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14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包括三通阀,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上设有一用于与外部针头或管道可拆卸连接的螺旋连接口,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上安装有取药筒结构,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安装有负压筒结构,其中,在所述负压筒结构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负压筒结构内部形成持续负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溶栓过程中持续形成负压,无需手动反复抽吸空注射器,降低工作量,减少溶栓耗时,并且各个连接点不易脱开,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输液港末端留置于上腔静脉,留置时间长、安全可靠,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管道堵塞为临床上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的复通方法为使用注射器抽吸好溶栓药物,通过连接三通,一边接抽吸好的药物,一边接空注射器,通过抽吸空注射器形成负压后调节三通开关,使溶栓剂药液自动吸入静脉导管内,保留一段时间,发挥溶栓作用,再反复抽吸直到见回血,表示管道复通。
[0003]此过程通过三通开关连接,各个连接点易脱开,增加感染风险,同时,溶栓过程中,不能持续形成负压,需手动反复抽吸空注射器,工作量大,溶栓耗时长。
[0004]查有中国专利文献ZL202220025385.7,授权公告日为2022.06.28的技术专利,该专利通过反复推拉无菌导丝使无菌导丝伸缩动作硬性破坏凝血栓子,再反复回抽进行低压冲管,从而将被硬性破坏后的凝血栓子物质连同生理盐水一起抽出,或者是利用外部锁骨下静脉导管的管内负压将第二注射器内的溶栓药物依次经三通阀、锁骨下静脉置管接口吸入外部锁骨下静脉导管内与凝血栓子接触进行溶栓,由于凝血栓子已被无菌导丝硬性破坏,所以能够增大溶栓药物与凝血栓子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栓效果以及复通的成功率,但是,破坏后的凝血栓子物质仍然需要在负压吸引下排出,仍然需要人工手动反复抽吸空注射器形成负压,而且注射器或者置管接口与三通阀连接的位置容易断开,增加感染风险。
[0005]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能够在溶栓过程中持续形成负压,无需手动反复抽吸空注射器,降低工作量,减少溶栓耗时,并且各个连接点不易脱开,降低感染风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包括三通阀,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上设有一用于与外部针头或管道可拆卸连接的螺旋连接口,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上安装有取药筒结构,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安装有负压筒结构,其中,在所述负压筒结构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负压筒结构内部形成持续负压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取药筒结构包括取药筒筒身,尾端安装有取药筒活塞的取药筒活塞柄并且所述取药筒活塞活动设于所述取药筒筒身中;所述负压筒结构包括负压筒筒身、负压筒筒肩和尾端安装有负压筒活塞的负压筒活塞柄并且所述负压筒活塞活动设于所述负压筒筒身中,所述负压筒筒肩固定设置于所述负压筒筒身靠近所述负压筒活塞柄的一侧,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压筒活塞柄上且所述支撑结构工作时另一端倚
靠在所述负压筒筒肩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由支撑柱、支撑凸起和支撑足构成,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负压筒活塞柄上,所述支撑足位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负压筒活塞柄的一侧,所述支撑凸起位于所述支撑柱中间,所述支撑足工作时倚靠在所述负压筒筒肩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由内部中空的相连接的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组成,所述上支撑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负压筒活塞柄上,以及,所述支撑凸起设置于所述下支撑柱靠近所述上支撑柱的一端,所述下支撑柱上还设有与所述支撑凸起相连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支撑柱和所述支撑凸起连接,所述上支撑柱上靠近所述下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凸起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支撑足位于所述下支撑柱远离所述定位孔的一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足呈圆饼状且所述支撑足外部包裹有一层防滑材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负压筒活塞柄的两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取药筒筒身和所述负压筒筒身上均设有刻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为YCG-S医用三通阀。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包括三通阀,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上设有一用于与外部针头或管道可拆卸连接的螺旋连接口,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上安装有取药筒结构,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安装有负压筒结构,其中,在所述负压筒结构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负压筒结构内部形成持续负压腔。使用时,将配置好溶栓药液的针头连接在螺旋连接口上,通过三通阀调节通道走向,配置好的溶栓药液通过螺旋连接口连接的针头吸入取药筒结构内,排出取药筒结构内空气,让药液充满取药筒结构内腔,取药筒结构内取好溶栓药液后,将管道连接口连接在螺旋连接口上,旋紧管道连接口,通过三通阀调节开关关闭取药筒结构端通路,使负压筒结构与管道相通,回抽负压筒结构,形成负压腔,推出支撑结构,使负压筒结构内形成持续负压,调节三通阀调节开关,关闭负压筒结构端通路,打开取药筒结构通路,此时管道腔内形成的负压主动将溶栓药物吸入管道腔内,与管道腔内的血凝块作用,定时通过三通阀调节开关调节负压筒结构及取药筒结构的通路开关,反复药物作用,负压腔负压吸引,达到溶栓的效果。本技术能够在溶栓过程中持续形成负压,无需手动反复抽吸空注射器,降低工作量,减少溶栓耗时,并且各个连接点不易脱开,降低感染风险。
[0018]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1]图2为本技术支撑柱完全展开时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考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包括三通阀1,在所述三通阀1的第一接口上设有一用于与外部针头或管道可拆卸连接的螺旋连接口2,在所述三通阀1的第二接口上安装有取药筒结构3,所述三通阀1的第三接口安装有负压筒结构4,其中,在所述负压筒结构4上设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负压筒结构4内部形成持续负压腔。
[0024]优选地,所述取药筒结构3包括取药筒筒身33,尾端安装有取药筒活塞31的取药筒活塞柄32并且所述取药筒活塞31活动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包括三通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通阀(1)的第一接口上设有一用于与外部针头或管道可拆卸连接的螺旋连接口(2),在所述三通阀(1)的第二接口上安装有取药筒结构(3),所述三通阀(1)的第三接口安装有负压筒结构(4),其中,在所述负压筒结构(4)上设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负压筒结构(4)内部形成持续负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药筒结构(3)包括取药筒筒身(33),尾端安装有取药筒活塞(31)的取药筒活塞柄(32)并且所述取药筒活塞(31)活动设于所述取药筒筒身(33)中;所述负压筒结构(4)包括负压筒筒身(43)、负压筒筒肩(44)和尾端安装有负压筒活塞(41)的负压筒活塞柄(42)并且所述负压筒活塞(41)活动设于所述负压筒筒身(43)中,所述负压筒筒肩(44)固定设置于所述负压筒筒身(43)靠近所述负压筒活塞柄(42)的一侧,其中,所述支撑结构(5)一端连接于所述负压筒活塞柄(42)上且所述支撑结构(5)工作时另一端倚靠在所述负压筒筒肩(44)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复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5)由支撑柱(51)、支撑凸起(52)和支撑足(53)构成,所述支撑柱(51)连接在所述负压筒活塞柄(42)上,所述支撑足(53)位于所述支撑柱(51)远离所述负压筒活塞柄(42)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梦烨肖峰麦海珍谢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