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52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一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之一顶板、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一散热片组及将底板与顶板热连接的一热管,其中该热管至少有两导热段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由于热管包括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两导热段,热源产生的热量被底板吸收后通过该两导热段传递到顶板,较为均匀的扩散到整个散热装置上,故本实施例中一支热管可实现两支传统热管的传热效果,从而散热装置的性能与成本比率大大提高,可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性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以冷却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剧增,如何将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其正常运作,一直是业界在研究的问题。为有效散发中央处理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业界通常在中央处理器表面加装一散热器辅助其散热,欲使中央处理器自身温度维持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如图1示出了一种典型结构的散热器100,该散热器100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散热板102、设于两散热板102之间的一组散热片104及连接该二散热板102的C型热管106,该C型热管106的两端分别与两散热板102连接。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板102上,同时借助热管106内工作液体的相变化将热量迅速传递到远端的散热板上102,再通过散热片组104将热量散发出去,达到冷却中央处理器的目的。为将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于空气中,通常以增加热管106的数量的方式使得热量较为均匀的扩散于散热器100上籍以提升散热效果,但增加一支热管106即需增加两个热管106封口等工序,该工序相较增加热管的长度等成本来讲要高,故增加热管106的数量将导致整个散热器100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高性价比的热管散热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之一顶板、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一散热片组及将底板与顶板热连接的一热管,其中该热管至少有两导热段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该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热管包括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两导热段,热源产生的热量被底板吸收后通过该两导热段传递到顶板,一支热管可实现两支传统热管的传热效果,从而散热装置的性能与成本比率大大提高,可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散热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热管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热管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散热装置主要用于冷却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图2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管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1包括一散热片组3、一热管5、一顶板7及一底板9。散热片组3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片依次叠置而成,且在散热片组3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32、34。顶板7及底板9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铝等制成,且该顶板7及底板9设于散热片组3相对两侧。顶板7上设有一沟槽72,该沟槽72与散热片组3一侧的凹槽32对接用以容置热管5的一部分。底板9上设有一沟槽92,该沟槽92与散热片组3另一侧的凹槽34对接用以容置热管5的另一部分。此外,底板9的四角分别设有一扣耳用以将该散热装置1固定于热源上。热管5呈口字型,其包括一放热段52、两吸热段54、56及将放热段52与两吸热段54、56连通的两导热段58。放热段52设置于顶板7上的沟槽72内,并与散热片组3接触。两吸热段54、56从放热段52两端弯折延伸而出并设置于底板9上的沟槽92内,该两吸热段54、56相互错开并平行于放热段52。两导热段58位于底板9与顶板7之间,且该两导热段58位于散热片组3的两侧。使用时,底板9与热源接触吸收热量,热管5的两吸热段54、56将底板9的热量吸收进而通过两导热段58将热源的热量均匀扩散到整个散热装置1。在实际使用中,也可改变热管5使用方式即将热管5颠倒使用,使热管包括置于底板上的一吸热段及与顶板接触的两放热段。此时,热源产生的热量依靠热管的两导热段扩散到顶板,进而将热源的热量均匀分布到整个散热装置,同样可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与传统的散热器相比,该实施例中的一支热管5通过其两导热段58将热源产生的热量沿不同的传热路径扩散到顶板7上,进而向散热片组3传热并散发,达到两支传统热管的传热效果,从而提高散热装置1的性能与成本的比率。上述为本技术热管散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如上述实施例中,热管包括一吸热段及两放热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变更两者数量,如热管可多次绕置而具有与底板接触的二吸热段及与顶板接触的四放热段等。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一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之一顶板、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一散热片组及将底板与顶板热连接的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至少有两导热段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包括置于底板上的一吸热段,该吸热段两端弯折延伸而出并形成与顶板接触的两放热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的两放热段平行错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包括置于顶板上的一放热段,该放热段两端弯折延伸而出并形成与底板接触的两吸热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的两吸热段平行错开。6.如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的吸热段与放热段平行。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呈口字型。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的两导热段位于散热片组的两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四角分别设有可将该热管散热装置固定于热源上的一扣耳。10.如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分别接触底板与顶板表面,并与散热片组接触。专利摘要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一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之一顶板、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一散热片组及将底板与顶板热连接的一热管,其中该热管至少有两导热段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由于热管包括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两导热段,热源产生的热量被底板吸收后通过该两导热段传递到顶板,较为均匀的扩散到整个散热装置上,故本实施例中一支热管可实现两支传统热管的传热效果,从而散热装置的性能与成本比率大大提高,可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性能。文档编号G06F1/20GK2842734SQ20052005795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李学坤, 赖振田, 谭治斌, 周志勇, 温江建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一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之一顶板、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一散热片组及将底板与顶板热连接的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至少有两导热段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坤赖振田谭治斌周志勇温江建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