二容纳部111的相对侧上形成一支柱114,用以保持折叠件20在本体10上。第二盖12与第一盖11结合,且在其内设有一第一容纳部121,用以收容第二弹性构件60,如图2d所示;另外,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在与滑动件50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凹陷部113、122,用以使滑动件50在其中移动。参考图1a,折叠件20以可在一闭合位置(如图3a所示)和一开启位置(如图3c所示)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体10上,且其上形成有两个突块21,用以与连动件30配合;此外,在突块21的相反侧上,形成与本体10的第一盖11的支柱114对应的一开口22,用以供支柱114插入,使折叠件20可平顺地在本体10上旋转。连动件30以可在一起始位置(如图3a所示,以下称为第一位置)和一开启位置(如图3c所示,以下称为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体10和折叠件20之间,如图1a所示;另外,参考图2a,连动件30上形成有两个第一缺口31、一第二缺口32、以及一第二凹槽33,其中第一缺口31分别形成在与折叠件20的突块21对应的位置上,通过突块21与第一缺口31的接合,如图2b所示,连动件30可带动折叠件20旋转,也就是说,使折叠件20可随连动件30的旋转而旋转;第二缺口32形成在第一缺口31的相反侧,以便与滑动件50接合,第二凹槽33形成在面对本体10的第一盖11的一侧上,便固定第一弹性构件40。第一弹性构件40设置于连动件30和本体10的第一盖11之间,详细地说,其一端部固定在连动件30的第二凹槽33中,而另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盖11的第一凹槽112中,用以使连动件30旋转至第二位置;应了解的是第一弹性构件40可以是一扭力弹簧。滑动件50以可在一起始位置(如图3a所示,以下称为第三位置)和一开启位置(如图3c所示,以下称为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本体10中,用以带动连动件30旋转;此外,滑动件50上形成有一第一突出部51、两导槽52、以及一第二突出部53,其中第一突出部51向第二弹性构件60的方向延伸,通过将第一突出部51插入于第二弹性构件60中,使第二弹性构件60可与滑动件50结合;导槽52分别形成在与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的凹陷部113、121对应的位置上,利用导槽52和凹陷部113、121,滑动件50可平顺地在本体10中移动,如图2d所示;第二突出部53向连动件30的方向延伸,通过将第二突出部53与连动件30的第二缺口32抵接,使滑动件50可与连动件30接合。第二弹性构件60设置于本体10的第二盖12的第一容纳部121中,用以使连动件50保持在第三位置;应注意的是,第二弹性构件60的弹力应大于第一弹性构件40的弹力,借此才可将滑动件50保持在第三位置,且使滑动件50与位于第一位置的连动件30接合。另外,应了解的是第二弹性构件60可以是一压缩式弹簧。本技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的构成如上所述,以下参考图3a~3c说明其动作原理。当折叠式电子装置1被闭合时,如图3a所示,此时折叠件20位于闭合位置,连动件30位于第一位置,滑动件50位于第三位置,由于滑动件50被第二弹性构件60的弹力顶住,使滑动件50的第二突出部53与连动件30的第二缺口32接合;当欲开启折叠件20时,滑动滑动件50,如图3b所示,这时与滑动件50接合的连动件30也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良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