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67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1
本申请公开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下塑胶组件和顶盖,下塑胶组件包括第一下塑胶和第二下塑胶,第一下塑胶和第二下塑胶层叠于顶盖表面,且在顶盖长度方向上,第一下塑胶的端部和第二下塑胶的长度不同,且第一下塑胶的端部和第二下塑胶的端部相对抵接,第一下塑胶靠近防爆阀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栅栏,第一栅栏呈第一倾斜角设置,第二下塑胶靠近防爆阀的端部设有第二栅栏,第二栅栏呈第二倾斜角设置,且在顶盖厚度方向,第一栅栏与第二栅栏相对顶盖倾斜,以使与顶盖之间形成间隙;第一下塑胶和第二下塑胶沿着顶盖的长度方向延伸。下塑胶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减小一体式下塑胶中部集中应力,防止下塑胶在使用过程的发生损坏。程的发生损坏。程的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电池一般包括电极组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金属壳体和端盖组件,电极组件置于壳体内,并通过端盖组件与壳体焊接密封。其中端盖组件的下塑胶常使用一体式的长条件,而方形电池一些需要在端盖上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极柱组件,故使得下塑胶件组需要做的更长来保证电极组件与光铝片之间的绝缘效果,而更长的一体式长条件带来的技术问题是中间区域的应力非常集中,容易造成下塑胶中间区域断裂,进而影响绝缘效果或断裂处由于电池振动割伤电极组件的问题。
[0003]此外由于电池运输途中由于振动电极组件长期冲撞一体式下塑胶件,容易造成下塑胶件断裂,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端盖组件。
[000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0006]一种端盖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下塑胶组件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防爆阀,所述下塑胶组件包括第一下塑胶和第二下塑胶,所述第一下塑胶和所述第二下塑胶安装于所述顶盖表面,且在所述顶盖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下塑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下塑胶的端部相对抵接;其中,所述第一下塑胶和所述第二下塑胶沿着所述顶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沿着所述顶盖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下塑胶的尺寸L1与所述第二下塑胶件的尺寸L2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0.84,所述第一下塑胶的长度L1与所述顶盖的长度L0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9~0.45;所述第一下塑胶靠近所述防爆阀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栅栏,所述第一栅栏呈第一倾斜角设置,所述第二下塑胶靠近所述防爆阀的端部设有第二栅栏,所述第二栅栏呈第二倾斜角设置,且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栅栏与所述第二栅栏相对所述顶盖倾斜,所述第一栅栏与所述第二栅栏均与所述顶盖之间形成间隙。
[000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角和所述第二倾斜角的角度为5度至30度。
[000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顶面背向设置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凸起凸设于第一下塑胶本体的第一底面的端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还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下塑胶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凹槽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一顶面向所述第一底面方向凹陷,且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内。
[000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上凸设有数个第一加强筋,每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下塑胶的宽度方向
并排且间隔设置。
[00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一下塑胶的厚度方向,每一所述第一导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导液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直接连通。
[0011]一种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将所述第一凹槽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液孔。
[0012]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下塑胶厚度方向上,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00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挡块、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所述第一侧挡块和所述第二侧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块朝向所述第一底面的表面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挡块和所述第二侧挡块远离所述第一挡块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凹陷至第一挡块、所述第一侧挡块和所述第二侧挡块。
[00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侧挡块连接处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侧挡块连接处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位于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之间,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液孔。
[00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为U型槽。
[00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塑胶还设有第一注液通孔,所述第一注液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所述顶盖设有注液孔,在所述第一下塑胶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注液通孔与所述注液孔同轴相对设置并连通。
[00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塑胶还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一极柱通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一极柱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所述顶盖包括第一翻转片和正极通孔,在所述第一下塑胶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翻转片与第一通气孔相对,所述正极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通孔相对并连通。
[00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塑胶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背向设置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凸起凸设于第二下塑胶本体的第二底面上,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下塑胶的端部;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还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下塑胶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凹槽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凸起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第二顶面向所述第二底面方形凹陷,且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凸起内。
[00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内凸设有数个第二加强筋,每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数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二下塑胶的宽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
[00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二下塑胶的厚度方向,每一所述第二导液孔贯穿所述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0021]一种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数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将所述第二凹槽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液孔。
[0022]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二下塑胶厚度方向上,数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002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二挡块、第三侧挡块和第四侧挡块;所述第三侧挡块和所述第四侧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块朝向所述第二底面的表面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三侧挡块和所述第四侧挡块远离所述第二挡块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凹陷至第二挡块、所述第三侧挡块和所述第四侧挡块。
[002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三侧挡块连接处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四侧挡块连接处设有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位于第三侧挡块和第四侧挡块之间,所述第二挡块、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液孔。
[002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为U型槽。
[002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下塑胶本体一体成型。
[002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塑胶还设有第二通气孔和第二极柱通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二极柱通孔贯穿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第二底面;所述顶盖包括第二翻转片和负极通孔,在所述第二下塑胶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翻转片与第二通气孔相对,所述负极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相对并连通。
[002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和容纳腔,电极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端盖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下塑胶组件(30)和顶盖(40),所述顶盖(40)上设有防爆阀(44),所述下塑胶组件(30)包括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所述第一下塑胶(10)和所述第二下塑胶(20)安装于所述顶盖(40)表面,且在所述顶盖(40)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端部和所述第二下塑胶(20)的端部相对抵接;其中,所述第一下塑胶(10)和所述第二下塑胶(20)沿着所述顶盖(4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沿着所述顶盖(40)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尺寸L1与所述第二下塑胶件(20)的尺寸L2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0.84,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长度L1与所述顶盖(40)的长度L0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9~0.45;所述第一下塑胶(10)靠近所述防爆阀(44)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栅栏(13),所述第一栅栏(13)呈第一倾斜角r1设置,所述第二下塑胶(20)靠近所述防爆阀(44)的端部设有第二栅栏(23),所述第二栅栏(23)呈第二倾斜角r2设置,且在所述顶盖(40)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栅栏(13)与所述第二栅栏(23)相对所述顶盖(40)倾斜,所述第一栅栏(13)与所述第二栅栏(23)均与所述顶盖(40)之间形成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角r1和所述第二倾斜角r2的角度为5度至3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11)和第一凸起(19),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包括第一顶面(111)、与所述第一顶面(111)背向设置的第一底面(112);所述第一凸起(19)凸设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底面(112)的端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还设有第一凹槽(18),在所述第一下塑胶(10)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凹槽(18)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凸起(19)正投影内,所述第一凹槽(18)由所述第一顶面(111)向所述第一底面(112)方向凹陷,且所述第一凹槽(18)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1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8)的槽底壁上凸设有数个第一加强筋(189),每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89)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8)的槽壁,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89)沿着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宽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导液孔(180),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厚度方向,每一所述第一导液孔(180)贯穿所述第一凸起(19),且所述第一导液孔(180)与所述第一凹槽(18)直接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凹槽(18)的长度方向,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将所述第一凹槽(18)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液孔(18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下塑胶(10)厚度方向上,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89)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8)的深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9)包括第一挡块(191)、第一侧挡块(192)和第二侧挡块(193);所述第一侧挡块(192)和所述第二侧挡块(193)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块(191)朝向所述第一底面(112)的表面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挡块(192)和所述第二侧挡块(193)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91)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凹槽凹陷至第一挡块(191)、所述第一侧挡块(192)和所述第二侧挡块(19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191)与所述第一侧挡块(192)连接处设有第一凸块(198),所述第一挡块(191)与所述第二侧挡块(193)连接处设有第二凸块(199),所述第一凸块(198)和第二凸块(199)位于第一侧挡块(192)和第二侧挡块(193)之间,所述第一挡块(191)、所述第一凸块(198)和第二凸块(199)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液孔(180)。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8)为U型槽。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还设有第一注液通孔(14),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贯穿所述第一顶面(111)和所述第一底面(112);所述顶盖(40)设有注液孔(47),在所述第一下塑胶(10)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与所述注液孔(47)同轴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扬熊永锋王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