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板、头戴式显示器、光学设备和制造遮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03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9
遮板、头戴式显示器、光学设备和制造遮板的方法。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第二主表面与第二构件接触。第一构件包括凸部,凸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从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一个的第一主表面朝向遮板的中心线突出。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在沿中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表面与所述凸部中的一个接触。接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板、头戴式显示器、光学设备和制造遮板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诸如头戴式显示器的光学设备中使用的遮板以及制造 遮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包括虚拟现实的多种领域中,使用了头戴式显示器。头戴式显示 器具有比直视平板显示器和投影显示器更有利的特征。例如,头戴式显 示器可以显示用户在期望方向上观看的图像,并将图像叠加在从用户的 位置看到的外部世界的图像上。
[0003]如图17中示意性地示出,头戴式显示器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1 和将来自显示面板21的显示光IMG聚光以使得显示光IMG聚焦在用户 眼睛24处或眼睛附近的光学元件22。需注意,图17是概念示意图。例 如,可以在显示面板21和用户的眼睛24之间设置光路改变元件,诸如 镜子或PBS;并且显示面板21和光学元件22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光学元件22可以是诸如凸透镜的透过型光学元件、诸如凹面镜的反射型 光学元件或透过型光学元件和反射型光学元件彼此组合的多个元件。
[0004]顺便说一下,为了提高用户的可视性,提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外壳 中设置遮板。
[0005]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

95160提出了一种构型,其中具有 遮光效果的遮板设置在头戴式显示器的组合器上,该组合器将来自正面 的外部光和来自显示图像的显示光组合。然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No.H11

95160未能公开具有遮光效果的遮板的具体结构和制造遮板的具 体方法。
[000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

186879描述了一种制造用于控制日光的 房屋窗户的遮板的方法,尽管所述遮板不旨在用于头戴式显示器。具体 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

186879描述了一种通过使用喷嘴用黑色 速干涂料喷涂形成在遮板的透明基层上的凸部来形成遮板的光接收表面 的方法。
[0007]为了在头戴式显示器中为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图像,需要将来自显 示面板的显示光以更少的损耗和干扰递送到用户的眼睛,并尽可能地防 止外部光和在头戴式显示器中产生的杂散光到达用户的眼睛。
[0008]尽管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

95160未能公开制造遮板的具体方 法,但有可能通过使用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

186879中描述 的方法来制造头戴式显示器的遮板。
[0009]然而,如果通过使用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

186879中描述的 方法制造的遮板用于头戴式显示器,则显示特性可能会在屏幕中发生变 化。也就是说,外部光重影的减少效果可能根据屏幕的位置而变化,并 且显示屏幕中的显示亮度可能会变得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 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所述 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
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 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 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遮光部分中的每一 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凸部, 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凸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一个遮光部 分的第一主表面朝向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突出第一距离并且沿着所述中心 线具有第一长度。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在沿所述中 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表面与所述凸部中的一个凸部接触,并且所述多 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 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所述 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 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 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遮光部分中的每一 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 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一个遮光部 分的第一主表面朝向与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相反的方向缩回第一距离并且 沿着所述中心线具有第一长度。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 的在沿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定位在所述凹部中的一个凹 部的边缘处,并且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部部 分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 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所述 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 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所述凹 部中的每一个凹部被构造成朝向平行于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的方向缩回。 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 触,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的一个部分与 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接 触。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在沿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 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沿所述中心线接触第一长度, 并且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部部分与所述第二 构件接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一种制造遮板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透明 材料来形成第一构件,将涂料施加到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 涂料为遮光部分的材料,以及通过用透明材料覆盖其上已施加有所述涂 料的所述第一构件来形成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凸部,所述凸部 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构件的中心线突出第一距离并沿所述中心 线具有第一长度。施加到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涂料抵靠所述凸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一种制造遮板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透明 材料来形成第一构件,将涂料施加到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 涂料为遮光部分的材料,以及通过用透明材料覆盖其上已施加有所述涂 料的第一构件来形成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从所 述第一表面朝向与所述第一构件的中心线相反的方向缩回第一距离并且 沿所述中心线具有第一长度。施加到第一表面上的涂料散布到所述凹部 的边缘。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一种制造遮板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透明 材料来形成第一构件,将涂料施加到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 涂料为遮光部分的材料,以及通
过用透明材料覆盖其上已施加有所述涂 料的第一构件来形成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朝向 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中心线的方向缩回并且具有第一长度的深度。施 加到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涂料填充所述凹部。
[0016]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 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凸部,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凸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朝向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突出第一距离并且沿着所述中心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在沿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表面与所述凸部中的一个凸部接触,并且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2.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朝向与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相反的方向缩回第一距离并且沿着所述中心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在沿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定位在所述凹部中的一个凹部的边缘处,并且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部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3.一种遮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构件;以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多个遮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彼此接合,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介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被构造成朝向平行于所述遮板的中心线的方向缩回,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第二主表面的一个部分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在沿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沿所述中心线接触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的另一端部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板,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或大于5μm且等于或小于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板,其中L1/L5等于或大于1且等于或小于2,其中L1是所述多个遮光部分中的每一个遮光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辰巳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