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45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介电弹性体(DE)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且撤销电场后恢复原来形状来实现电能和机械能转换的柔性智能材料。凭借其良好的柔韧性、轻重量、大电致形变及易于加工等特点,未来DE材料将会在航空航天、仿生学、医疗康复、机器人和光学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但是DE材料要获得大的驱动形变,往往需要很高的驱动电压,所以DE材料在商业上的应用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在低驱动电压下实现高驱动应变的DE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0003]理论上,DE材料的驱动应变可以受介电常数、施加的电压、材料的杨氏模量(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DE的机理,提高介电常数,降低模量是在低电场下获得高驱动应变的可行途径。根据以往的研究,增加DE的介电常数最常见的方法是在基体中添加高介电的陶瓷填料或导电填料。对于导电填料类的介电弹性体来讲,基于逾渗理论,当导电填料的浓度接近逾渗阈值时,介电常数会急剧增加,而当导电粒子填充量达到或超过逾渗阈值,介电损耗增加,电击穿强度降低。而常见的高介电的陶瓷填料引入弹性体基体中虽然可以获得高介电常数。然而,大量陶瓷填料会导致弹性模量急剧增加,且复合材料内部会出现较多缺陷,从而导致致动性能降低。因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对DE材料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经研究发现,超分子依靠强/弱相互作用与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是利用超分子外壳装饰固体材料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推动力。在超分子链段中引入邻苯二酚基团,邻苯二酚基团强大的界面结合力可以有效地将超分子连接在各种材料的表面上,从而可以简化超分子对无机纳米粒子的改性。联硼基团独特的界面调控机制和超分子自组装的优势,赋予了联硼酸酯超分子核壳结构的研究潜力。另外,对称的联硼小分子在发生配位后会失去对称性,提高联硼化合物的极性,对介电弹性体介电性能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其电致驱动性能的提升。基于上述思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0007]一种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8]步骤一(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将无机纳米粒子超声分散在醇溶液中,形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液,接着向分散液中加入多臂邻苯二酚单体的醇溶液,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向其中滴加联硼化合物的醇溶液;充分反应,完成联硼化合物和多臂邻苯二酚形成的超分子DDDP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反应;用乙醇反复洗涤以纯化包覆的纳米粒子,并将其置于真空烘箱干燥过夜,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
[0009]步骤二(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上述一定比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超声分散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到溶有弹性体基体的溶液中,待溶液混合均匀,将溶剂蒸干,蒸干的混合物质中加入固化剂,固化,得到掺杂有核壳结构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所使用的单体基无机纳米粒子中文及简写为:氧化锌(ZnO),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
[0011]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所使用的联硼化合物为四(二甲氨基)二硼(DB

1),步骤一中所使用的多臂邻苯二酚单体为带有亚胺键的TRC,TRC中的R为R1、R2、R3或R4中的一种,它们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12][0013]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形成超分子DDDP壳层所涉及的反应式如式Ⅱ所示:
[0014][0015]本专利技术步骤一所述醇溶剂包括乙醇或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联硼化合物在醇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001mM~1000M,多臂邻苯二酚单体在醇溶液中的浓度范围均为0.001mM~1000M,无机纳米粒子(粒子大小1~500nm)的浓度范围0~30mg/mL,例如为10mg/mL。反应体系的温度要等于或低于35℃,反应时间在最少为3小时,但不要超过72小时,例如为8小时。
[0017]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联硼化合物、邻苯二酚的浓度直接决定无机纳米粒子外包覆的壳层的厚度,单体浓度越大,壳层厚度越大,壳层厚度随单体浓度的变化范围在1~1000nm。
并且无机粒子的大小也决定壳层厚度,粒子越小其最大壳层厚度越小。
[0018]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无机纳米粒子核层能改变超分子壳层的能级。随壳层厚度的增加,壳层超分子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级逐渐变小,LU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级逐渐变大。
[0019]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置于真空烘箱干燥过夜的温度例如为60℃。
[0020]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与弹性体基体的质量比范围为0~50:100,弹性体基体与固化剂的质量比范围为1~100:1。
[0021]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所述弹性体基体为橡胶;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或丙烯酸酯橡胶。所述溶有弹性体基体的溶液的溶剂例如为四氢呋喃,正己烷等。
[0022]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所述蒸干溶剂的温度为小于60℃;所述固化温度范围为30~100℃;所述固化时间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时。
[0023]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所述固化剂含氢硅油体系,硫磺体系和有机过氧化物体系;所述含氢硅油体系为含氢硅油;所述硫磺体系为硫磺、氧化锌和硬脂酸;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体系为二(4

甲基苯甲酰)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2,5

二甲基

2,5

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002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25]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
[0026]上述的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在1kHz下介电常数为3~3500,杨氏模量为0.001~10Mpa。
[002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0028]一种上述的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在电致驱动领域中的应用。
[002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常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不再作实施例。
[0030]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所有范围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点值。
[003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室温”即常规环境温度,可以为10~30℃。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无机纳米粒子超声分散在醇溶液中,形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液,接着向分散液中加入多臂邻苯二酚单体的醇溶液,再向其中滴加联硼化合物的醇溶液,在不高于35℃条件下反应3~72h,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所述联硼化合物为DB

1,所述多臂邻苯二酚单体为TRC,所述TRC中的R为R1、R2、R3或R4中的一种,其结构式如下式所示: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到溶有弹性体基体的溶液中,混合均匀,去除溶剂,固化,得到掺杂有核壳结构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硼化合物在醇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001mM~1000M,所述多臂邻苯二酚单体在醇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001mM~100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粒子包括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李宗杨春英袁丛辉鹿振武刘晓惠陈国荣罗伟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