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圆形偏转的可转向护套和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78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该导管包括: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的尺寸被设定成横穿脉管系统;形成在该细长主体中的内腔;以及牵拉线。该细长主体具有设置在该细长主体的近侧端部与远侧端部之间的过渡区、从该细长主体的该近侧端部延伸到该过渡区并限定纵向轴线的第一轴以及从该远侧端部朝近侧延伸到该过渡区的第二轴。该内腔限定围绕该纵向轴线弯曲并从该远侧端部延伸到该过渡区的弯曲路径,以及从该过渡区延伸到近侧端部的直路径。该牵拉线在该弯曲路径和该直路径内延伸,并且锚定到第二轴,使得该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第二轴基本上沿弯曲路径偏转。基本上沿弯曲路径偏转。基本上沿弯曲路径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圆形偏转的可转向护套和导管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根据美国法典第35卷第119要求先前于2021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230,169的优先权,该临时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03]本申请整体涉及导管,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圆形偏转的可转向护套和导管。

技术介绍

[0004]可偏转或可转向导管用于各种医疗和外科手术,包括消融(诸如心律失常消融)、标测(诸如心脏标测)和药物递送(诸如心内药物递送)。可操纵功能可通过三种动作模式来实现:沿导管长度的方向的直平移移动;端部或远侧节段在一个方向上或一个平面中的偏转;以及转动导管轴以将偏转的端部朝向期望的点引导。位于导管内部的通常连接到远侧端部的控制线或牵拉线用于引导远侧节段的偏转程度。机构上拉动的程度引导控制线的移动,并因此引导导管轴远侧端部的偏转程度。
[0005]在相关技术中,包括在导管内的控制线是基本上直的内腔路径。因此,偏转通常在一个平面内仅具有卷曲或扫掠轮廓。可操作地连接到某种类型的牵拉机构,该牵拉机构连接到在导管轴的近侧端部处的控制装置。这种类型的偏转在护套与导管之间产生“S”形,其中偏转机构处于相反的方向。
[0006]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能够改进对远侧末端的控制的导管和能够形成可变尺寸的环的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文呈现了一种导管,该导管包括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的尺寸被设定成横穿脉管系统并且包括:外表面、设置在该外表面的相对侧上的其间设置有过渡区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从细长主体的近侧端部朝远侧延伸到过渡区并且限定纵向轴线的第一轴、从远侧端部朝近侧延伸到过渡区的第二轴;第一内腔,该第一内腔形成在该细长主体中并且限定: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和第一直内腔路径,该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围绕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远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该第一直内腔路径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过渡区延伸到近侧端部;以及第一牵拉线,该第一牵拉线在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和第一直内腔路径内延伸,该第一牵拉线锚定到第二轴,使得第一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
[0008]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可连接到过渡区,从连接到细长主体的远侧端部的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围绕纵向轴线偏移大约90度。
[0009]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可连接到过渡区,从连接到细长主体的远侧端部的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围绕纵向轴线偏移大约180度。
[0010]包括基本上圆形横截面的细长主体可包括直径,第二轴的长度是该直径的至少约
两倍。
[0011]第二轴的长度能够小于约55毫米。
[0012]第一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能够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从而形成大致圆形形状。
[0013]该导管还可包括:形成在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内腔,该第二内腔限定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远侧端部延伸到近侧端部的第二直内腔路径;以及第二牵拉线,该第二牵拉线在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远侧端部,使得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
[0014]该导管还可包括:形成在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内腔,该第二内腔限定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近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的第二直内腔路径;以及第二牵拉线,该第二牵拉线在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过渡区,使得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过渡区基本上沿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
[0015]第二牵拉线的锚定点能够相对于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沿细长主体在近侧定位。
[0016]第一牵拉线和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同时平移能够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并且使过渡区基本上沿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
[0017]该导管还可包括:第二内腔,该第二内腔形成在细长主体中并且限定: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和第二直内腔路径,该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围绕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远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该第二直内腔路径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近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以及第二牵拉线,该第二牵拉线在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第二轴,使得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偏转。
[0018]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可具有如参考远侧端部的围绕纵向轴线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并且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可具有如参考远侧端部的围绕纵向轴线的逆时针旋转方向。
[0019]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能够从第二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偏移。
[0020]该导管还可包括在细长主体的近侧端部处的控制柄部,第一牵拉线的近侧端部附接到该控制柄部,使得操纵控制柄部拉紧第一牵拉线。
[0021]该导管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轴上靠近第二轴的远侧末端的末端电极。
[0022]该导管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轴上的一个或多个感测电极。
[0023]该导管还可包括:形成在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内腔,该第二内腔限定第二内腔路径;第二牵拉线,该第二牵拉线在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细长主体,使得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细长主体基本上沿第二内腔路径偏转;形成在细长主体中的第三内腔,该第三内腔限定第三内腔路径;以及第三牵拉线,该第三牵拉线在第三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细长主体,使得第三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细长主体基本上沿第三内腔路径偏转。
[0024]第二内腔路径能够包括: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和第二直内腔路径,该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围绕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远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该第二直内腔路径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近侧端部延伸到过渡区。第二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能够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偏转。
[0025]第三内腔路径能够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远侧端部延伸到近侧端部。第三
牵拉线能够锚定到远侧端部,使得第三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三内腔路径偏转。
[0026]第三内腔路径可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从过渡区延伸到近侧端部。第三牵拉线可锚定到过渡区,使得第三牵拉线在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过渡区基本上沿第三内腔路径偏转。
[0027]呈现了一种可导航护套,包括: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该细长主体的尺寸被设定成横穿脉管系统并且包括:从细长主体的近侧端部朝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轴线的第一轴以及从细长主体的远侧端部朝近侧延伸的第二轴,该第二轴是可偏转的;第一内腔,该第一内腔形成在细长主体中并且包括第一弯曲内腔路径,该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围绕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远侧端部朝远侧延伸;以及第一牵拉线,该第一牵拉线延伸穿过第一内腔并且锚定到第二轴,使得在近侧端部附近平移第一牵拉线使第二轴基本上沿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
[0028]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可围绕纵向轴线从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偏移大约90度。
[0029]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可围绕纵向轴线从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偏移大约180度。
[0030]细长主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的尺寸被设定成横穿脉管系统并且包括: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外表面的相对侧上的其间设置有过渡区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侧端部朝远侧延伸到所述过渡区并且限定纵向轴线,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从所述远侧端部朝近侧延伸到所述过渡区;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形成在所述细长主体中并且限定:第一弯曲内腔路径,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所述远侧端部延伸到所述过渡区,以及第一直内腔路径,所述第一直内腔路径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并且从所述过渡区延伸到所述近侧端部;以及第一牵拉线,所述第一牵拉线在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和所述第一直内腔路径内延伸,所述第一牵拉线锚定到所述第二轴,使得所述第一牵拉线在所述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所述第二轴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连接到所述过渡区,从连接到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侧端部的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偏移大约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连接到所述过渡区,从连接到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侧端部的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远侧端部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偏移大约18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所述细长主体包括具有直径的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所述第二轴的长度是所述直径的至少约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牵拉线在所述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所述第二轴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从而形成大致圆形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限定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并且从所述远侧端部延伸到所述近侧端部的第二直内腔路径;以及第二牵拉线,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所述远侧端部,使得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所述第二轴基本上沿所述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限定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并且从所述近侧端部延伸到所述过渡区的第二直内腔路径;以及第二牵拉线,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所述过渡区,使得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近侧端部附近的平移使所述过渡区基本上沿所述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所述第二牵拉线的锚定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的近侧端部沿所述细长主体在近侧定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牵拉线和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近侧端
部附近的同时平移使所述第二轴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弯曲内腔路径偏转并且使所述过渡区基本上沿所述第二直内腔路径偏转。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还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形成在所述细长主体中并且限定:第二弯曲内腔路径,所述第二弯曲内腔路径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弯曲并且从所述远侧端部延伸到所述过渡区,以及第二直内腔路径,所述第二直内腔路径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并且从所述近侧端部延伸到所述过渡区;以及第二牵拉线,所述第二牵拉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延伸并且锚定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伯恩森斯韦伯斯特以色列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